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学科是怎样形成的?
众所周知,
美学并不是人类思想的普遍现象,
而是西方历史的产物。
所谓西方是与东方
的阿拉伯、
印度和中国相对的。
但西方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
而且也是一个文化和思想的概
念。
同时它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也具有不同的意义。
西方首先指古希腊,
其次指古罗马帝国,
再次指以英国、
法国和德国为主的近现代欧洲,
最后也包括了不同于欧洲大陆的美国。
在此
我们看到了西方的历史表现出时代的区分。
时代意味着时间的中断。
通过如此,
某一阶段和
另一阶段相分离而形成自身。西方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古希腊、中世纪、近代、
现代和后现代。每一个时代的思想主题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美学也是如此
。
1.
古希腊
古希腊是西方精神的开端,是其源泉和摇篮。从严格意义上讲,古希腊并没有近代意义
的美学,
但一些哲学思考中却有大量的关于美、
美感和艺术的论述。
古希腊是从与“混沌”
不同的“秩序”来探讨问题的,
“秩序”也就是宇宙、
世界和整体。
这规定了他们认为美的
本质在于整体的和谐。
从总体上说,
古希腊美学经历了前苏格拉底时期、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
德等的发展阶段。
2.
中世纪
中世纪的美学不是严格意义的美学,而是包括在其他的思想之中。中世纪思想的主题主
要是上帝、世界和灵魂。由此形成了理性神学(目的论)、理性宇宙论和理性心理学。当人
们讨论上帝、
世界和灵魂时,
也涉及到美的问题。
其主要人物有普洛丁、
奥古斯丁和托马斯
-
阿奎那等。
3.
近代
只是在近代,严格意义的美学亦即感性学才开始诞生,由此美学开始了它的新的历程。
作为美学的创始人,
鲍姆嘉通对于美学的定义为感性认识的科学:
它作为自由艺术、
低级认
识的科学、
美的思考的意识和类推思想的艺术。
他将美规定为感性认识的完善。
完善不仅是
理论性的,而且也是实践性的
。
虽然法国和英国等许多民族国家的美学都产生了丰富的思想,如法国的理性主义美学和
英国的经验主义主义美学,
但惟有德意志唯心主义美学
(一般称为德国古典美学)
达到了起
光辉的顶峰,从而和古希腊思想相媲美。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康德、席勒、谢林和黑格尔等。
美在此被理解为主体的自由。它虽然作为感性显现,但是被理性所规定的。
4
现代
现代美学主要包括了黑格尔之后到海德格尔为止的美学思想。如果说黑格尔构成了形而
上学理性哲学的终结的话,
那么海德格尔则走向了现代存在思想的边界。
因此黑格尔之后和
海德格尔之间的思想正好形成了存在的主题。
但现代哲学美学又如何与传统哲学美学相分离
呢?
在传统美学的开端古希腊那里并不没有美学,
而只有诗学。
与理论科学和实践科学不同,
诗学的本性关涉于创造、
生产和给予尺度。
当然诗学在此仍被理论科学所规定,
因为比起创
造和实践,
作为理论的洞见是最高的。
只是在近代伴随着“感觉学”亦即美学的建立,
诗意
的创造才获得了独立的意义。所谓的感觉就是“我感觉对象”,这里已经构成了我和对象、
主体和客体的二元关系。
至于感觉自身不是被动的,
而是主动的、创造的,
也就是德意志唯
心主义所说的“设立”。
这种意义的设立不仅规定了近代美学,
而且也规定了近代的理论理
性和实践理性(如康德、费希特和黑格尔)。
5
后现代美学
后现代哲学和美学的核心是语言问题。虽然现代思想也出现了语言的自觉,但是语言直
接和间接地被存在和思想所规定。
与此不同,
后现代思想的语言却是一种独特的语言,
因为
它没有外在的规定,
如语言分析和结构主义;
同时也没有自身的规定,
如解构主义。
因为没
有规定性,解构主义成为了后现代思想的标志。
中国美学
事实上,中国没有西方意义上的美学。美学在西方的历史上经历了诗学、感性学和艺术
哲学等几种形态,
其中尤其是感性学具有特别的重要性。
但中国的美学不是在感性学的意义
所使用的。
同时中国关于美与艺术的思考也没有形成“知识学”,
亦即关于知识的系统表达。
如亚里斯多德的《诗学》、康德的《判断力批判》和黑格尔的《
美学》都是关于美的思考
的体系。而这在中国美学的历史上是无法寻找的。
尽管这样,我们现在还是在谈论中国美学,不过它是在极其宽广的意义上使用的。这是
因为中国传统思想中也有丰富而深刻的关于美和艺术的本性的思考。
只要美学不是狭义地规
定为感性学,
而是可以广义地规定为关于美和艺术的思考的话,
那么中国美学的历史就可以
得到承认。
当然这既要考虑到中国美学和西方美学的共同性,
也要考虑到中国美学不同于西
方美学的独特性。我们要力图避免用西方美学来衡量中国美学,或者是将中国美学西方化。
中国美学对于审美经验的论述非常广泛,
对于美、
美感和艺术也有不同的规定。
但究其根
本,
中国美学认为美是作为“道之文”,
美感是“大乐与天地同和”,
艺术是“文以显道”。
这基本形成了中国美学的主题。
在中国历史上,
每一个时期都具有自己的特色。
先秦虽然是诸子百家争鸣的时代,
但儒家
的社会思想和道家的自然思想是其主干,
并奠定了中国精神的基础。
如果说两汉偏重儒家
(经
学)的话,那么魏晋则倡导道家(玄学)。在唐宋,则呈现出儒道禅的斗争和融合。到了明
清,中国传统思想出现了危机,并最后走向终结。
面对中国传统思想的危机,
近现代的人们都在寻找中国思想新的可能性。
这出现了三条道
路。
其一是西化派,
它们试图从西方的现代化进程中找到启示。
其二是复古派,
特别是新儒
家,
它们要从在中国传统思想中开掘再生的资源。
其三是马克思主义者。
它们认为马克思的
历史唯物主义才是拯救中国的思想和现实的唯一真理。
这些思想的道路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
了中国现代的美学研究。
美学相应地出现了三种趋向。
其一引进西方美学,
其二是重构中国
美学传统,其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分析美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