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的含义是世界的大潮浩浩荡荡,依顺它的就能昌盛,违逆它的就遭灭亡。这句话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孙中山先生的座右铭。
孙中山以“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为自己的座右铭,强调要“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新创”。孙中山注重学习世界上的先进知识和有益思想成果,并希望结合中国的实际用来改造中国。
扩展资料:
孙中山,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樵。 创立《五权宪法》。他首举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两千年封建帝制”。
孙中山青少年时代向往太平天国反清事业,自诩“洪秀全第二”。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1929年6月1日,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
孙中山为了改造中国耗尽毕生的精力,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也为政治和后继者建立了坚固而珍贵的遗产。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孙中山
孙中山之出现是“因为时会之所以转移,潮流之所激荡,自然会诞生出一个伟大的人物,来做新时代的开创者”;孙中山之所以适应时代潮流和人群需要,决心改变现状,改造中国,是“他到处静默地观察,便发生了改造中国的宏愿,终究因他所处的环境发展了他领袖的精神……他这种救国救民族的志愿,潜伏在他的意识之内,有一种压力似的逼迫着他不断地努力,不断地前进”。而当他成为一位革命开创者之后,又以他的非凡智慧和能力,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这种正确的治史观,贯串于全书之中。
孙中山的博爱思想体现了对广大人民的爱、对全人类的爱。所以,孙中山不断号召“以民为本”、“做人民的公仆”。但是,孙中山对“博爱”也不是无原则的。体现在政治生活中,他对反对民国、反对共和制度的保皇派如康有为等,坚持不联合的态度,并且展开论战;对于小有摩擦、偶有分歧的章太炎,则采取友善和联合的态度;对同盟会和华兴会等革命团体的矛盾则采取调和态度。
众所皆知,孙中山被尊为中国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其夫人宋庆龄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党几代领导人都高度评价孙中山先生。毛主席说:“孙中山先生之所以伟大,不但因为他领导了伟大的辛亥革命,而且因为他能够‘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时至今日,中山先生的一些名言还在坊间流传。其中一句是:“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可见中山先生他的伟大之处就在于爱国爱民,有顺应进步潮流的思想意识。
http://cpc.people.com.cn/GB/64093/64103/7213490.html 希望对你有帮助
最典型的,鸦片战争,我刚刚回答了一个人的问题他问在鸦片战争中,虽有广大的爱国官兵和人民群众的英勇抵抗,为什么仍挽救不了中国战败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因为这是历史发展的潮流,先进的英国必然打败落后腐朽的清政府,你觉得呢?希望你喜欢我的答案
历史要进步。要发展。停歇。都退。。。都是害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