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1725—1763),名沾,号雪芹,又号芹溪居士、芹溪处士,中国著名长篇小说《红楼梦》作者。康熙五十四年(1715)生于南京织造世家。13岁时,其叔父曹頫因经济亏空案被抄解归京,先在崇文门外蒜市口居住,几经搬迁,于乾隆九年左右(1744)回到香山正白旗祖居。曹雪芹在这里过着清贫的生活,并遭中年丧妻、晚年夭子之痛。
曹雪芹是我国十八世纪伟大的文坛巨匠,他笔下的《红楼梦》更是一部驰名中外的不朽著作,通过描写一个贵族官僚大家庭的兴衰,勾勒出众多的典型人物,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腐朽与黑暗。曹雪芹童年时过着锦衣纨绔的生活,后家道衰败,曾以教书为生,晚年移居西山,在这里开始了他的创作。
自18 世纪60年代《红楼梦》问世以来,曹雪芹的家世生平,以及他“著书黄叶村”的村址、居所,一直是红学家和红学爱好者探索的课题。1971年4月4日,在香山地区正白旗村39号发现的一座带有几组题壁诗的老式民居被部分专家认为是他著书之所。1983年4月22日,根据有关诗文所说曹雪芹晚年著书西山黄叶村以及其他描述,特于北京植物园(原正白旗所在地)中辟地8公顷,建成曹雪芹纪念馆,借名黄叶村。 曹雪芹纪念馆是以北京香山正白旗39号老屋为中心建立起来的一座小型乡村博物馆。馆舍是一排坐北朝南的清式平房,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平方米。馆藏主要有与曹雪芹身世相关的文物,曹雪芹一家与正白旗村有关的文物,以及名著《红楼梦》所描述的实物仿制品等。
馆内分为五个展室,分别陈列有曹雪芹当年居住的地方;写作《红楼梦》的书斋;香山地区美丽的自然环境所给予文学家的灵感;二百年来有关曹雪芹身世的重大发现以及与故居有关的资料。此外还有一些碑刻陈列,反映了曹家与香山地区的关系。
纪念馆门口有著名学者、书法家启功先生的题匾。展室中除介绍了曹雪芹的生平经历,还陈列有与曹雪芹和红楼梦有关的许多实物资料。原来的题壁诗重新进行了临摹复制并按原状展出。黄叶村中林木葱郁,绿草如茵,环境优美而清静。村内不仅设有河墙烟柳、薜萝门巷、竹篱茅肆、柴扉晚烟等景点,还有茶馆、酒肆、古墩、石磨、水井和屋后的菜地,好一派悠闲的乡村田园风光,令人陶醉。
在这组低矮院墙环绕的长方形院落里,前后两排共18间房舍,仿清代建筑。前排展室陈列有清代旗人的生活环境、曹雪芹在西山生活创作环境的模型、200年来有关曹雪芹身世的重大发现及有关文章、书籍,其中包括发现题壁诗的摽狗缧鶖。后排6间展室内容为曹雪芹的生平家世、《红楼梦》的影响两部分。陈列的展品中有再现曹雪芹时代民风民俗的八仙桌、躺柜墩箱、青花瓷器,以及《红楼梦》中提到的一些民俗器物如满族萨满教的全套祭器、银锁、手炉、拂尘等。此外,纪念馆还另辟专室展出对曹雪芹研究的成果及各种版本的《红楼梦》。 日计划最高接待观众人数:5000
免费接待方式:团体电话预约,馆内人数超过500人时,现场领票参观
预约需求:提前3天预约
免费开放后仍保留的收费项目:自早9:00-15:00,每个整点提供免费讲解,游客提出的单独讲解需收费
参观时间:夏季8:30-16:30(16:15停止入馆);冬季9:00-16:00(15:45停止入馆)
特色项目:题壁诗、书箱及旗人生活场景
固定陈列:曹雪芹生活场景、建馆由来、家世渊源、雪芹一生、千古风流
设施服务:解味书屋(提供特色纪念品及书籍)、餐饮服务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卧佛寺路,北京植物园内
交通:乘331、634、696、运通112路北京植物园站或卧佛寺站下;或者360、318、714、698路植物园站下车北行200米。
自驾:1.五环-出香山出口,经香泉环岛,往香山方向约300米即到;2.四环-出香山出口,往香山方向,约10分钟车程。
特别提示:纪念馆属于园中园,纪念馆免费,北京植物园票价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