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花在旧体诗中常指什么?

同题
2024-11-16 11:50:16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也不尽然,杨花用在古人的诗词中,也多有离别伤感、惜别之意。如:《殢人娇》宋-晏殊二月春风,正是杨花满路。那堪更、别离情绪。罗巾掩泪,任粉痕沾污。争奈向、千留万留不住。玉酒频倾,宿眉愁聚。空肠断、宝筝弦柱。人间后会,又不知何处。魂梦里、也须时时飞去。 《寄表兄王升之》宋-黄庚 客袂临分日,杨花落酒边。
重来期半月,一去忽经年。
莎草平诗屋,江潮没钓船。
何时归旧隐,风雨对床眠。
还有代称浮生若梦、身世浮萍之意,如:《浮萍》宋-刘师邵 乍因轻浪叠晴沙,又趁回风拥钓槎。
莫怪狂踪易飘泊,前身不合是杨花。 《杨花》宋-华岳 一丝不染湖光白,万点能回山色青。
三月金明池上水,与予同是一浮萍。
杨花的借喻形式很多,不再一一枚举。仅供参考。

回答(2):

古人把柳絮称做杨花(把垂柳称做垂杨,有时杨柳合称,如“鲁智深倒拔垂杨柳”)。这么一叫,本身就有感情色彩。把这样一种絮状物叫做花,至少有一种喜爱的表示。杨花的确太特别了,别的花只有长在枝头,绿叶相扶,才会格外妖娆,杨花却是要离开枝头飞起来,才能给春天增添一种况味。在古人的笔下,那纤细洁白的杨花经常被情绪化。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王昌龄因不拘小节而无端遭贬,诗人是充满同情与关切的。首句写景,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很在内,也就融情入景。
宋词中也多有关于杨花的描写。晏殊的“春风不解禁杨花,朦胧乱扑行人面”,在纷纷扬扬的杨花中,让人感到的是淡淡的闲愁。“中厅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月色中的杨花给人的是宁静的感觉,这是张先最得意的词句。女词人朱淑真的杨花,则是一种生命的放飞:“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春还去,独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苏东坡更是写杨花的高手,杨花在他那里,一会儿寄托着思妇怀人的幽情,“去年相送,馀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一会儿又如沦落天涯的离人,“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而曾巩却对杨花不屑一顾,“乱条犹未复初黄,倚得东风势更狂。解把飞花蒙月日,不知天地有清霜。”在他眼里,漫天飞舞,蒙蔽日月的杨花,就像个得意便猖狂的势利小人。
在文人的眼里,杨花到底是不一样的;而在一般人眼里,垂杨是柔丽的,可杨花却有些轻浮,如一个感情不太专一的女性,想来,“水性杨花”一语,任何女性听了都不会高兴。
杨花本无情无思,只因人有情。我们在解读“杨花”这一意象时,要根据杨花的纤细洁白、轻柔漂浮的特点,结合具体的语境,正确的把握其含义。

回答(3):

扬花的落英缤纷象征着衰败和颓废

扬花落尽子归啼

回答(4):

丝丝缕缕的愁绪和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