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君的生平事迹是怎样的?

2025-04-02 12:37:16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昭君出塞
王昭君在汉元帝时以“良家子”的身份入选掖庭。当时,呼韩邪来朝,汉元帝敕以五女赐之。王昭君入宫数年,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影徘徊,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后汉书》卷八十九《南匈奴传》)
  王昭君约于公元前52年出生于南郡秭归县宝坪村(今湖北省宜昌兴山县昭君村)。汉景帝于永安三年(公元260年)分秭归北界为兴山县,香溪为邑界,汉王嫱即此邑之人,故云昭君之县。其父王穰老来得女,视为掌上明珠,兄嫂也对其宠爱有加。王昭君天生丽质,聪慧异常,擅弹琵琶,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娥眉绝世不可寻,能使花羞在上林”。昭君的绝世才貌,顺着香溪水传遍南郡,传至京城。公元前36年,汉元帝昭示天下,遍选秀女。王昭君为南郡首选。元帝下诏,命其择吉日进京。
  其父王穰云:“小女年纪尚幼,难以应命”,无奈圣命难违。公元前36年仲春,王昭君泪别父母乡亲,登上雕花龙凤官船顺香溪,入长江,逆汉水,过秦岭,历时三月之久,于同年初夏到达京城长安,为掖庭待诏。传说王昭君进宫后,因自恃貌美,不肯贿赂画师毛延寿,毛延寿便在她的画像上点上丧夫落泪痣(此事无正史可考,但极有可能是杜撰。有诗云“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王安石《明妃曲》)。昭君便被贬入冷宫3年,无缘面君。
  

王昭君
公元前33年,北方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主动来汉朝,对汉称臣,并请求和亲,以结永久之好。汉元帝尽召后宫妃嫔,命画师画美女的画像,后宫宫女纷纷贿赂,而昭君自信于自己的美貌,被画师丑化。被派遣。呼韩邪临辞大会,昭君丰容靓饰,元帝大惊,不知后宫竟有如此美貌之人,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便赏给她锦帛二万八千匹,絮一万六千斤及黄金美玉等贵重物品,并亲自送出长安十余里。王昭君在队车毡细马的簇拥下,肩负着汉匈和亲之重任,别长安、出潼关、渡黄河、过雁门,历时一年多,于第二年初夏到达漠北,受到匈奴人民的盛大欢迎,并被封为“宁胡阏氏”,意为匈奴有了汉女作“阏氏”(王妻),安宁始得保障。
  昭君出塞后,汉匈两族团结和睦,国泰民安,“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展现出欣欣向荣的和平景象。公元前31年,呼韩邪单于去世,留下一子,名伊屠智伢师,后为匈奴右日逐王。时,王昭君以大局为重,忍受极大委屈,按照匈奴“父死,妻其后母”的风俗,嫁给呼韩邪单于的长子复株累单于雕陶莫皋,又生二女,长女名须卜居次,次女名当于居次(“居次”意为公主)。王昭君去世后,厚葬于今呼和浩特市南郊,墓依大青山,傍黄河水;后人称之为“青冢”;到了晋朝,为避晋太祖司马昭的讳,改称明君,史称“明妃”。
  王昭君的历史功绩,不仅仅是她主动出塞和亲,更主要的是她出塞之后,使汉朝与匈奴和好,边塞的烽烟熄灭了50年,增强了汉族与匈奴民族之间的民族团结,是符合汉族和匈奴族人民的利益的。她与她的子女后孙以及姻亲们对胡汉两族人民和睦亲善与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她得到历史的好评。
  元代诗人赵介认为王昭君的功劳,不亚于汉朝名将霍去病。昭君的故事,成为我国历史上流传不衰的民族团结的佳话。

回答(2):

王昭君的生平事迹如下:

入宫待御

甘露二年(前52年),王昭君出生于南郡秭归县(今湖北兴山县)的一户平民之家。

汉元帝建昭元年(前38年),以民间女子的身份被选入掖庭,成为了一名宫女。

出塞和亲

竟宁元年(前33年)正月,匈奴单于呼韩邪来朝,请求娶汉人为妻。元帝遂将昭君赐给了呼韩邪单于,并改元为竟宁。单于非常高兴,上书表示愿意永保塞上边境。

昭君抵达匈奴后,被称为宁胡阏氏(yān zhī)。昭君和呼韩邪单于共同生活了三年,生下一子,取名伊屠智伢师,封右日逐王。 

匈奴生涯

建始二年(前31年),呼韩邪单于去世, 昭君向汉廷上书求归,汉成帝

敕令“从胡俗”,依游牧民族收继婚制,复嫁呼韩邪单于长子复株累单于,两人共同生活十一年,育有二女;长女名须卜居次,次女名当于居次。

鸿嘉元年(前20年),复株累单于去世,且糜胥继任为搜谐若鞮单于。 [1]  [5] 

身后之事

元始二年(2年),王莽专政,为取悦王太后,厚赏乌珠留若鞮单于,令其送昭君长女须卜居次返回中原,进宫服侍王太后。[18-19]

初始元年(8年),王莽夺取西汉政权,建立新朝。匈奴单于认为“非刘氏子孙,何以可为中国皇帝?”于是边疆迭起,祸乱无穷。眼看自己为之献身的和平之局,即刻变为乌有,昭君悲愤成疾。不久在幽怨凄清绝望中死去,葬在大黑河南岸,墓地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旧城南9公里处的大黑河畔。

公元9年,王莽换单于玺,授新章。

公元10年,新朝改匈奴单于为匈奴服于。备甲率三十万攻匈奴,预分其地为十五国。

公元11年,王莽使人诱赂呼韩邪诸子。乌株留分告诸部入塞、大赂。车师降匈奴。

天凤五年(18年),乌累若鞮单于死,其弟舆继为呼都而尸道皋若鞮单于。为了改变兄终弟及的传位制度为父子继承制,呼都而尸道皋若鞮单于便废弟右谷蠡王伊屠知牙斯承袭左贤王位,复杀知牙斯。

泰始二年(266年),司马炎称帝,建立西晋,追尊司马昭为文帝[20],为避司马昭的讳,王昭君被改称明君,史称明妃。

王昭君,名嫱(qiáng),字昭君。她是中国史上的四大美女之一,因昭君出塞而闻名于天下,从而成为文人墨客笔下最受青睐的人物之一。

昭君出塞后,她劝呼韩邪单于不要去发动战争,还把中原的文化传给匈奴,从此,使得汉匈两族团结和睦,国泰民安,“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匈奴展现出欣欣向荣的和平景象,因为昭君不是一个北上匈奴的,她带着中原所有的文化,所到之处,无不春暖花开。

她一个人影响着整个匈奴以及中原全人民的生活,她让一个太平盛世,在这一片不宁静的天空中漫延开来,王昭君为实现汉朝与匈奴的和睦相处而远嫁匈奴,开创汉匈间60年无战事的和平局面。

王昭君的历史功绩,不仅仅是她主动出塞和亲,更主要的是她出塞之后,使汉朝与匈奴和好,边塞的烽烟熄灭了50年,增强了汉族与匈奴民族之间的民族团结,是符合汉族和匈奴族人民的利益的,她与她的子女后孙以及姻亲们对胡汉两族人民和睦亲善与团结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她得到历史的好评。

元代诗人赵介认为王昭君的功劳,不亚于汉朝名将霍去病,昭君的故事,成为我国历史上流传不衰的民族团结的佳话,她不仅有惊人的美丽,而且负有替汉家君王传播光明和番宁胡的重大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