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大唐李氏不是汉人

李世民不是汉人,那是哪一民族,从什么地方迁过来的
2024-12-05 01:12:33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李氏唐朝是我国封建历史上的鼎盛时期。 其历史影响之深远,文化之昌明,至今犹为世人所乐道。不仅为外国所称颂、仰慕向往不已,也为我大汉民族千年以来为之骄傲、自豪!

李唐皇族之来源,历史本无争论。史有明典!
但近来由于西方分裂势力配合国内反动势力,妄图分裂中国、诋毁汉族,刻意的发动舆论攻势,混淆视听,极力造谣说唐朝李氏是胡人!以此来摧毁汉族人民的民族自豪感,达到其不可告人的阴险目的。

但这些人在造谣李家是胡人的时候,往往是信口开河,根本不提事实。偶尔有找依据的,也仅仅是找了唐朝李家娶过的媳妇里有“长孙氏、独孤氏”两个源于鲜卑的姓氏。其实鲜卑族自献文帝实行汉化政策以来,广泛和汉族士族通婚,血统已经彻底的汉化,文化习俗也彻底汉化了。唐朝李家娶过两个身上主要是汉族血统的带有鲜卑姓氏(其实姓氏也汉族式样的)媳妇(后宫佳丽三千,99%的应该都是汉族的),怎么就能论证李家变成胡人了?

关于中华李氏的起源,资料甚为丰富。李氏的始祖,众多的著作和族谱都记载皋陶是李氏之祖。皋陶,或曰咎繇,活动中心在偃地,即山东曲阜,舜帝因之赐姓偃。皋陶在唐尧、虞舜时为理官,即掌管司法刑狱的长官,以善理刑狱著称于世。其后裔,历虞、夏、商,20世为理官,古人习惯以官为氏,故为理氏。
到了商朝末年,传到理证,因直谏于纣,被赐死。其妻契和氏带着幼子利贞逃难于苦县伊侯之圩(今河南鹿邑县),当时又饥又渴,见一树上结有果(木子),便采来充饥,为逃避纣王的追捕,遂以“木子”为姓,改理为李。依此说,以李为姓当始于商末周初。
商末之后,李姓默默无闻,开始四散播迁,直至春秋。春秋的李耳、李离、战国的李悝、李冰、李牧、秦朝的李斯等都是载于史书的人物。其中的李耳,字伯阳,即老子,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县东)厉乡曲仁里人,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创始人,曾任周守藏之史(管理藏书的史官),后隐于秦修道,相传《道德经》为他所著。并被唐室奉为鼻祖,敕赠“太上玄元皇帝”、“混元上德皇帝”,立庙供奉,并诏天下亲王天潢、公卿士庶,凡属陇西李氏宗支,当追而溯。
秦、汉以后,李氏以分布地形成了十三郡望,即陇西李氏、赵郡李氏、柳城李氏、略阳李氏、鸡田李氏、武威李氏、代北李氏、高丽李氏、范阳李氏、渤海李氏、西域李氏、河南李氏、京兆李氏。所谓“郡望”,也称“地望”,是指每郡显贵的世族,意即某族姓世居某郡为当地所仰望,每郡都有一个或多个望族。
李氏十三望之中,以陇西、赵郡两支名声最大,人口众多。因为大唐李氏出自陇西,所以自唐之后,十三望之李,尊唐帝之旨,各地李姓无不冠以“陇西堂”三字。故后世有“天下李氏出陇西之说”。

李唐皇室的血统源流也是十分清楚的,依唐朝皇帝的族谱《大唐玉牒》所载,以利贞为一世算起,至战国时,传至二十六世李崇为陇西守,生李平燕、李平瑶。平瑶字内德,为南郡守,封狄道侯,生信。李信字有成,封陇西侯,生超。李超字仁高,为渔阳太守,生仲翔。李仲翔为河东太守、征西将军,生伯考,讨叛羌于素昌,战死,赠太尉,葬陇西狄道东川。李伯考为陇西、河东太守,生尚。李尚为(陇西)成纪令,因居成纪。李尚生了个儿子叫李广,即人称飞将军的西汉名将李广。至四十九世李暠,于公元405年建立了十六国中的西凉政权。至五十四世李虎,成为后周柱国大将军,封唐国襄公。五十六世李渊,起兵建立唐朝,即唐高祖,而李虎后来被唐朝追封为太祖。世系分明、源流清楚!

回答(2):

如果按这个逻辑,皇太极娶汉人妃子生了康熙,康熙就成了汉族了?

回答(3):

李氏是鲜卑族人,有汉族血统,为了统治需要他们一般不提他们的鲜卑血统。

回答(4):

唐太宗李世民(599~649 ),汉族!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成纪乡人),谁说不是汉人我跟谁急!

回答(5):

李世民只是好像有一半鲜卑族的血统,但总的来说他还是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