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固镇县人的后裔就是天津人对吧?

2024-12-02 14:57:02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天津话来自以宿州市固镇为中心的广大的江淮平原,从这点判断,天津人起码有一支源头来自安徽宿州,具体你可以看一看李世瑜先生的《天津方言岛调查研究》。
下面转载一段仅供参考——
天津由沧海变桑田了,才能有人住。在坐有许多年轻人,回家问问你们老人,我们原籍是哪里?很多人会说:咱们的祖先是燕王扫北而来的,老家是山西大槐树;也有人会说是安徽、山东等等。的确天津这地方是五方杂处,人从四面八方而来。但主要是成陆以后,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开成商埠,和海外有了交通,陆续地从四面八方来的。但是第一批大量的数以万计的移民到天津来,是在明初。所谓“燕王扫北”,燕王就是朱棣,朱元璋第四个儿子,他当时被封为燕王,让他带着兵到这边阵守。防止北方的蒙古人、金人、辽人侵略 。天津就是一个军事要地 ,设了卫,就是天津卫。在他来以前,天津这地方属静海县管,居住的是静海县人,讲的话是静海话。燕王扫北带来大量的人,那里的士兵和家属数以万计,他们后来多数定居在此。当时居住的静海人说的话就被燕王带来的人同化了。有人说:天津人是从大槐树来,没有这么回事。我曾去过大槐树,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天津人说的与山西话甚关系。且不说传说怎样,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在燕王扫北前后,苏皖地区不断有移民到天津地区,江淮人逐渐地占了压倒性优势,才确立的天津方言岛。从山西或其他地方移民天津的人,由于不是大批的,无论是操什么方言,也都会被同化。《卫志•毛恺德政碑》记:“天津近东海,故荒石芦荻处。永乐初始辟而居之,杂以闽、广、吴、楚、齐、梁之民。”这些史料、说明了明朝初期天津卫人口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军经商的吴人成了天津卫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再加上这些人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比较高。于是,具有低平调的江淮方言成了天津卫的通用语。
天津方言和普通话比较,最大的特点是阴平差异很大 。北京话是“ 五五度 ”。天津叫“一一度”。按乐谱他们差八度音。其它在词汇,声调上更为复杂。我也研究了几十年,发表了有关天津方言的研究论文。后来我就做了这个工作:首先将天津方言的区域找出来,语音学叫:等语线。再看四面八方都是什么方言。在天津方言区域图(见6页)中,标明七个方言小区 ,(1)就是天津方言区,呈倒置的等腰三角形。天津旧城是天津话的中心,它的四至(即等语线或同言线,同语线圈)从东郊徐庄子开始经赵庄子、张贵庄、翟庄子、芦庄子、西郊北马集 、南马集 、北里八口、大韩庄、大芦北口、小南河、陈村、侯家台、邢庄子到曹庄子。在这范围的西北方向是(3),即北郊方言区 。这里又分为A、B两区。(5)即东郊方言区。(4)即静海方言区(属静海音系)。以及(2)即武清方言区(属北京音系)。由于(1)即天津方言区,它的东南西三面都被静海方言区包围着 ,这种现象在语言学上就称(1)为“方言岛”。所谓方言岛是外来的方言势力占据原来某方言区,形成被原来方言区域包围着的独立的方言孤岛。全国这种例子不少,大都因移民所致。北方方言区内最著名的方言岛是承德,它距离北京近二百公里,但居民操纯北京话,就是由于康熙时兴建避暑山庄和外八庙,大批供奉、保卫人员移住该地,定居下来,以致压倒原来居民所操方言,使之同化于北京话,因此承德形成一方言岛。
下面一个问题,燕王扫北占据这个地方,有多少人,从哪里来,他们说的话怎么是天津话?怎么把静海话压倒的?这得找出天津母方言。经过多次实地考察,各方面的调查证明,安徽省宿州市就是天津方言的母方言。宿州市就是当年燕王扫北招兵的中心点。江淮平原附近,北边到宿州,南到蚌埠都是说天津话。
我对天津史志做了两个贡献,第一个是我发现了天津古代海岸遗迹,掌握了天津退海地和沧海变桑田的规律。第二个是我发现了天津方言岛以及天津母方言。通过方言解决了天津历史问题,天津数以万计的移民从哪里来的?这些问题都是通过方言的调查以后,才得到比较圆满解决的。

回答(2):

这才是历史

明太祖朱元璋在1368年建立明朝后,为了巩固王朝权利,将自己的儿子们封为王,分别驻守各地。第四个儿子朱棣被封为燕王,驻守北京。1398年,朱元璋病死。因为太子早年夭折,所以由朱元璋的长孙朱允文继位,史称建文帝。燕王朱棣经过几十年的苦心经营,在诸王中实力最强。由于建文帝平庸无能,加上自己的政治野心,朱棣在1400年以“靖难”为名,发兵与其侄子建文帝争夺皇位。朱棣率兵从天津的前身-直沽出发,偷袭沧州,并经过几年的战争,最终攻陷南京,夺取皇位。

1402年,朱棣即位,是为明成祖,年号“永乐”。为了纪念开始发兵的“龙兴之地”,朱棣把“直沽”这个曾的“天子渡河之地”赐名为天津。“天”是天子的意思,而“津”是指渡口的意思。

回答(3):


本地属泗水郡(治今淮北市相山)所辖。
西汉
高帝元年(前206),本地置谷阳县(治今谷阳城);高后元年(前187)封洨侯国(治垓下,今濠城集),武帝征和元年(前92)改置洨县。隶属豫州(无固定治所)沛郡(治今淮北市相山)。
新莽时期改洨县为育城县。
东汉
谷阳县设置不变,育城县复名洨县,均隶属豫州(治今亳县)沛国(由沛郡改)。
三国·魏
废谷阳县入洨县和蕲县(治今宿县蕲县集),隶属豫州(治今河南汝南县境)谯郡(治今亳县)。景初二年(238)分沛国置汝阴郡(治今阜阳),洨县和蕲县属之。
西晋
洨县属沛国,蕲县属谯国(由谯郡改),隶属豫州(治今河南淮阳)。
东晋及十六国时期
东晋初年,洨县属沛郡(由沛国改);蕲县属谯郡(由谯国改),隶属豫州。
东晋咸和二年(327)后赵入据淮北,洨县属沛郡,蕲县属谯郡,隶属豫州(治今河南许昌)。升平三年(359)前燕继有淮北之地,太和五年(370)前秦尽得淮北之地,太和八年(383)晋军收复淮北,建置未变。
南北朝时期
南朝·宋:废洨县,蕲县属谯郡(治今蒙城县);侨置阳平郡(治今谷阳城)及阳平县(治今谷阳城);均隶豫州(治今寿县)。南朝·齐:建置未变。北朝·北魏:天安元年(466)入据淮北,太和四年(480)废阳平郡及其属县,不久复置阳平郡,隶属睢州(治今灵璧县潼郡)。南朝·梁:置蕲郡(治今宿县蕲县集),领蕲县;普通五~七年(524~526)取北魏之阳平郡隶潼州(由睢州改),置仁州(治赤坎城,今仁和集)。北朝·东魏:武定六年(548)取梁之阳平郡,更名谷阳郡,隶睢州(由潼州改);置高昌县(治今谷阳城)、连城县(治今连城集)隶谷阳郡;置广平县(治今公平集)隶谯州(治今涡阳县)蕲城郡(由蕲郡改);取粱之仁州,置临淮郡(治今仁和集)隶之。临淮郡领已吾县(治今仁和集)、义城县(治今怀远县拖城)。北朝·北齐:废临淮郡及其属县,置临淮县(治今仁和集);谷阳郡领高昌县和临淮县,蕲城郡(由蕲郡改)领蕲城县(由蕲县改);均隶属仁州。南朝·陈:太建五年(573)入据淮北,仁州辖蕲城郡和颍川郡(治今凤台县),蕲城郡领蕲城县;潼州(由睢州改)辖谷阳郡,谷阳郡领高昌县。北朝·北周:武帝时入据淮北,谷阳郡领高昌县和临淮县,蕲城郡领蕲城县,均隶属仁州。

开皇六年(586)废高昌县,降谷阳郡为谷阳县;废蕲城郡,改蕲城县为蕲县。大业年(605~617)初,废仁州,并临淮县入谷阳县。谷阳县、蕲县均隶属彭城郡(治今江苏徐州)。

武德四年(621),析夏丘县(西汉置,治今泗县),置虹县(治今仁和集),武德六年(623)省夏丘县入虹县;贞观八年(634)虹县迁治今泗县,隶属泗州(治今江苏宿迁县境)。谷阳县初属北谯州(治今濉溪县临涣集);贞观十七年(643)北谯州废,谷阳县改隶徐州(由彭城郡改)。显庆元年(656),省谷阳县入蕲县(迁治今谷阳城,咸亨三年(672)迁回故治),隶徐州。元和四年(809)析虹县、蕲县置宿州(治今泗县),大和三年(829)废宿州,大和七年(833)复置宿州(迁治今宿州市);本地属河南道(治今河南开封)宿州。
五代十国时期
本地北部先后隶属后梁、后唐、后晋、后汉的宿州蕲县,南部先后隶属吴、南唐的泗州,虹县。后汉以后,于显德五年(958)取南唐江北之地,本地分属宿州蕲县和泗州虹县。
北宋
元佑元年(1086)升零壁镇为县,七月废;元佑七年(1092)二月复置县,政和七年(1117)更名为灵璧县(今同)。本地隶属淮南东路(治今江苏扬州)宿州的蕲县、虹县和灵璧县。
南宋、金对峙时期
本地为金国南京路(治今河南开封)所辖,分属宿州的蕲县、灵璧县及泗州的虹县。

至元二年(1265)并蕲县、灵璧县入宿州,至元四年(1267)复置灵璧县改隶泗州,至元十七年(1280)复改隶宿州。本地为河南行省(治今河南开封)所辖,分属归德府(治今河南商丘)的宿州及所领灵璧县、淮安路(治今江苏淮安)泗州虹县与安丰路(治今寿县)怀远县(今同)。

洪武十二年(1379)割虹县南八都入凤阳县(今同)。本地分属凤阳府(治凤阳)的凤阳县、怀远县与宿州及其所辖灵璧县,隶属南京直隶。

本地分属宿州、灵璧县、凤阳县和怀远县,隶属安徽省凤颍六四道(道尹驻凤阳)凤阳府。
中华民国
本地为安徽省所辖。民国元年(1912),分属宿县(由宿州改)、灵璧县、凤阳县和怀远县,隶属淮泗道(由凤颍六四道改);民国21年(1932)分属第四区(专署驻寿县)的凤阳县、怀远县与第六区(专署驻泗县)的宿县、灵璧县;民国27年(1938),分属第三区(专署驻阜阳)的怀远县、第四区(专署驻宿县)的宿县和灵璧县、第九区(属县由第五区兼管)的凤阳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10月1日,本地分属宿县、灵璧县、五河县和怀远县,隶属皖北行署(驻合肥)宿县专区(驻宿县)。1952年4月复置安徽省(驻合肥),1956年1月宿县专区与滁县专区(驻滁县)合并为蚌埠专区,1961年4月复置宿县专区,本地属之。1964年10月31日,国务院决定以宿县、灵璧、五河和怀远4个县各一部分行政区域设立固镇县,1965年7月1日,固镇县以固镇为治所,正式成立,属宿县专区(1971年3月改为宿县地区)。1983年7月1日,改隶蚌埠市。

由于他的历史久远所以天津人就是安徽人的后裔了

回答(4):

天津人确实是安徽退役老兵繁衍下来的后代

回答(5):

我汗
我有个宿舍的大学同学就是那里的人
固镇
讲话口音的确很像天津话啊。。。蛮好听的哈哈
是不是就是传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