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从单反转型为拍旁轴的摄友,我必须说,徕卡不光光是奢侈品这么简单,相比单反和其他品牌的旁轴,徕卡的M系相机和镜头系统有如下优点:
1,方便携带的体积。除了M8,徕卡的M系机器都是135全幅的底(M7之前用135胶片)。作为一个全副相机,徕卡M系统无论是机身还是镜头都可以说是相当轻便的,它的体积甚至可以和现在数码市场上的M43微单系统相当,而后者的感光元件只有前者的1/2大。佳能尼康的全副相机固然也很专业,但是相当笨重,镜头很多更是巨型炮筒。
方便携带的小体积除了对于纪实和街拍有相当重要的意义,还有就是不引人注目的旁轴小机身和镜头没有太大的攻击性,往往拍摄完成了被摄对象还毫无察觉。相比之下,很少有人愿意被一支大炮筒指着的。
2,更慢的可用快门。玩单反的朋友都知道“安全快门”的概念,即快门速度不能低于镜头焦距的倒数,不然会因为相机抖动而导致拍出来的照片模糊。然而徕卡旁轴相机没有五棱镜和反光镜系统,加上做工相当严格的布帘快门,使之实际可用快门可以突破单反的“安全快门”的限制。比如如果我用50mm的镜头拍摄,在单反上,一般来说1/30s是普通人手持拍摄的极限了,但是在徕卡旁轴相机上,我可以使用1/15s和1/8s拍出无比锐利的照片,有些场合我甚至能用1/4s手持拍摄!这对于黄昏等时刻弱光环境是相当重要的。这也是我个人迁徙到徕卡旁轴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当然,徕卡的快门无比安静,不想单反巨大无比的快门和反光镜升降声音,在街拍的时候也是作用巨大的。
3,机械相机无与伦比的可靠性。这一点仅限于最经典的徕卡机械相机,从M7开始,徕卡已经在慢慢的电子化了,不可否认电子化和数码化的确是相机发展的趋势。但是,有些恶劣的环境,不是每台相机都可以胜任的。前一阵有一个新闻,说有一队北极探险队在极地拍摄照片,他们使用的是清一色的徕卡机械相机。因为在那样的低温环境下,大多数电子元件都失灵了,只有机械相机才能正常的工作。其实不用到极地,我在东北拍摄的时候就碰到过数码相机失灵,电子虽然方便,但是可靠性和机械还是不能比的。
4,无与伦比的做工。我用“无与伦比”这个词是没错的。你也许还醉心于佳能的红圈镜头,或者你会发现卡尔蔡司的镜头在做工上远超了佳能尼康,但是只有等你真正看到一个徕卡的相机或者镜头,你才明白什么是顶尖水平,什么是无与伦比,什么是毫不妥协。徕卡某种意义上说和机械表一样,是工艺品,是一种时间的艺术,是工匠用时间和心血打磨出来的,是即将失传的工艺和越来越少的顶级工程师和设计师制造的宝贝。
5,顶级的光学素质。我之所以把这条摆到最后来说,是因为徕卡如果光说拍照,它的镜头光学素质固然顶级,但是也未必无可比拟。很多其他厂的顶级镜头,在光学上,也许是不会输给徕卡镜头的,他们输的,是体积和做工。但是反过来,徕卡的光学素质,永远是在顶级行列的,你买它任何镜头都是,这是毋庸置疑的。
拥有一部徕卡相机,更多的不仅仅是拍照的工具,你会有一种回顾相机和摄影的发展的感触。
因为是世界上最好的相机了,就跟汽车一样,虽然都是那么几样东西,但是名牌就是贵。当然确实有那么点差别,但性能上那点差别和钱的差别相比就是小不点了
1、百年传承的品牌:徕卡相机已经具有上百年的历史了,一路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一直坚持品质的创新与发展,徕卡相机最原始的设计理念:小型、使用简便、低调不显眼、随时可用的照相机,被一直延续到今天,因此徕卡相机的尺寸和外观变化并不大,改变的只是性能。由此人们才看百年经典的传承。
2、旁轴的独特设计:徕卡与其他品牌不同的是独有的旁轴设计,这种设计更加的小巧、精致。在一些特定场合下,旁轴可以让使用者做为一个安静的旁观者来记录。小巧的体积可以轻松放在口袋,而用于拍摄时也不会引发拍摄对象的不安,安静的快门声则不会引发周围的注意。旁轴相机采用的是联动测距模式,相机上的测距仪和镜头的对焦调动联动使用,比手动单反的磨砂对焦、棱镜对焦甚至裂像对焦都要更快速准确。
3、德国品质制造:很多时候人们会有这样的一种常识,德国制造就是品质的有力保障。徕卡相机始终坚持德国制造,选用过高品质的材料,全程大部分通过手工制作。徕卡引以为豪的镜头采用手工装配,对机器生产的镜片、镜头零件进行配对,组装的时候再根据镜片之间的微小差异,再进行人工微调,每一枚徕卡镜头,在拆卸后都无法复原到原来的光学性能,必须回原厂重新测试调整。
以上就是徕卡相机为什么那么贵的介绍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当然确实有那么点差别因为是世界上最好的相机了,但是名牌就是贵,虽然都是那么几样东西,就跟汽车一样
世界名牌,肯定比一般的相机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