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安排学生的座位

2024-11-15 11:29:49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刚成立班级时,安排座位表有很大的客观因素,比如参照学生的高矮、眼睛的近视程度,男女生的搭配(一般高中老师都会安排同性同桌,再男女相间)。对于刚认识的同桌,大家都会表现很友善,并会较夸张地唏嘘“这是一种缘分”。当日子久了,双方都知道对方的“底细”,有的相处得更好,有的有了龌龊,这都有可能。相处得不融洽,到底是自己的问题,还是对方的问题,双方都很难开口。虽然在家都是独生子女,但在外他们还是值得这些礼节的。这就需要班主任细心体谅。实际上,即使一些个头偏矮的学生,你不得不把他安排在第一排,他的内心也是受到一定的伤害的,因为他的矮是每个人承认,只有他自己不愿承认的事实。所以当你了解了学生,能体会他们的想法的话,你就应该给他们安排一个满意的位置,因为到底在学校的时间多,如果有了什么不舒服,那是很影响听课和考试的。 我们很多老师都会选择将成绩好的同学和成绩差的同学安排在一起,自以为可以起到“一帮一”的效果。其实,有时我们老师对于好同学或是班干部的要求太高,一定要他们和其他同学不一样,希望他们俨然是一副小老师的形象。我认为这是不妥当的要求,大概小学的时候还可以实行,当他们都是高中生后,他们也懂得谦虚谨慎,好同学不愿意和别人有太多的区别,这样他们会孤立。当然,他们也会帮助身边的差生,但大多时候,他们会有“话不投机”的感觉,特别是现在的政治课有时政讨论、英语课有情景对话、语文课有口练,这些都需要相互合作,如果大家的水平相差太多,他们一定不会配合得默契,当别的同桌受到老师的表扬时,成绩好的同学会有一定的失落,而成绩差的同学也有可能因此在同桌前更自卑。 当然,成绩差的同学他也会向同桌请教,但不借的东西太多,问也就是问怎么做,甚至问多了也觉得自己给别人添麻烦便干脆抄作业了事,成绩好的同学因为很难和同桌发生有意义的争论,便也睁只眼、闭只眼了。我想,我们是不能怪这些成绩好的同学的,毕竟他们也是在求学。同时,因为成绩好的同学都去和差生配对,他们自己相互之间缺乏更多的交流,长此以往,因为不够了解而可能发生嫉妒等。我在座位的安排中,便有意地将成绩相差不多的同学安排在一起,好的同学在一起,相互学习,相互交流、争论,即使成绩中等的同学,他们也会因为每次考试的差别而形成你追我赶、而又不会相互排斥嫉妒的局面。成绩差的同学倒不一定要同桌,至少不要安排跟最好的同学同坐,这只能加剧他们的自卑心理,从而导致完全放弃学习,给他们一个可触及的目标,他就在身边,一点点地进步。 我们有些老师还较忌讳男女同桌。小学时不分男女,男女生在一起玩耍打闹,互相取乐,甚至象同性之间的交往那么亲密;初中阶段,大多男女同学基本处于一种“敌对”阶段。除了桌上标明分界线外,还常常发生因和异性说话而被别人哄笑的局面。这时他们处于朦胧的异性吸引阶段(11、12。13、14岁);到了高中后,班主任普遍采取男女不同桌的座位表。实在排不过来的便是男女同桌。我发现,一些玩得好的男生坐在一起学习,容易"抱团",一起调皮,讨论他们感兴趣的电脑游戏,并相互交流;并对比他们聪明、学习好的人产生敌意。家长总会抱怨自己的儿子不会和成绩好的同学玩,尽和差生呆在一起。 我们班主任应该拆散调皮男生们的“抱团”行为来减少课堂里的麻烦,使调皮男生将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中来。我发现如果将男女同桌,这个问题会有大的改善。主要原因是: 2、当然,利用青春期男女的害羞和相互好奇,也是一个因素,这有利于激发学生内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取得“异性效应”。 可是,有的老师担心这样会引发“早恋”现象,我认为异性问的注意和倾慕是会发生的,但如果他们值得“太早”就不会发生“恋”,如果他们真正值得“恋”了又不会“过早”。往往是旁人(可能是我们老师自己)在这个问题上太过敏感,而间接地激发了他们本来正常的交往,发展到“恋非恋、友不友”的地步,如果处理不当,我想会影响到他们以后真正的择友观;相反,对一些过于内向、将异性看得很神秘的同学,通过同桌后不得不发生的正常交往如交作业、问题目、准备演讲等行为,让他们能大方地得到和异性交往的机会和经验,有利于男女生形成正确的性别角色。这对于他们今后人生的择友观又是大有益处的。 曾经有一位家境拮据的男生向旁边的女生借计算器用,用后放在她的台板里。下午问她是否收到时,女生想和他开一个玩笑,便说没有哇,男生听后一言不发,走了。晚上,他送给女生一模一样的新计算器,说“赔给你的”。我不清楚这时这位女生的感受,只是后来她告诉我,她为此向男生的台板里塞过纸条,向他表示了好感,的确,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而不逃避,是让这个女生感动的英雄行为,因为这个男生平时大汗淋漓时喝的是桶里的凉水,而不是小卖部里花花绿绿的饮料,但一个几十块的计算器他是没有半点的犹豫。男生后来一直帮助女生补课,但是控制了距离。所有这些都是我在他们毕业后才知道的。男生因为品学兼优而保送名牌大学,女生也考取了满意的学校。所以,对于十六、十七岁的中学生,我们怎能指责他们对偶像的祟拜,怎能不对《同桌的你》传唱不厌呢?这份纯真的同桌之情是错过了花季便不再出现的。 我们有些老师给同学换座位的频率太低,一学期换一次或更少,换时可能也是个别调换,我认为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并有造成小集体的不良局面。全班几十名同学,因为座位的原因可能造成只和前后左右的同学来往过多,和其他同学如果没有工作上的联系(班干部较多),一般就没有什么话,或只是点头之交,那对于他在班级的活动能力就大有影响。为什么有的同学抢着回答问题,有的同学很拘谨,不愿大声回答(当然其中也有性格关系)。因为如果一个人觉得一个大教室里有很多对不太熟悉的眼睛盯着自己,他就没有多的自信说出自己的观点,怕别人的观点高明,受到嘲笑。相反,他对大多数人都了解了,就不会有这种惧生的感觉。就象一个小孩子一样,父母带他见陌生人,要么不肯叫,弄得“阿姨”、“叔叔”地叫得欢,他就是不开口,但碰到认得的人,嗓门便是无限打开的。不断变化的环境让他们和不同性格的同学打交道,增强和他人的相处能力和合作关系,我认为是青少年时期健全个性形成的必要因素。 还有一些老师在班级设定了一些特殊的位置,偏偏还要公布他的用意,这是不足取的。我们有时也会将一些同学刻意安排在一些地方,但不要明讲。有报道,四川某中学某班主任将教室分为“黄金地段”和“边远地区”,优等生坐黄金位置,如远近适中,不偏不倚,低分数的学生坐在歪脑袋伸脖子的地段,并宣布用意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结果学习热情的确有所高涨,但优等生为保住座位而承受的压力、差生为改变座位的烦躁都是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发展的,最终只能导致其他素质的退步。所以,异想天开地玩一些不合理、不科学的新花样,只能有害无益。 虽然在我的实践中,还有各种情况出现,我比较频繁的换座位(基本上两个月调整一次)也会导致一些学生的反对,理由是舍不得已建立好的邻友关系,但在新的环境中他们也一样愉快,因为朋友不会只有一个。班级讨论问题热烈,因为每个人都和大多同学有的不仅仅是点头之交,课堂回答问题积极,课任老师开公开课都乐意选择我班。让每个同学都能在一个无拘无束的环境中听课、学习、成长,这是我一直思考并研究的一个问题。 对于这个研究我觉得还是很有道理哦。。希望大家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