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力上来讲,项羽当之无愧是个成功的军事家,但就是其过人的天赋成为了霸王成功道路上的绊脚石,项羽过于自信,不懂礼贤下士也许对于这个盖世英雄来讲那些当时在他身边的人才根本不值一提.就算他想表现的很谦和也放不下他的骄傲和自尊否则他也不会自刎.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就算盖世英雄也不例外.
但刘邦不同,他没有项羽那种一夫当关的的能力,只能依靠众人的力量,在这种情况下在项羽身边的那些治国谋士会投入刘邦的旗下就也不足为奇,汉王的谦和仁厚与他的能力和出身是不能分开的.也许愚笨的人还更能赢得人心,就因为他的经历可能它更会为他人着想,更不惜以自己的尊严为代价.同时不能忘记 鸟尽弓藏 免死狗烹 这一千古名句是汉王得天下之后才问世的.
从两人的性格上来看历史像早已注定汉王会胜,这是绝对的但历史的过程还是很重要.
总而言之我更敬佩项羽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他全是凭实力.生当做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楚汉之争,刘邦最后战胜了项羽,总是让人感到有些匪夷所思,不可思议。
项羽出身高贵,武艺超群,有情有义,在人们心目中是个大英雄。
刘邦出身平民,小时候是个连正经名字都没有的小混混刘小,连他爹都管他教无赖,长大了也是个好酒贪色的流氓。
哪怕打到最后,刘邦都做了皇帝了,自己都还在纳闷,为何得天下的不是项羽,而是我刘邦呢。
项羽失败时曾感慨说,此天亡我,非战之罪。
刘邦自己也说,吾以布衣提三尺之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
可我们不能把一切就这么着全都归于不可测不可知的天意。
人们在论及刘邦的胜利时,一定会说刘邦的用人和入秦后的约法三章。
在论及项羽的失败时,也一定会讲到项羽的不能用人和入秦之后的坑杀二十万降卒。
其结论是刘邦拯民于水火,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样无论是登上皇帝宝座的刘邦,还是宝座下面的天下百姓,就都皆大欢喜了。
剩下的,就是庆幸幸亏没有让那个残暴和不得人心的项羽做皇帝,不然这天下百姓的日子就没法过了,还在项羽的水火中泡着烧着。
项羽了!
西楚霸王!
刘邦是大汉皇帝!
项羽本就出生贵族,再加上之后的所见所闻所感,给了他名冠天下的西楚霸王的称号。他是一个举世无双的政治家和将领,从巨鹿之战五万人破秦军四十万人可以看出,项羽不只是一个空有武力的莽夫,也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
但是或许就是因为对自己力量的绝对自信,又或者是对秦国灭掉楚国的恨意,项羽坑俘二十万,焚毁阿房宫,纵容军士烧杀抢掠,其实更多的还是认为他们是秦国的百姓,将自己对秦国的恨意迁怒于他们罢了。但是,就是因为这件事,天下的人重新认识了西楚霸王,血腥,残忍的西楚霸王。
然后,项羽的所作所为都表现出,他对人有严重的等级划分。他自认自己为楚国贵族后裔,无论楚国是否灭亡,他都是一个拥有贵族血脉的人。这造成了前期项羽对草寇出生的刘邦看不上眼的情况,甚至对着比自己大几轮的刘邦称自己为兄。
至于鸿门宴中让刘邦逃脱,终究还是项羽自己拉不下自尊和骄傲,否则也不会有后面项伯告密的那回事了。
后来,楚汉之争中,虽然项羽多次击败刘邦,但是刘邦总能卷土重来,很大原因就是因为项羽对出生贵族的自己有一股盲目的自豪感,导致他看不起其他下士。而草寇出生的刘邦就完全没有这一个毛病了,其实说好听了是刘邦礼贤下士,说难听了是刘邦也没有看不起其他人的资格不是?说通俗一点,就是刘邦团队的恢复力极强,而项羽团队虽然战斗力强大,但是却面领着四面楚歌的问题,所以终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总结项羽,就是明明天下无双,非得与世为敌。
反观刘邦,其实说白了刘邦就是一个捡便宜捡到极致的人,鸿门宴逃脱,是因为项伯欠了他手下的张良一个人情;兵仙韩信,就是在项羽那里混不下去了去刘邦那里另谋出路;说他广交天下,其实他就是比项羽好了一点就是没有严重的复仇情怀以及自傲感。甚至在他登上帝位的时候都问过:为什么站在这里的是他而不是项羽。
至于王翦等人...就是墙头草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