宋朝为何始终乐于向北方贡献岁币,掏钱认怂真能买来和平吗?

宋朝为何始终乐于向北方贡献岁币,掏钱认怂真能买来和平吗?
2025-04-01 17:01:35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我们先明确一个观点:当敌强我弱的时候,一味地求和是不能根本解决问题的,宋朝最后的灭亡也印证了这点。那么为什么宋朝要一直求和,贡献岁币?

我们来了解下“贡献岁币”的概念:附属国向宗主国进献称为“贡”,宗主国发给附属国称为“赐”,国与国之间平等来往称之为“币”。而秦汉统一中国后,在中华民族自尊心和游牧民族重利轻名心态共同作用下,中原王朝一直是宗主国地位,那时“贡”和“赐”是绝对主导。

随着历史发展,周边少数民族的崛起挑战了中原王朝宗主国地位,逐渐平起平坐,从那时起,岁币制度正式形成。

在宋和辽的战争中,宋军长期处于不利地位,一次战争中宋真宗想南逃,但在寇准的提议下,宋和辽达成了澶渊之盟,盟约大致如下:辽宋结为兄弟之国,宋为兄,辽为弟,宋给辽岁币。这样一来辽极大地提高了国际地位,游牧民族经济生产不发达的问题也一定程度解决,契丹社会快速发展。

从此以后,宋朝统治者发现花钱能买来和平,便与西夏、金都达成协议,到处送岁币。这样的举措看似很窝囊,在当时却很管用。众所周知宋朝军队实力差,士兵少且疏于操练,在打仗时难堪大用,加之打仗的消耗远不止岁币的数额,因此能用讲和花钱换来和平也是值得的。岁币制度下宋朝存在了三百多年。

综上,宋朝贡献岁币确实换来了很长时间的和平,并且宋朝国内商业繁荣经济发达,岁币还是送得起的。

回答(2):

从财政的角度来看,岁币至少让大宋江山得以维持319年,成为仅次于周朝和汉朝的第三长命王朝,所以说用钱买和平是可以存在的。

回答(3):

这样的和平也只是短暂的,北方游牧民族从宋朝能得到好处,当然会选择和平,但是后来他们逐渐不再满足,选择了侵略。

回答(4):

花钱买平安是宋朝的习惯,银十万两、绸绢二十万只占宋朝财政收入很小的一部分,自从“岁币”实行后,北方州县出现了长时间的和平,社会生产得到了快速恢复。

回答(5):

这种和平只是暂时的。可以让大宋江山得以维持319年,但是在这之后如果一味的忍让,北方也会得寸进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