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需要我的时候,我总能第一时间回应他,所以今天在路上,我一手拎着包,一手提着打包的咖啡时,儿子说,妈妈,我累了,你抱抱我吧。我马上回答说,好的,妈妈抱你。说完,我把包和咖啡放一只手去,用另一只手抱起他。抱了不到10米,儿子要求下来了,他说,妈妈,我知道你这样抱着我挺累的,我不是想累你,我只是需要你抱我一下下就可以了。孩子就是这么简单和知足,还有什么理由去拒绝他呢。还有一次在家玩,他摔了,摔得很响,但是没哭,跑过来对我说,妈妈你看,我的腿摔伤了。我说,一定很疼吧,妈妈好心疼你哦。他满足的走开了。一会儿我问他,宝贝儿,你摔跤的时候是想听妈妈说,妈妈心疼你,还是你要坚强你最棒,还是下次注意别摔了。他笑着说,我想听你说你心疼我。然后抱着我亲了一口。
孩子几个月的时候,大概也和产后有点抑郁有关系,好几次因为和公婆同住相处不来而和老公吵架。有一次我们终于不吵了,坐下来谈心。我说了很多,大致就是,你看看我爸妈,他们从来不会干涉我们的事情。 我老公沉默了好一阵子,说,你这样的家庭不多,我一直很羡慕你。长大了才发现,爸爸妈妈给了我最大程度的尊重和自由。我从小可以参与家里大小问题的决策,小到购入新电器,大到买车买房和我自己的人生规划。 我从来没有被逼迫上兴趣班,没有因为考试成绩下降被打骂,没有活在“别人家的孩子”的阴影下。小学毕业我说我想上重点中学的私立初中部,高二分班想学文,上了大学又想退学出国,他们的态度永远是,全家人坐下来讨论长谈一番,如果我坚持,他们就支持。我交了男朋友,爸妈自然对他的职业有想法,觉得自己的宝贝女儿要经常性的提心吊胆怕他出事故,还要一个人承担起各种家庭琐事——然而他们没有逼我分手,也从来不会给我介绍什么青年才俊高富帅。他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自己选择的路,爸爸妈妈不能替你走,你要自己负责。
我父母教育的最大一个特点,说白了就这8个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点我挺佩服我爸的。他做不到的事情,绝对不会要求我做。我爸是军官,经常会有战友吃饭什么的,从小他就告诉我餐桌礼仪,我就逐渐养成了很好的习惯。后来我爸转业了,准备考律师,天天桌子上就堆满了半人高的书和资料,从早上学到晚上。你说我还好意思偷懒么……他培养我兴趣爱好也是同样的方法,这一点我在之前的答案有说过。我爸喜欢音乐,就在家里搞个电子琴,我俩一起鼓捣;我身子比较弱,我爸说要不发展个体育项目当爱好吧,于是周末带我去体育馆观摩,最后我选了乒乓球,我爸就给我报了班,他也每周陪我一起练。总之,在我印象中,他从来没有要求我去做他自己也达不到的事情。
百年树人,谈何容易养育实在是非常漫长而累人的过程,影视作品中小屁孩须臾成人,几十年光阴可以浓缩于一瞬,现实中却是一刻都不能偷懒,要老老实实经历成长的各种烦恼养育过程中鲜有毕其功于一役的方法,昨天止住的哭闹,明天也许又会重现,上次管用的方法也许下次就会失效。小朋友就是这样反反复复,一个小毛病的改正也许都要费很大工夫人格的养成,是靠无数小事小情一点点积累起来的,中国当下的家庭结构决定了大多数父母要跟上一代老人共同养育小孩,这其中的观念冲突不可避免作为父母,要协调沟通整个家庭的养育观念,不仅是磨小孩,也是磨自己,磨整个家庭环境,着实不易我的心得是,为人父母,三观要正,脑子要活,方法要多,愿各位年轻的父母都能找到积极的养育方法,与孩子建立起亲密的关系。
幼儿园活动,孩子爸爸带着女儿疯,我在树荫下坐会儿,旁边坐着的妈妈突然问我说,你是挪挪妈妈么?我说是的。她就说,我是涵涵妈妈,我儿子说挪挪是他女朋友,我问他挪挪知道吗?他说不知道。我俩都笑了,然后她就愉快的拿出手机来给我看她儿子是谁。。女儿班里的小朋友我几乎都认识,每次送女儿晚了,到走廊门口,都会有一堆小蹦豆儿跑出来此起彼伏地喊,阿姨好!有时我蹲下给女儿脱外衣,还会有别的小朋友凑过来亲亲我的脸颊。女儿在教室里上体操课,有时会跑过来隔着玻璃对我笑,我就把嘴贴上去亲亲,旁边一个小女孩儿看了,也过来撅着嘴等着,我就也隔着玻璃亲了亲她。
有天送女儿上学,有个小男生走过来很严肃地跟我说话,我认得他是女儿挺喜欢的小男生,他一字一顿地对我说,阿姨,你争取,争取第一个来接挪挪。后来跟他妈妈聊起这事儿,他妈妈说,哦,我儿子每天都要跟我说妈妈第一个来接我,想是那天忘了,看见你来送他的好朋友,就赶紧把忘了说的话跟你说一遍。你看良好的亲子关系,除了喜爱,还建立在尊重、表达和深深的了解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