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一堂小学科学课

2024-11-30 09:55:00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摘要】提高科学课教学的质量,教师不仅要从教学设计和探究内容上下功夫,还要加强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使学生明白探究不仅是学习方式也是学习内容,并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生活态度、价值取向。使每一次探究都有内涵,有吸引力。 一是鼓励质疑。 起始阶段,教师应注意通过示范提问,向学生展示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受到启迪、有法可循。在示范提问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提问,由易到难,逐步上升。比如在讲授火山爆发和地震时,我们就可以让学生从课题入手提出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五花八门,但是无论学生提出什么样的问题,老师都要给予必要的肯定,鼓励学生始终保持一颗质疑的心。然后,经过老师的总结 ,可以得到许多课上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就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老师引导学生带着质疑产生的好奇心进入课程学习,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学习的效果也会大幅提高。 二是鼓励合作。 《科学》课的知识传授大多是通过科学探究和实验操作来完成的,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踊跃发言及合作交流的习惯,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究新知识形成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如分一分、摆一摆、画一画、测一测活动,我们都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活动来完成。 再如,在讲授《拯救野生动物》一课时,我们可以针对课程内容,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编一些保护野生动物的小品,即时表演,学生们参与性就很强。学生们在合作中观察事物,在合作中分析现象,在合作中思考问题,动手做、动口说、动脑想,学生的学习合作意识得到了锻炼,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是鼓励体验。 小学科学课是以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在这一宗旨下,《科学》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即定为: 以探究为核心,鼓励和组织学生像科学家那样探究。通过探究既让学生获得准确的科学知识,又让他们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 发展他们科学探究的能力;既让学生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又培养他们科学的自然观。 根据这一宗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实验等体验活动得出结论,达到认识周围自然现象的目的。 比如在讲授《植物的成长与变化》一课时,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培植几颗植物种子,进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植物的生长,领略动手试验的快乐。 四是鼓励性评价。 小学科学教学的评价是一种多元的激励性评价,通过评价,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的好奇与探索精神,使学生对科学学习始终保有愉悦的情感体验。小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同年龄阶段,由于生理、心理的成熟程度不一样,所表现的每个侧面程度也不一样。只有评价内容适合小学生的实际水平,才是有效的,要求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我们在教学中往往重视指出学生的缺点,而忽视了表扬学生的优点。其实,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更多地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加以鼓励。比如,一个学生提出的问题很荒谬,但是作为老师,我们却可以鼓励他敢于质疑的精神;一些学生上课时坐得歪歪扭扭,我们可以表扬那些坐姿好的同学,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在课堂上,对于学生的每一个表现,教师都应及时做出评价,一个充满赞扬的眼神,一个表扬的轻轻的手势,一句鼓励的话语,每一个激励性评价都能使学生心潮澎湃,甚至对他们一生都会产生重要影响 五是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资料。 新教材较好地渗透了人类科学认识程序的教育。教材几乎都是按照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 等程序进行的,意在指导学生体会科学认识的基本程序。也充分体现了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个别到一般的认知规律。低年级内容涉及理化、生物、天文、地学及人体卫生保健等多方面浅显的 科学知识,都着力体现了科学启蒙性。教材中的自然(科学)现象具体,直观,看得见,摸得着,且浅显易懂,都是小学生颇感兴趣的。如蟋蟀、小金鱼、树叶、风车、不倒翁等。低年级的《砂和粘土》、《你怎么知道》、《土电话》等课也都是以儿童喜欢且容易找到的自然(科学)物体为教材,通过让他们自己动手,来发展智力,培养兴趣的。 制作活动课首先要准备足够的制作材料,如做纸风车用的白纸、大头针、小木棒;做不倒翁用的蛋壳、橡皮泥;做小水轮的叶片、轴等。选择材料关键在于具有可操作性。可操作性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要易得,学生人人都能找到;二是要价廉,不必花钱或少花钱,特别要坚持利废制作。如做土电话,可以用冰淇淋盒子等;三是要便于加工,低年级学生的制作活动,材料不能太硬,加工难度不能过大。如我们在指导学生制作小水轮时,选用土豆或萝卜削成轮,用毛线针或细筷子做轴,降低了制作难度,使学生都能做成功;四是要有多种替代材料。每一个制作材料都不是唯一的,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多种供选择的材料。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准备材料,保证制作活动的顺利进行,而且培养了学生的选择能力,同时也开阔了学生的思路。 六是应用多媒体技术,强化学生实验操作的技能。 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当学生一坐在电子计算机前,面对着一种新颖的媒体,学生的兴趣马上就集中在面前屏幕上的人体消化器官全图上, 被屏幕上不停变化的画面所吸引,迅速进入学习的兴奋状态。电子计算机的一个优点就在于能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过来。这时学生处于无意注意的阶段。在这时,教师指出学习的目的是认识人体的消化器官,了解一些简单的卫生知识。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目的任务,求知欲望逐渐增强,通过按动键盘,屏幕上的画面变化,知识的不断显示,这样学生的注意就会结合着课文向有意注意发展,并保持学生的注意的持久和稳定,促使学生迅速感知,记忆牢固,思维灵敏,获得最佳学习效果。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通过操作电子计算机帮助学生自行获取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电子计算机的强烈外在因素的优势弥补学生个人心智方面的不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电子计算机在学习中的应用不仅拓展学习时间和空间,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效,从而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操作能力更有效地同步发展 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当学生经历了科学过程的探讨后,在他们头脑中已有了一定的知识理论,双手也有了一定的技术。所以,他们有开展各项活动的需要,希望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创新才能。这时,教师应让学生把努力的学习成果尽情地表达与展示,让他们感受成功,感受创新的威风。学生是有差异的,而创新也变得五花八门了,我们就给予充分的肯定、赞扬,激发他们课后的后续活动。 总之,提高科学课教学的质量,教师不仅要从教学设计和探究内容上下功夫,还要加强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使学生明白探究不仅是学习方式也是学习内容,并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生活态度、价值取向。使每一次探究都有内涵,有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