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能被无限分解吗?还是一定有一种基本物质无法被分解

2024-11-07 15:46:56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这已经是个哲学问题了。


--------------------------

物质能否无限地分解下去?
我认为可以.

这个还有待研究中.
不过现在科学家们都认为物质最小的单位是夸克,也就是所有物质都是由夸克组成!



----------------------------------------------

试论物质可分的极限

按照常识,物质是可分解的,高山峻岭被风化作用剥蚀尽净,岩石一块块松脱下来,崩裂成碎片,随着时间的流逝又分化成尘埃。

物质的这种分解有没有止境呢?有没有那样小的微粒,甚至自然界都不能再分割了呢,这就是我们现在要讨论的问题,物质到底是连续的还是不连续的,也就是说物质究竟是可以无止境的分成越来越小的质点呢,还是最后将发现它是由一些不可再的质点所组成的,原了论的创始者留其伯早在公元前,450年左右就坚持物质是由质点所组成,他那著名的学生德谟克利特还跟这个不可再分的质点定了名,把它叫做原子,意思是不可再分的东西,自古以来,人们一直都在追求组成物质的这个最小颗粒,这是科学上,也是哲学上一个最最根本的问题。

通常被看着原子理论之父的英国化学家道尔顿,用他发展的原子论把有关物质性质的现代科学思想结晶化,使化学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他那研究元素的崭新方法和理论就源出于古希腊的原子论,从这一点说,古希腊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已被证明也许是在了解物质的本质方面最为重要的论点。众所周知,这种论点用之于自然科学中取得了最大的成功。

但是,到了1897年汤姆逊发现了电子,人们才意识到电

子是一种亚原子粒子,换句话说,原子并不是德谟克利特所描述的那样是物质的最终的不可再分的单元,而是可以分割的,有人天才地猜测到了电子也是可分的,并进而猜测到物质是无限可分的,这猜想因贴上了名人的标签,就一变而成了最先进、最时髦的观点。

其实这猜想并不出自外国,更不是什么最新思想,我国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记载,《庄子.天下篇》:“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莫竭”,令人惊讶的是,这个古老的猜想,似乎并没有因为经历了2000多年的历史而变得陈旧,恰恰相反,它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日新月异的科学进展而越来越成为最流行也最权威的观点,如日本的坂田学派就认为,由原子分解出来的“基本粒子是可分的,具有它的内部结构,是构成自然界的有质的差异的无限个层次之一”,这种认识通常被誉之为自觉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典范。在国内曾经喧嚣了好一阵子。其实,坂田本人也承认,他是根据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预言基本粒子是可分的。可是,问题应该通过基本粒子无限可分的事实来验证物质是无限可分的观点,我们不能倒因为果,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我们不能把未经证明的原理当作推理的前提。坂田所根据的物质无限可分这一观点本身就不过是2000年前的一个猜想。所以,我们并没有,也不能因为坂田的理论研究和科研上的最新成果而能前进半步。我们仍然是根据原子可分类推到电子可分。恩格斯早就指出过:“经

由这样的类推而产生的认识是很不可靠的,以致它的似乎是最可靠的结果,每天都被新的发现所推翻”。

事实上,这是个哲学问题,断断不是一个科学试验或一项科研成果就能解决的问题,就是说:纵或未来的科学实践为电子的可以分割提供了令人信服的事实,也并不能证明物质是无限可分的,正如原子、分子可以分割并没有给无限分割提供有说服力的证明一样,或者说,电子的可以分割,在解释无限分割的问题上,并不比分子或原子更具有说服力。所谓无限分割,它象数学上的哥德巴赫猜想一样,不过是哲学上的一个“庄子猜想”。人们根据原子可分,猜想到电子可分。不管这个猜想对我们的科学事业作出了多么了不起的贡献,也不过是个猜想。

这么说来,难道庄子猜想错了吗?难道无限分割不是真理吗?是的,无限分割是辩证唯物主义经典著作中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原理之一。很长时期以来,它像真理一样闪闪发光,虽能有人怀疑它,但谁也不能推翻它。不幸的是,我们相信它,却也不能证明它,人类探幽索微,进而不止,在漫长的几千年的冥思苦想中,如果我们不能在理论上证明这一猜想,又不能在事实上验证它,那是为什么呢?是不是庄子猜想不能成立,或者无限分割真的错了?这个问题太严重了。在“四人帮”统治的年代里,谁也不敢这么提,甚至连想也不敢这么想。今天,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在改革开放

的春风中,在党中央领导的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的伟大进军中提出这个问题,也许正是时候,很可能,我的看法是粗浅的、片面的、甚或错误的,但是,“真理与谬误、香花与毒草总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我极希望自己的粗浅认识有幸能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辩论中接受批判,得到提高,更其希望藉此能引起有识之士的重视,以便他们为解决这个问题早日向我们提供一个更其确凿的证明,或更加圆满的解答。这样,我的努力就不是徒劳的了。

我在阐明自己的观点之前,将比较详细地讨论这个问题的各个方面,以便于读者有自己的理解,自己的选择,自己的看法。毛主席说:“分析的方法是辩证的方法”。实质上原子论就是一种分析的学说。下面我们将直截了当地用分析的方法分析任一具体的物质大如星系都一样

我们姑且假定,无限分割是可能的,并且是实现了或完成了的,纵或现在没有完成,日后必将完成。不然,则所谓无限分割便徒有其名。试设想这种纯粹数学意义上的无限分割所产生之结果,直观经验就可告诉我们,被分物质,比如一尺之棰,将由于分割不断地无限地进行下去,而被分割成越来越多、越来越小的等份,并将无限地多下去、小下去,直到无限分割的最终完成。可是这种完成了的无限分割所分割成的等份是否具有一定的质量呢?首先,我们假定它是不具量的,即分割的结果在质量上等于零,这种假定之所以有必要,是基于它是无限分割所必然产生的结果。因为,一切物质都是可分解的,分解所产生的一切结果还是可分的。基于这种不可阻挡的可分割性将在物质世界的一切质点上狂放其花。一切物质将由于这种超绝意义的恶性分解或恶性破坏而使得一切物质飞扬而化为乌有。或者换一种通俗浅显的说法,那就是无限分割所产生的等份是无限地小、绝对地小,比物质世界中已知的、未知的一切物质粒子都小,小到终于等0。很显然,这是唯心主义的设想。既然这种无限分割所产生的等份在质量上等于0,那么,不论这种等份多到何种程度,又怎样无限地连续或延伸,都不能从0中、从无中产生量,即不能还原为一尺之棰的客体,这种无限多的0的连续或积累,仍然等于0。况且,这一假定将导致对一尺与一万尺予以无限分割所产生的两个结果之间的差别必将消除,这不是将推导出一尺等于一万尺的荒唐结论吗?所以,其分割结果不具质量的无限分割显然是悖理的。

其次,我们假定相反的情形:即无限分割所产生的结果是具有一定质量的,因为,它虽是无限小的物质,也仅仅只是无限小,不是空元。可是,困难的地方在于:这种无限多不论它小到何种程度,只要它不是等于0的物质势必会超过或超出一尺之棰的量规定,并将一直连续或延伸到天宇的每一个点上,这不是又将推论出一尺之棰的物质在广延量上可以等同于整个世界的荒唐结论吗?所以,其分割结果具有一定质量的无限分割也是显然不通的。由此可知,完成了的无限分割是根本不可能的,不论其分割结果是具有质量还是不具质量都一样。

有人会说:分割的无限性只在于日取其半,万世莫竭,只在于分割的没完没了,没有止境,不能完成,没有别的了,这就是本来意义的无限分割,是辩证唯物主义所理解的无限分割,是有限转化成无限,既是有限,又是无限,既不仅是有限,也不仅是无限,而是集有限与无限于一身。矛盾在这里既被克服,又被保留,是融化有限于自身的无限,是对立面的统一,是真实具体的无限分割,是物质无限分割在我们思想中之正确、真实、全面的反映。

我认为纵或我们的思想以无限分割武装起来,将分割永不中断地持续下去,分割仍将是有限的,也许会永远有限下去,但终归是有限的。所以,我国古哲的“日取其半,万世莫竭”所包含的真实意义与人们通常所理解的意义正好相所,那就是:无限分割是不可能的。这恐怕也是我们的古哲先贤所始料不及的。诚如黑格尔所说,这里有限不能转化为无限,量变不能引起质变。这里没有否定有限,没有扬弃有限,自然也就没有对立面的统一。矛盾在这里既没有被保留,也没有被克服。不难理解,这是纯粹的有限分割,和真正的无限

性比较起来,例如跟天宇的无限广延比较起来,这一理论的缺陷就更暴露无遗了。这是我要阐明的第一点。

而且问题还不止此。这种不能完成的无限分割,正因其不能完成,所以,总有些什么东西在我们这个世界之外存在着或发生着。就是说分割的没完没了,不过是说,无限分割是永远不能完成、不能实现的。这些不能完成、不能实现的分解运动,以及陪伴着这些分解而产生的分解结果。即坂田所谓的无限的物质层次中的许多层次,将永远不能实现或永远不能发生,也就永远不能存在于我们的世界,而只能在彼岸的世界里发生着或存在着。所以,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无限分割—不管是完成了的还是不能完成的无限分割—都将把我们普渡到神学家的天国世界。这是我要阐明的第二点。

有人会说:哥德巴赫猜想不是一步一步地被证明是正确的吗?庄子猜想的日取其半,万世莫竭难道不是和哥德巴赫猜想一样,由分子、而原子、而电子……这样一步一步地被证明是正确的吗?难道有谁能够指证万世莫竭是错的吗?或者,按照笛卡尔的说法,既然任何物质,不论我们设想它是如何之小,总是具有一定的质量,占有一定的空间,我们就永远能在思想中把它分为两个部份,并可因此承认它的可分割性。所以,最小的有广袤的粒子永远是可分的。正如数学上任何极小数值都是可分的一样。这有千千万万的事例可资证明。所以,任何物质层次的物质分裂,不论是原子的,还

是电子的,都可以看着对无限分割这一光辉思想的验证。这样一来,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事实上就经由这种解释而被确立了?

粗粗一看,似乎颇有道理,实则不然,我们知道物质世界并不会顺应人们的解释而存在。只要我们细细一想,就不难发现庄子猜想的万世莫竭或数学上之任何极小数值都是可分的思想。仍然不过是未经证明的一个猜想。只是猜想起来,任何有广袤的粒子在我们思想中是可分的。至于事实上是否可分尚属疑问。假如物质无限可分就这样被证明。被确立了,那就不异于说:二个奇数之和是个偶数不只是猜想,而是业经哥德巴赫所证明、所确立的真理。况且问题还在于:如果我们偏执于这一猜想,有如以上所说,我们就不可避免地陷进唯心主义的泥坑而不能自拨。因为,自然界将由于分解的没完没了或无限的物质层次而被蒙上一层不可知论的神秘面纱。这就是说,始终有无穷无尽的物质层次或物质存在,存在于我们人间世界之外,并为我们的理性所不能问津的。

毛主席说:“破字当头,立在其中”。我们破是破了,立也立了,但还不够,我们不能象政府颁布命令一样颁布一个观点,而是应该证明这个观点,否则,思想上的紊乱总是难免的,因为分割虽然不是无限制的,但也不是有限制的。下面我将试图证明分割不是永远能够持续下去的,而是在事实上有个止境或限制。

我们知道,物质具有所谓可分割性,对于这点如果不持异议,则一切人为的分割之所以可能,都是基于物质可以分割的性质使然,事实上,一切人为的分割,只是物质自然分解的一种特殊方式。所以,纵或我们不以人为的方式将它分解,它也由于大自然的必然规律—亦即物质本身所固有的内在性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将自我分解过。由于大自然经历了无限的运动系例,经历了为它自身本质所规定的一切运动和变化。所以,凡是具有可分割性质的一切物质都必然地分解过了。至于这种分解运动是发生在过去、现在或者将来,又或者只分解过一次,还是重复一百万次等等,对于这里讨论的问题是无关紧要的。这里所要指明的是不能人为完成的所谓无限分解,大自然将以它铁的必然性帮我们完成,不能人为找到的所谓最单一的物质或最终分割之结果,大自然可以帮我们找到,假定大自然中有某种物质在已往的运动系列中从未分解过,并终将不分解,所谓无限分割就终止在这个结果上而不能再前进一步了。

或许,我们所谓的的最终分割之结果,还是可以分解的。我们认为,这种设想在事实上是不可能的,倘若可能,则我们的最终分割不仅不会受到损害,相反,将会由于这一设想的补充而得到最终的完成。所以并非我们把最终分割强加于人,而是人们在内心深处难以回避这一逻辑上的结论,因为,分割的限制是为分割的本性所规定了的。既然事物是可以分解的,那么,最终分解自然就不可避免了。

如果说这一设想是指一切物质都是可分的,而分割所产生的一切结果还是可分的,即是说,分解运动将深入到坂田的所谓无限的物质层次中的任何一个层次,并分解或者说破坏一切分解运动所产生的一切物质结果。这样一来,一切物质将由于这种超绝意义的恶性分解而解体,而不复存在,而归之于无。这就是我们已经提到过的通过完成了的无限分割所产生的等份在质量上等于0的一种设想。其荒谬性是不证自明的。

讨论到这里,我们似乎也处于自相矛盾之中,一方面说:一切物质是可分的,另方面又说“不可分割的物质是存在的。我的回答是:不矛盾。我们如果假定或者承认物质是可分的,根源于物质的这种可分割性,它们将在适当的条件下分割开来。这是宇宙的法则,是大自然的规律,我们不可能设想有什么可分解而永不分解的物质存在,这种全面、彻底的分解,就是物质可分的极限。所以,最终分解是必然的,其分解结果是存在的。至于由分解运动所产生出来的这个最终结果是否能够单独纯粹地存在,或是否能够表现出来,又或者不能表现出来,以及我们能否感性地发现它等等。并不会妨碍我们对有限分割的理解,它们作为分解出来的最终结果,也不会由于自己未曾或不能纯粹地表现出来,或者人们未曾或不能感性地发现它们。它们就不存在,它们是客观存在的,是

不以人们的主观意态为转移地存在着。在唯物主义者面前,不是若隐若现。若有若元的,而是明确的、真实的,不可动摇地存在着。具有它自身的质量规定,以及为它的本质所决定。所制约的特性、运动和变化规律。至于有的物质可以分解、有的则不可分解
,也并不矛盾。这就如有的事物发生在这里,而不在那里,在此刻而不在彼刻一样。是基于各种物质的内在性质以及彼此之间的各种关系,物质世界就是这些质不同、性想异或相反的事物。彼此相外在、又相关联、相排斥,又相融洽、相制约、又相激发,或相区别又相转化,而显得错综复杂,变幻无穷的。

归总起来说,不论是从坂田的所谓物的逻辑,还是从黑格尔的理的逻辑上讲,事物的可分解性,就植根于不可分割性之中,也只能从所谓不可分解的单一物质的存在为其根据。由于这些彼此相外的单一物质的彼此作用或彼此结合,就规定了这种结合的可以分解。可以还原为所谓最单一、最纯粹的宇宙之砖。这样,可分解性才有了一个逻辑上的根据,否则,可分割性,因而,不可分割性都要成为不可思议的了。

著作人:陆志诚

于一九六四七十五日稿

回答(2):

这个需要时间来回答
目前的不能不代表将来不能
基本粒子(电子,质子,中子)现在已发现有更小的了。
通俗的说,构成宇宙中的物质的最小微粒,到目前为止,有质子、中子、电子,再小的话还有夸克,夸克分六种,你可以到网上查一下.
光是由光子构成,根据量子论的观点,光子是基本粒子,不可再分.如果你把宏观上的光理解成货币的话,那么1光子就是1“分”,也就是货币的最小单位,你没办法找出比1分更小的面值来了.光子本称光量子,是光作为传递能量的最小粒子,他的提出解决了经典物理对光电效应解释的困难.
影子不是一种物质,它可以说是一种虚有的东西,就是说在一个有光的区域里,如果某一范围内没有光的话,就会在此范围内形成影子.
波是一种运动形式,不是实实在在的物质,波的种类有很多,机械波,电磁波等等.

回答(3):

在现有科学领域内物质的最小结构是夸克。
20世纪前,科学的结论是物质的最小单位是原子.
但是,20世纪以一系列发现表明,原子不是最小的单位,在原子里面还可以分为原子核和电子.原子的质量几乎都集中在原子核上,电子围绕着原子核周围.
再对原子核进行研究,发现组成原子核的是质子和中子.因此,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的,物理学家把这些粒子称为基本粒子.那么,在原子这个“盒子”里,就这么些基本粒子了吗?
物理学家对物质结构进行了更多的深入研究,发现了数百种基本粒子.据最新报道,说发现了700多种基本粒子.看起来,“盒子”里面还有“盒子”.所以,有些物理学家认为物质可以无限地分割下去.
但是,大多数基本粒子是不稳定的,它们的寿命很短,极容易转化为其他基本粒子.如果把这些基本粒子分类,可分为轻子和强子.轻子类粒子有电子、中微子.它们的数目比较少.而绝大多数的基本粒子都属于强子,包括质子和中子.那么质子和中子还有更小的结构吗?
如果我们能拿起强子摇一摇,可以听到里面有响声,说明强子还可以分下去.首先提出强子有结构的科学家是美国科学家盖尔曼,他认为强子是由“夸克”构成的,即强子由3种夸克构成.此论一出,引起众多物理学家对“夸克模型”的兴趣.
由于盖尔曼的“夸克模型”经过严密的理论分析,因此被许多物理学家所接受.但是“夸克”在哪里?物理学家对此找了20年,也没有发现.就在人们失去信心的时候,一位美国华裔科学家丁肇中在1976年发现了J粒子.它是不是第四种夸克?这一发现激起了一轮寻找“夸克”的热情.
对于“夸克”,物理学家的确充满兴趣,因为发现“夸克”与“3”这个数字有缘,“夸克”之后又分为三个组,人们把这种组叫做“代”,即“夸克”有3代.可是,物理学家认为在“夸克”的第三代里缺少了一个夸克,这就是后来发现的顶夸克.这是1994年4月的事了.至此,夸克的第三代全部都找到了.
于是,据此有人认为,物质是按“原子——原子核——强子——夸克”这样的结构构成的.
现在的问题是,物质的最小结构是“夸克”吗?今天没有一位物理学家能回答这个问题.因为对“夸克”还没有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如果像当年对原子核、对质子那样穷追猛打,研究“夸克”,我们相信,夸克里面还会有“盒子”的.
“夸克”之后是什么?21世纪的物理学家会作出答案的.

回答(4):

普朗克空间有限制,也就是说空间是被无数个小空间(不可分割)组成的,目前人类发现的最小粒子是夸克,组成电子的粒子

回答(5):

原子与分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