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
1、价值尺度
价值尺度是指货币表现其他一切商品是否具有价值和衡量其价值量大小的职能。这是货币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作为价值尺度,货币把一切商品的价值表现为同名的量,使它们在质的方面相同,在量的方面可以比较。货币之所以能执行这种职能,是因为它本身也是商品,也具有价值。
2、流通手段
流通手段亦称“购买手段”。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换媒介借以实现商品价值的职能。作为价值尺度,货币证明商品有没有价值,有多大价值; 作为流通手段,货币实现这种价值,即W—G或G—W。
3、支付手段
支付手段是指货币用于清偿债务、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的职能。这一职能是为适应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由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在时空上的差异,就产生了商品使用价值的让渡与商品价值的实现在时间上分离开来的客观必然性。
4、贮藏手段
货币的一种职能,即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被保存起来的职能。货币作为贮藏手段能够自发地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当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减少时,多余的货币就退出流通;当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增加时,部分被贮存的货币就进入流通。
充当贮藏手段的货币,必须是实在的足值的金银货币。只有金银铸币或金银条块才能发挥货币的贮藏手段职能。纸币不具备贮藏手段的职能。只有当纸币币值长期保持稳定的条件下,人们才会储藏纸币。纸币有储存手段(在银行)的职能,不具备贮藏手段的职能。
5、世界货币
世界货币是在国际商品流通中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的货币。世界货币是随着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世界货币除作为价值尺度之外,还是国际支付手段、国际购买手段和财富的国际转移手段。
世界货币成为帝国主义国家进行掠夺的工具 世界货币是实现国际经济贸易联系的工具,它促进了国际经济联系的扩大与发展,从而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世界各地区在经济上逐渐联结起来。
货币职能是指货币本质的具体体现。在发达的商品经济条件下,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大职能。货币的这五大职能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最基本的职能。货币首先作为价值尺度,衡量商品有没有价值、有多少价值,然后作为流通手段实现商品的价值。
(1)价值尺度——基本职能
是以一定量的货币来衡量和表现商品的价值。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可以是观念上的或想象中的货币。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就是商品价格。货币单位可以分成若干等分,这种包含一定贵金属重量的货币单位及其等分称做价格标准,如我国的元、角、分。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通过价格标准来实现的,价值尺度的作用是表现商品的价值。
(2)流通手段——基本职能
就是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称做商品流通。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卖和买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分开的,成为两个独立的过程。
(3)贮藏手段
商品所有者卖出商品以后,不再进行购买,而是把货币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贮藏起来,这就是货币的贮藏手段。货币能够执行贮藏手段,是因为货币是价值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随时可以换成任何一种商品。执行贮藏手段职能的货币,既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也不能是价值符号,而必须是足值的金属货币,或者是金银制品。货币作为贮藏手段,自发地调节着货币的流通量。
(4)支付手段
在赊购到期,以货币来偿还债款时,货币就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货币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也进一步扩大了商品经济的矛盾,使危机的可能性进一步增大。
(5)世界货币
货币越出国界,在世界市场上发生作用,货币便有了世界货币的职能。作为世界货币,必须是黄金或白银等贵金属,而不能是纸币。世界货币的主要作用是:作为购买手段,用来购买外国商品;作为支付手段,用来支付国际收支的差额;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由一国转移到另一国。
货币的五种职能之间存在着有机联系,它们共同体现了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本质。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其他职能是在这两种基本职能的基础上随着商品经济及其内在矛盾的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货币职能是指货币在人们的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它是货币本质的表现。货币的各种职能是随着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逐步发展起来的,在发达的商品经济条件下,它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是指货币充当衡量商品所包含价值量大小的社会尺度。货币之所以能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是因为货币本身也具有价值,因而能以自身价值作为尺度来衡量其他商品所包含的价值量。
2、流通手段:该职能是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即购买手段的职能。其主要特点是在商品买卖中,商品的让渡和货币的让渡在同一时间内完成,通俗地说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3、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被保存起来的职能。货币作为贮藏手段能够自发地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当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减少时,多余的货币就退出流通;当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增加时,部分被贮存的货币就进入流通。
4、支付手段:支付手段是随着商品赊账买卖的产生而出现的。在赊销赊购中,货币被用来支付债务。后来,它又被用来支付地租、利息、税款、工资等。
5、世界货币:世界货币是随着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当商品交换超出国家界限而发展为国际贸易时,商品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展开自己的价值,作为它的价值表现形态的货币,也就成为世界范围的商品的一般等价物,即世界货币。
相关内容来自:
1.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wmE4mIh40cO7fniUdpsAPVKth6zqOxZ7DUlDE6BuIaNM0JQLsu4OVhsouWse3641sEAvEgB7iO0MXYJV5iKAIq;
2. http://baike.haosou.com/doc/1413344-1494119.html。
货币职能是指货币本质的具体体现。在发达的商品经济条件下,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大职能。
货币的这五大职能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最基本的职能。货币首先作为价值尺度,衡量商品有没有价值、有多少价值,然后作为流通手段实现商品的价值。
扩展资料:
货币的本质
关于货币的本质,学术界仍存在大量的争论。经济学的货币概念五花八门,最初是以货币的职能下定义,后来又形成了作为一种经济变量或政策变量的货币定义。传统上,货币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
1、人们普遍接受的用于支付商品劳务和清偿债务的物品;
2、充当交换媒介,价值、贮藏、价格标准和延期支付标准的物品;
3、超额供给或需求会引起对其它资产超额需求或供给资产;
4、购买力的暂栖处;
5、无需支付利息,作为公众净财富的流动资产;
6、与国民收入相关最大的流动性资产等等;
最新的货币理论认为:货币是一种财产的所有者与市场关于交换权的契约,本质上是所有者之间的约定。货币就是这一过程的约定。这一理论能够经受严格证伪和逻辑论证,解释所有货币有关的经济学现象,并为所有的经济学实践所检验,为几百年的货币本质之争划上了句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货币 (一种关于交换权的契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