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是三国时著名的谋士,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方才建立蜀国,造成三分天下的局面。建安24年刘备为报东吴杀关羽之仇,不听诸葛亮劝阻,进兵伐吴,后来就有了陆逊火烧八百里连营,刘备白帝城托孤的事情,刘备在去世时曾对他说过“若嗣子可辅,辅之;如若不然,君可自取。”
后来的事大家也就知道了,刘禅确实没有治理国家的才能,整天就是吃喝玩乐,军国大事都是诸葛亮一人独自支撑。刘禅唯一留下的,也就是那句“乐不思蜀”了,不知刘备知道这句话心里会怎么想。
诸葛亮在刘备死后,权利可以说是达到顶峰,蜀国大小事情,可以说全是他诸葛亮说了算。诸葛亮可以说是站在了人生的巅峰。就算离皇位,也就是一步之遥。但令人称奇的是,诸葛亮并没有称帝的打算。
千百年来,这个问题一直令史学家困惑,诸葛亮到底有没有称帝的野心。在北伐时他就说过,如果他北伐成功,就受九锡,九锡是天子的象征,这也说明诸葛亮是有这个野心的。
但是当时蜀国内有很多因素,令他做不成这件事。在蜀国内部就阻力重重,有很多人还是不会和他站在统一战线的,这就不能保证他称帝成功。
外部的因素也有很多,如果他称帝的话,吴国支不支持还是两说,但蜀国的后方肯定会先乱起来,南蛮和西羌造反是肯定的。
在政治上,诸葛亮打的是“继承先帝遗志,打倒篡位的曹汉,恢复汉家江山为号召力的”。如果他称帝的话,这不是打自己耳光吗?篡汉的曹魏会第一个站出来看他诸葛亮的笑话,曹操估计都要从棺材里笑醒了,他曹操生前没敢干的事诸葛亮竟然干了,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其实,当时诸葛亮称不称帝,已经无所谓了,蜀国的军政大权,都握在他的手里,刘禅当时就是一个活着的傀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