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喜欢〈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说说为什么

2025-04-16 07:08:17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林黛玉是一个比贾宝玉更多一些悲剧色彩的艺术典型。
她出身在一个已衰微的封建家庭。祖上曾封列侯,到
她父亲一代便已不能袭爵,父亲是科甲出身,官做到
巡盐御史。林家支庶不盛,门庭单薄。林黛玉没有兄
弟姐妹。母亲的早逝使她从小失去母爱,同时也使她
没有像一般大家闺秀那样,从母亲那里受到礼教妇德
的熏陶和训练。父亲请了家塾先生教她识字读书,又
因她身体怯弱,课读也就不甚严格。封建礼教和世俗
功利对她的影响有限得很,她保持着纯真的天性,爱
自己之所爱,憎自己之所憎,我行我素,很少顾及后
果得失。这种性格最不宜寄人篱下,可是她因父母相
继去世,偏偏不得不依傍外祖母家生活。她寄居在声
势显赫的荣国府里,环境的势利与恶劣,使她自矜自
重,警惕戒备;使她孤高自许,目下无尘;使她用真
率与锋芒去抵御、抗拒侵害势力,以保卫自我的纯洁
,免受轻贱和玷辱。

在这个冷漠的环境中,她遇着热心、真诚的贾宝玉,
在他们第一次见面的瞬间就彼此达到了了解和默契,
他们都在对方的身上发现了自己,在自己心灵上照见
了对方。他们由青梅竹马顺乎自然地发展成爱情。林
黛玉和贾宝玉的恋爱经历了初恋、热恋和成熟三个阶
段。初恋时的缠绵和抵牾都还带着孩童的幼稚和单纯
。自林黛玉扬州奔丧回来,他们的恋爱进入热恋时期
。他们爱情的思想原则逐渐明晰和自觉起来。林黛玉
从她孤苦无依的身世与处境和高洁的思想品格出发,
执著而强烈地向贾宝玉要求着彼此“知心”、“重人
”、忠于自我,与“金玉之论”以及封建主义秩序截
然划分界限的严肃专一的爱情。她或喜或怒、变尽法
子反复试探贾宝玉的真心,一旦得到贾宝玉的肺腑之
言以后,她的感情便趋于平静,由对贾宝玉的不放心
转而对恶劣环境的深沉的忧虑。“诉肺腑”是他们恋
爱转入成熟的标志。

林黛玉和贾宝玉的恋爱注定是一个悲剧。这个恋爱在
两个层次上与封建主义发生矛盾:首先,它违背了“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婚姻制度;进而由于恋
爱的叛逆思想内核又与整个封建主义相冲突。林黛玉
和贾宝玉不肯放弃自己的追求,他们代表着新兴的力
量与封建家庭对峙着;而封建家庭要维护自身的根本
利益,又决不可能允许这种恋爱存在和发展下去,这
个冲突毫无调和余地。制造悲剧的不是贾母、元妃或
王熙凤某个或某几个人,而是封建主义。作为外祖母
的贾母并非不心疼林黛玉,但她选择孙儿媳妇终究要
考虑整个家族的利益。林黛玉的羸弱的身体、孤傲的
脾性以及自定终身的越轨行为,贾母是不能喜欢的,
她要给贾宝玉说亲,曾托过清虚观的张道士,后来又
留意打量过薛宝琴,这些迹象表明她就是没有选择林
黛玉的意思。她所以一时不能对林黛玉和贾宝玉的恋
爱断然干预,主要是怕伤害了贾宝玉。贾母是一个绝
对利己的享乐主义者,她晚年生活需要的是甜、闹和
团圆,尤其需要贾宝玉伴随在身边,贾宝玉的任何不
虞都将破坏她晚年的安宁。随着贾家境况的恶化,随
着家长要把贾宝玉引上封建正路以挽救家庭颓局的希
望日益明确和强烈,家长便把他们的缔结“金玉良缘
”的意愿一次又一次的暗示出来;同时,一次又一次
的剿杀贾宝玉身边的反抗势力,并且把压迫的圈子越
来越紧缩到贾宝玉和林黛玉身上。敏感多病的林黛玉
挣扎着,一心想得到幸福自由的生活,她曾因自己终
身无人依恃而频频想念自己的父母,她还曾幻想过薛
宝钗母女的同情和庇护,但环境是那样的虚伪和险恶
,她的幻想破灭了,眼泪流尽了,终于怀抱纯洁的爱
和对环境的怨愤永远地离开了尘世,实现了她的誓言
:“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