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陈佩斯所说的「喜剧都有一个悲情内核」?

2025-04-14 10:09:14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喜剧源自对荒诞与错位的展示,而造成荒诞和错位的往往是悲剧。这里的“悲剧”和惨剧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喜剧”也绝不是闹剧。比如选秀。选秀时谷各种苦情算惨剧;苦苦追寻音乐梦想,放弃一切来参赛,又哭又笑折腾得像艺术人生,居然没人转身,这才是悲剧。作秀者把这一切展现给我们,让我们看到一个人为了名利如何极尽矫揉造作丑态毕现,这就是喜剧。但如果所有故事都来自捏造,所有表演只为收视率,这一切就只能叫闹剧。周星驰的绝大多数喜剧都围绕一个人身份和追求的错位展开,而这种错位则源自儿时或青春一个又一个的悲剧。看他的电影,最开始会笑,过一会会令你怀疑这份荒诞是否真实,再引你探求这份错位和荒诞背后的故事,当谜底揭开,悲剧呈现,飞溅起无数心酸无奈迷茫无助,最后再收起这滴眼泪,或心如止水,或继续笑着在悲剧中挣扎。之所以他的电影叫喜剧而邓超的叫闹剧,是因为他的错位和荒诞取自每个人内心,不是来自臆想和捏造。

回答(2):

大家可以设想一下,在生活中主动向对方示好示弱时,如果对方笑了,双方关系往往更进一层。但如果对方不笑或是没有类似笑的意图,那气氛就会变得紧张,很可能就会造成冲突。而掌握了笑,达成了合作的部族会具有更大的力量,获得更多的生存优势,从而能将自己的基因延续下去,这一习惯也将被继承。如果要让人发笑,就必须交出一定的优越感,同时要让对方能接受到足够的优越感。在双方之间造成一个优越感的差势,双方的地位一定是不平等的,必然是要有一方受损、付出的。就是所谓的“悲情内核”。而喜剧,就是人类在和平的环境里,不断地再现、重温这个获得优越感的过程的行为。所以才会说,喜剧的内核是悲情。

回答(3):

这句话应该是现在喜剧演员的角度去说的。我们平常在电视荧幕上看到的那些喜剧演员想方设法把观众逗得哈哈大笑。熟不知他们在背后为了这一场表演,这一个又一个的包袱付出了多少努力和精力。

回答(4):

一个人会笑,基本来自于某种错位反差。所以早年的喜剧默片,就是有人不断出丑,引大家笑。出丑者以及错位者本身,会被认为愚蠢滑稽不合时宜,于是好笑。诺斯罗普-弗莱先生认为,喜剧,就是两个团体的冲突。非主流的群体需要得到认同感,于是用夸大差异的方式,包括某种自嘲,制造大范围冲突的剧情。以此来引笑,来显出主流的愚蠢和虚伪。这种努力,本身也是种悲剧。所以喜剧,从笑料,到创作本身,都是有一方要被迫牺牲掉一些尊严的。或者自嘲,或者他嘲。只是许多时候,悲剧内核是被隐去的。

回答(5):

这句话的核心在于,我们观众处于上帝视角下,看到了悲剧,却从中产生了某种优越感,然后哄然大笑。以陈佩斯老先生的精神导师,卓别林的《城市之光》为例。影片开始,卓别林饰演的流浪汉睡在雕像上,因为裤子破洞,卡在雕像高高举起的剑上,一群人在音乐响起时没有办法,只好装作庄严又肃穆地举行升旗仪式。这是一个典型的喜剧的悲剧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