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中段落结构

2024-12-05 02:36:33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恐龙无处不有》
用一个科学观点引出说明内容
南极附近有恐龙化石
恐龙遍布世界各地zd
恐龙虽不适应寒冷但在南极发现了恐龙化石
提出恐龙为何广泛分布的疑问
提出板块漂移学说
介绍40多亿年前的板块漂移变化
分析恐龙分布变化
介绍2亿多年前的板块漂移变化
大陆漂移最后过程
写出每个大陆都有恐龙化石的原因
南极大陆的变化
南极覆盖丰富的化石
恐龙无处不有的原因是板块漂移
《被压扁的沙子》
科学家为恐龙灭绝争论不休
就金属铱引出“撞击说”
提出“火山说”
“撞击说”与“火山说”对立,引出下文
我们应尽快避免以前的灾难再次发生,突出恐龙灭绝答案回的重要性
科学家努力寻找证据,验证各自观点
二氧化硅可压扁为斯石英
斯石英可长答久保存
用与其相似的金刚石来介绍斯石英
850°C可将斯石英变为沙子
斯石英出现在沙子被挤压的地方
撞击所产生的巨大压力形成斯石英
火山地区没有斯石英
斯石英出现的地方发生过撞击没有火山活动
新墨西哥州拉顿地区有恐龙时代的岩层
这个岩层中有斯石英
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是撞击

回答(2):

《恐龙无处不在》的段落结构全文共15个自然段,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用一个科学观点——“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引出说明内容。
第二部分(第2~14自然段):阐述说明内容——由恐龙化石在南极的发现说明“恐龙无处不在”,再由“恐龙无处不在”这一发现推究原因。
第三部分(15自然段):以“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证据”总结说明内容,结束全文。

《被压扁的沙子》的段落结构全文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至第4自然段),提出关于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问题,目前存在的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第2和第3自然段先后举了两个例子提出了关于“撞击说”和“火山说”这两种观点。
第二部分(第5自然段至全文完),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反思,证明外星撞击导致恐龙灭绝,支持“撞击说”。
这部分分四层。
第一层(第5、6自然段),说明关于恐龙灭绝的原因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我们以后也许还会遇到这种情况,因此,科学家们一直都在努力寻找证据来验证这两种理论。
第二层(第7至第10自然段),说明1961年一位苏联科学家发现了“斯石英”,并且介绍了它的性质,为下文佐证“撞击说”奠定了基础。
第三层(第11至第13自然段),说明斯石英不仅可以在实验室制造,而且它在自然界中是可以存在的,不过它们只出现在沙子被强烈挤压的地方。由此推断撞击是可以产生斯石英的。事实也证明,火山喷发是不会产生斯石英的,从而进一步佐证了“撞击说”。
第四层(第14自然段至全文完),通过亚里桑那大学的约翰·F·麦克霍恩和几位合作者研究新墨西哥州拉顿地区的岩层的例子,进一步证明“在斯石英出现的地方肯定发生过撞击,而且肯定没有发生过火山活动。”从而得出“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