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辩证唯物论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回答

2025-04-07 18:30:54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近些年,在党中央的高度关注下,全国各地均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加大了扶贫帮困力度,处处可以看到以单位或个人的形式对贫困户、受灾户进行扶贫,一大批贫困户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学技术、找门路,不辞劳苦用自己的双手摘掉了贫困帽子,走上了致富之路。但也有一部分贫困户存在“等、靠、要”依赖思想,有的本来可以自己办的事情却不办,等着政府和社会的救济和赞助;有的缺乏过紧日子的思想,领到扶贫款后不是用来发展生产,而是抱着“吃光用光,身体健康”的消极思想,用于吃喝玩乐;还有的甚至宁肯整天打台球、搓麻将,也不愿动手干点事情。于是,这部分人仍然是一贫如洗,出现了“扶而不起,越扶越穷”的现象。 究其原因,他们并不是因年老体弱、天灾人祸而不能致富,主要还是因为他们存在游手好闲、思想懒惰、不思进取的思想等原因所致。 鲁迅曾说过:“人是要有点精神的”,精神贫乏比什么都可怕,很多贫困户之所以贫困,不是他们不能致富,而是缺乏脱贫致富的志气和勇气,缺乏勤劳实干的精神。这就需要我们在扶贫帮困中有足够的思想认识,扶贫必先扶志,把扶贫与扶志有机结合起来,既要送温暖,更要送志气,从思想上、精神上帮扶,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教育、技术培训和经过扶贫富裕起来的富裕户讲解致富历程及经验方法,帮助他们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斗志。贫困户的志气一旦树立起来了,观念一旦更新了,致富的办法和干劲自然就会水涨船高,他们就不会再坐等别人送钱送物,而是理智地用自己的双手、自己的聪明才智脱贫致富,这样的扶贫才是成功的扶贫、真正的扶贫。如果扶贫不扶志,扶贫就难以达到预期目的,即使一度脱贫,也可能会再度返贫。因此,扶贫当先扶志,抗灾自救重在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