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相大油气田形成条件———以阿拉伯-波斯湾盆地油气富集条件剖析为例

2025-03-26 12:57:46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波斯湾盆地油气富集取决于以下几个原因:

(1)具有众多的烃源岩层系,主要烃源岩均为海相沉积。最老的烃源岩为阿曼南部的始寒武系侯格夫群(Huqf)中富有机质沉积,重要的生油岩有志留系笔石页岩、侏罗系泥质碳酸盐岩、中白垩统卡兹杜米组页岩。

(2)主要储层为碳酸盐岩,如二叠系胡夫组、侏罗系阿拉伯组和第三系中新统阿斯玛丽组碳酸盐岩,均具有良好的储集物性。其中,生物碎屑灰岩和礁灰岩以原生孔隙为主,白云岩和白云质灰岩具有大量的晶间孔。另外,由于溶蚀孔隙和裂缝的发育,极大地提高了储层的储集物性,常形成块状油气藏,产能很高。从沉积特征看,它们均为陆棚台地相沉积,分布广泛,横向上岩性岩相变化小。

(3)大量盖层的存在,对油气的聚集起重要作用。盖层主要为蒸发岩系和页岩,在一些地区(如阿联酋),下白垩统致密的泥灰岩也可成为盖层。

区域性盖层对各含油气带的分布起控制作用。主要的区域性盖层有三叠系苏代尔组页岩、上侏罗统希瑟组硬石膏层、中白垩统奈赫尔欧迈尔组页岩和第三系下法尔斯组盐岩。

(4)多种构造作用,形成了大量的、不同时期和不同特点的构造,是波斯湾盆地具有大量背斜油气藏的原因。主要的构造作用有基底断裂、盐运动和侧向挤压。

(5)多套蒸发盐系的存在,对波斯湾盆地的油气富集起重要的作用。其中,始寒武系盐层作为滑脱层是构造变形、圈闭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侏罗系希瑟组硬石膏层和第三系下法尔斯组盐层起盖层作用。

(6)从整体上来说,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及其与构造发育的合理配置,形成了多个含油气带。

(7)波斯湾盆地具有良好的后期保存条件。但在盆地各部分具有不同的特点。

a.克拉通区

由于宽广陆棚和含盐层系的存在,使后期的侧向挤压作用对地台区已形成的构造所产生的影响不大。含油气构造上一般大断裂很少,虽有许多小断裂,但未破坏主要产层。

b.褶皱带

造山运动对中白垩统萨尔瓦克组产层起破坏作用,主要是使其盖层产生大量的裂缝,油气通过裂缝向上运移,多与阿斯玛丽组产层构成统一的油气藏。扎格罗斯造山运动对阿斯玛丽组油气藏的形成起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提供了油气再运移的通道和动力,另一方面形成构造,提供油气聚集的场所。而该造山运动未破坏产层之上盐盖层的封闭作用。

总之,波斯湾等盆地含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形成一系列大油气田,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多种地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