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称呼知多少

2024-11-17 15:42:26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唐太宗给儿子李治的家书《两度贴》中,确凿地证明了唐时子女对父亲的称呼。
两度得大内书,不见奴表,耶耶忌欲恒死,少时间忽得奴手书,报娘子患,忧惶一时顿解,欲似死而更生,今日已后,但头风发,信便即报耶耶。若少有疾患,即一一具报。今得辽东消息,录状送,忆奴欲死,不知何计使还具,耶耶,敕。
在唐代,对父亲的称呼,流行的有“耶”(爷)的各种衍生,如:耶耶(爷爷),阿耶(阿爷)。父母合称“耶(爷)娘”也很常见,如老杜《兵马行》中,“耶娘妻子走相送”还有一种是“哥哥”。《旧唐书》中有“玄宗泣曰‘四哥仁孝’”,这里的四哥是玄宗的父亲睿宗;还有“惟三哥辩其罪人”中的三哥指棣王
的父亲玄宗。在李世民给李治的家书中,也出现“哥哥”的署名。
对父亲的称呼,书面上或正式场合也称“父亲”或“大人”。而“大人”作为当面称呼指用来成父母,个别也成直系尊亲,而不用来称呼官员,“老爷”一词称官员也未出现。
而大人一词称父亲沿用到近代书面语中,参《红楼梦》贾宝玉称其父。
而称母亲为“阿娘”,“娘娘”“母亲”较常见。娘娘一词也不是专指后妃,说起来,“娘娘”“本宫”一词都是戏剧中使用的,历史上并不使用。
称兄长为“排行+兄”,也有称为哥哥的例子,但不常见,并未定型。如玄宗曾公开称其长兄宁王为“大哥”“宁哥”。但是哥哥一用,毕竟多指父亲。
一般来说,奴婢们叫男主人为“阿郎”“主人”,称主人的儿子“郎君”“大郎,二郎”等,后来称男子为“郎君”“排行+郎”成为尊称。称上了年纪的老人为“老丈人”“丈人”“老丈”。奴婢称女主人“娘子”“夫人”,其女“小娘子”“大娘,二娘,三娘”等,同样,普遍称呼女子为“娘子”,少女为“小娘子”,还有“姓,排行+娘”,因尊卑明显,成为广泛的尊称;有年纪的女人称为“阿婆”“老夫人”。
称官员,一种是“姓+官爵”,也可以是官位的简称,如“刘常侍”“李尚书”
二是“姓+公”如称房玄龄“房**好?”称魏征“魏公”,也成字号,地望,“太白今日又得新字未?”“柳河东何时动身?”
三是“姓+官名别称”县令别称明府,张县令可称为“张明府”,中书会人和门下省高管别称“阁老”,“张阁老”。而电视剧中普遍使用的“某大人”约莫自清朝始。《儒林外史》第二三回:“只见长班进来跪着禀道:‘部里大人升堂了。’”唐朝不作为 当面称呼。只用来称父亲。
称皇帝,当面称呼有自西汉始的“陛下”;“圣人”;“主上”,皇帝身边的人称其为“大家”,“皇上”一词,并不当面使用。“万岁” 只是表示人们内心喜悦和庆贺的欢呼语,到了宋朝,皇帝才真正的不许称他人为“万岁”。
称皇后“皇后殿下”“皇后“不可称“皇后陛下”,如果是皇子公主,关系亲密也如平常人家一样喊“阿耶”“阿娘”,而不是“母后,父皇”,这些在唐朝没有出现。
正式册封的皇太子称“太子殿下”,为册封的皇子不称殿下,称“大(dai)王”
称公主“公主”“贵主”。而皇子公主在皇帝面前自称时称都称“儿”,而非“儿臣”,普通人家女儿对父母也自称“儿”。
称朋友有“郎”“君”“卿”“公”“足下”,十分亲密的朋友互称“排行(+郎)”,如白十三郎,刘十九,在大量酬和诗中出现。
比自己地位低的,称“你”“尔”“汝”,子侄亦直呼小名,大名。
叫自家奴婢叫名字,主人生气时叫“狗奴”“贱婢”,而“奴才”一词唐未使用,奴婢也不会自称奴才,他们自称“贱奴”“婢子”。
“奴”一词,男女上下尊卑都适用。如陈叔宝自称阿奴。
在唐代,全社会通用的还有“某”,不卑不亢,广受喜欢。常用的谦称还有“仆”,“愚”,“鄙人”,“下走”。也有用自己名字回话,表示尊敬。如李世民刚登基,面对魏征常自称“世民”如何如何。女子自称“婢”“妾”“儿”。
皇帝诸王的自称,除了正史中的“朕”“寡人”“孤”,在非严肃场合亦有“我”“吾”甚至“奴”。
…………以上,得出的结论无非电视剧误人,生活中网络中也有太多人的认识错误模糊,希望此篇报告可令郎君\娘子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