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开国皇帝对于开国功臣经常会做兔死狗烹的事情,只不过手段或者温和一些,或者激烈一些罢了。在西汉建立后,汉高祖刘邦就和自己的吕后紧密配合,除掉了很多开国功臣,例如韩信、彭越、英布等人,不过,在所有开国功臣中,有一个人却安安稳稳地做起了大汉丞相,他就是萧何。
早年的萧何曾经当过沛县的秘书,可以说是刘邦的老上司,对于刘邦,萧何并没有像很多人那样瞧不起他,反而对他有些照顾。后来刘邦被征调去服徭役,萧何还赠送了他500钱,在那时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后来,刘邦发达后,就专门增加了萧何的食邑,以报答早先的恩德。
对于刘邦为何能够放心萧何,有人认为是基于以下几点原因:
首先,刘邦和萧何更像是一种君子之交,他们二人基本上没有私人关系,在公事上也是有礼有度。这两个人的关系更多的是一种互补,当然也存在互相的堤防。
其次,萧何为人做事比较低调,令刘邦比较放心。萧何在西汉建立的过程中立下大功,曾经还当过刘邦的上司。不过,在刘邦当上皇帝后,他没有居功自傲,反而处处小心谨慎。
再次,萧何这个人善于自保。在四年的楚汉战争期间,双方在荥阳一代激战两年多。期间,负责管理关中的人就是萧何,在这段时间内萧何也做出了很多成绩,因此,刘邦还专门多次派使者慰问萧何。对此,他的幕僚对他说,刘邦在前线苦战还不忘派人来慰劳你,显然是对你起了疑心,并建议萧何将自己的子孙、堂兄弟派往前线作战,让刘邦对你放心,于是,萧何照办,也打消了刘邦的疑虑。
萧何为了打消刘邦的疑心,他专门盘剥百姓财产,并大肆贪污,在刘邦回到长安后,对萧何意味深长地说:“你身为相国,竟然也和百姓争利!你就是这样“利民”啊?你自己向百姓谢罪去吧!”。表面上看是在批评萧何,其实刘邦的内心已经对萧何放下了疑心。
就这样,萧何最终没有成为刘邦的刀下之鬼,并且为自己的子孙后代赢得了安稳的生存环境。
萧何(前257年-前193年),汉族,沛丰人,早年任秦沛县县吏,秦末辅佐刘邦起义。攻克咸阳后,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对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楚汉战争时,他留守关中,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不断地输送士卒粮饷支援作战,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代起了重要作用。萧何采摭秦六法,重新制定律令制度,作为《九章律》。在法律思想上,主张无为,喜好黄老之术。汉十一年又协助刘邦消灭韩信、英布等异姓诸侯王。刘邦死后,他辅佐汉惠帝。惠帝二年(前193年)七月辛未去世,谥号“文终侯”。
萧何跟刘邦结实很早,在刘邦还是个小小的厅长的时候。两个人就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秦始皇三十五年,刘邦身为厅长要去咸阳服徭役一年,按照惯例当时的好友都要来送行,顺便送点东西钱财。让自己的兄弟能过的好点。
刘邦在数红包的时候,发现别人都是送三百铜钱给自己。而看到萧何的红包时,里面却整整装了五百铜钱,从这里看出刘邦和萧何的情谊很深。就是这件小事在后来救了萧何一命。刘邦给很多人的印象是个十足的小人,偷了项羽的江山,并且不守信用诛杀了韩信。但刘邦有个优点就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刘邦和萧何虽然是相交已久的朋友,但两个人始终保持有一定的距离,互相欣赏,互相戒备,也互相协作,他们两个人十分了解彼此,所以刘邦从来没有把萧何当成自己的手下,他总是把萧何放在一个十分对等的位置上。
刘邦在成功统一天下之后,开始清洗开国功臣。而萧何却小心谨慎,没有居功自傲。这让刘邦十分放心,萧何在刘邦称帝之后,表现的更加忠心。不但主动放弃自己的高官厚禄,而且依然尽心尽力的辅助刘邦。这让刘邦十分高兴,他感觉萧何一点反心都没有。这就是为什么萧何能善终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