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内驱力

2024-12-04 23:14:03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据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自己的潜意识里,都喜欢不断重复地做让自己开心、快乐的事情。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 而夸奖就是一件能够让人们开心与快乐的事情----------自己的行为得到社会的认可,使自己产生一种成就感。所以,我们在教育中,一定要经常学会以培养学生的内驱力作为教育的目标。把老师的要求逐渐变成学生的行为自觉。达到不教而教的境界。那么如何才能达到这个要求呢? 一、 提高自身的素养,增强学生对老师的敬佩心理 夸奖,让学生的良好的表现被老师“发现”,被老师公开的表扬。从而,使我们的学生不断地去重复这些行为,进而,渐渐地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成为一种行为自觉。然而,夸奖,并不是无原则的,作为老师,一定要善于在适当的时间和适当的地点,对适当的学生做适当的夸奖,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反之,如果夸奖运用不当,效果往往会适得其反。 作为一个老师,学生如果对其缺乏崇拜、至少是敬佩的心理,老师的夸奖常常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至少是收效甚微。学生对老师的态度,实际上决定了老师的话语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只有树立老师在学生心中的权威,才能够使夸奖取得最大的效益。那么,如何树立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呢?真正权威的树立,靠的是老师的学识和自身的人格魅力。学识要靠老师自己在平常不断的积累,不仅要积累丰富的本专业的知识,作为老师,更要有知识的广度,所以,老师的知识面一定要宽,在涉及专业知识的时候,老师显得很精通,而当涉及到非专业知识的时候,老师也不能显得一无所知。学生最喜欢的是这类老师。学生在学识上崇拜你了,你的表扬就会让学生有学习上的成就感。 作为老师,还应该有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也就是说,知识的渊博,仅仅是老师获得学生崇拜的一个因素,要使学生真正地崇拜你,老师的个人的人格魅力是必不可少的。这里就涉及到老师的自身的品德、为人处世的态度和方法、与人打交道的能力、与别人沟通的能力等等。这些都会影响学生的行为,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 总之一句话,老师,要成为学生心目中想成为的人,成为学生的楷模,只有如此,老师的夸奖才会让学生获得极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才能有老师的表扬这一外驱力转变为学生在自觉行动——变为学生的内驱力。 二、 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 孔子说:“亲其师,信其道”。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做到亲其师呢?唯一有效的办法,或者说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真正地走进学生的心灵。那么,又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灵呢?1、 以平等的身份对待学生 很多时候,我们都在抱怨,现在的学生不愿把心里话和老师说,但是,我们更应该问问我们自己,学生为什么不愿意和我们说知心话呢?甚至,包括我们的子女都不向我们敞开他们的心扉?其实,问题的症结在于我们自己,我们总是把自己摆在学生或者子女的对立面,以一个检查者,一个督促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的、子女的面前,这样,我们的学生或者子女也就会戴上面具和我们交往。所以,要走进学生的心田,一定要以一个平等的身份和学生交往,以一个朋友的身份来帮助学生学习,这样,学生就会怀着感激的心情对待学习,对待生活。2、 对学生充满爱心 爱学生,要真的爱他们,不能够表面上说爱他们,实际上是爱自己的面子,关心他们的学习进步,并且鼓励他们;关心他们的生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尤其是精神生活,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是敏感而冲动的,他们一方面想往好的方面去努力,另一方面,他们又缺乏有效的控制力,往往容易犯错误,所以我们要允许学生反错误,更要时时帮助他们,让他们少犯错误。这样,学生才会真正地感激老师,才会更严格地要求自己,学生才会不断地进步。 三、 让学生在进步中体会成功的快乐,让成功的快乐促进学生的再进步 人是需要成功的,成功可以增强学生的信心,可以让学生产生学习的自觉,行为的自觉。老师在学生的学习中,起的是引导这,帮助者的角色,我们首先正确地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思维特点,学习的基础状况,在此基础上,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进而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其实,学生成绩的不佳,很多都是因为没有一个科学的学习方法,这样导致他的基础薄弱,进而,总是在学科的大门外徘徊,而进不了门。这就是一个恶性循环,在他的整个学生生涯中,如果没有遇到一个让他倾心的老师,没有遇到一个能够关心他到点子上的老师,他将就是一个差生——一个老师制造出来的差生,一个对自己没有信心,甚至是自暴自弃的学生,这是做学生的悲哀,更是做老师的悲哀! 所以,作为老师,教会学生学习,进而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以后,就是要帮助他们坚持。人,都是有惰性的,尤其是十七、八岁的学生,往往是三分钟的热度,老师讲的时候激动,讲完以后就不动,这时候,老师对学生的帮助就显得尤其重要了,要经常关心他的学习进度,学习的状况,看到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要及时纠正,同时,看到学生的进步,更要及时的鼓励,让学生在进步中得到成功的快乐,在快乐中增强成功的信心和决心。所以,老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做到低起点,多台阶,小步快跑。 四、 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也许有人认为,学习是一个高度自主性的行为,有没有集体荣誉感没有关系,其实,大谬不然,作为老师,面对的是一个群体,而不是一个个单个的个体,一个教师的成功,可以体现在转化一个学生身上,但是,真正的成功则体现在促进一个群体的进步。那么,如何达到一个集体的进步呢?更重要的是,如何做到通过群体的进步促进个体的进步呢?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呢?这里,就必须要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要让学生体会到,集体的成功与失败和个人是密切相关的,没有一个好的集体,就不会有一个优秀的个人,至少,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是不利的。这样,培养起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从而在集体和个人之间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入手,逐渐培育起学生的内驱力,把外在的要求,变成学生内心的自觉,变成学生对自己的要求,这样,我们的教育就接近成功了。

回答(2):

一个孩子要想学习好,必须具备的是内驱力,目标感,意志力,和他的主体感。如何做的这些呢?我们听听这一讲。

回答(3):

怎样才能培养孩子自动自发学习力,听家长代表在线支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