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保持身心健康

我想知道要怎么样才能保持心理和生理都能健康
2024-11-08 23:53:07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心理健康的标志

心理健康包括哪些维度?有否心理健康的标志?这些一直是国内外专家们探讨的课题。总的看法是,心理健康只有相对标志,没有绝对界线,只有量的变化,没有质的区别。从心理不健康到心理健康两极之间,是一个延续的频谱带,有人称之为黑白两端之间的灰色带,要在哪个地方划上一条绝对界线是困难的。从实践中讲,没有心理健康的标志,就无法判断人的心理健康状态,更谈不上心理卫生防治。因此,多年来人们一直在孜孜不倦地探索这些标志。
美国心理学家A?Maslow等曾提出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志:
1. 有充分的安全感;
2. 充分了解自己,并能对自己的能力作恰当的估计;
3. 生活目标、理想切合实际;
4. 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
5. 能保持个性的完整和谐;
6. 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 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 适度的情绪发泄与控制;
9. 在不违背集体意志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发挥个性;
10. 在不违背社会道德规范的情况下能适当满足个人基本需要。
这些标志虽被广为认可,但有社会文化背景的局限性,并不完全适合中国人的实际状况,只能作为参考。
我国学者也提出了许多心理健康标志,有的人说,判断心理是否健康的原则是看其心理与环境是否统一,心理与行为是否协调,人格是否稳定。也就是说,心理健康的人有一定的适应能力,能承受一定的挫折,有自我控制与调节的能力,意识水平清晰,社会交往良好,情绪愉快等。归纳起来,包括以下八个方面:
(一)智力正常
智力正常是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基本心理条件。智力一般是指人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考力和操作能力的综合。人群的智力呈常态分布,即天才与智力低下者是少数,大多数人处于中间状态。心理健康的人智力是正常的,IQ多数在85~115分之间,他们能够适应生活,与周围环境取得平衡。智力低下者社会适应能力差,常常不能适应集体生活与学习,心理压力大,健康难以维持,需要特殊教育和护理。
(二)情绪稳定
情绪稳定表示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活动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愉快的情绪反映出人的身心活动和谐与满意。心理健康者能协调、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心境良好,乐观、开朗、满意的情绪状态占优势;而情绪异常往往是心理疾病的先兆。
(三)意志健全
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意志健全表现在意志行动的自觉性、果断性和顽强性上。心理健康者在活动中有明确的目的性并能适时作出决定而且自觉去执行,还能够保持长时间专注的行动去实现既定目标。意志不健全的人挫折容忍力差,怕困难违拗,做事三心二意,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自控力。
(四)行为协调
行为协调是指人的思想与行为统一协调,行为反应的水平与刺激程度相互协调。心理健康者行为有条不紊,做事按部就班,行为反应与刺激的程度和性质相配。而非健康者在行为表现上前后矛盾,思维混乱,语言支离破碎,做事有头无尾,行为反;变化无常,为一点小事就大赌气,或是对强糊糊反应谈
(五)个性良好
个性是人独特的心理特征,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性格是人的个性中最本质的表现,性格良好反应了个性的健全与统一心理健康者个性相对稳定,性格开朗,热情,大方,勇敢,谦虚,诚实,乐于助人;而心理不健康者个性多变,性格不良,表现出胆怯,冷漠,吝啬,孤僻,敌意,自卑,缺乏自尊心。
(六)自我意识
正确自我意识正确主要指自我评价符合实际,有一定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能正确认识自己,悦纳自己,自尊自爱,寻求独立性,对自己充满信心。
(七)人际交往和谐
人际交往和谐是指能与人友好相处,关系协调。人际关系代表着人的心理适应水平。心理健康者乐于与人交往,善于和他人合作与共享,理解与尊敬别人,待人慷慨与友善,也容易被别人理解和接受。心理不健康者不能与人合作,对人漠不关心,缺乏同情心,斤斤计较,猜疑,嫉妒,退缩,不能置身于集体,与人格格不入。人际交往不良常常是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
(八)心理特点与年龄相符
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具备不同的心理特点,儿童的过于早熟心理和成年的太幼稚行为常常被看作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四 影响心理健康的内外因素

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同健康的影响因素一样,有来自生理、心理和社会诸方面的因素。了解这些影响因素,对心理健康的预防与促进具有重要意义。此处引人台湾心理学家柯永河教授提出的一个心理卫生公式来阐明这些因素:
B=P/E
B症状出现率 P内外压力总和 E自我强度
人的心理健康与内外压力和自我强度有关,根据上述公式可见,心理健康程度与自我强度呈正比,与内外压力呈反比。
(一)外压力
外压力是指外界环境中存在着不良的应激源,形成一种压力,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它包括生理性、心理性以及社会性的应激源。生理性应激源有生活环境中不适当的温度、湿度、照明、空间和噪音等刺激,长期作用,会导致人的生理上难以忍受,并影响到情绪和行为。调查表明,长期高强度的噪音刺激会使大脑皮层兴奋抑制过程失调,条件反射异常,脑血管功能受损,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产生头痛、耳鸣、心悸、失眠、嗜睡、乏力、智力下降等症状;在生活空间小的环境中人的侵犯性行为增多,焦虑水平高;室内气温过高,会使人头痛、恶心、多汗、视觉障碍、注意力不集中、烦躁不安、反应迟钝。心理性应激源中,不良的人际交往是最重要的,人际之间的关系不协调,会导致人的心理不平衡,当遭受他人冷落和讥笑时,心理压力加剧,如果对方也性格古怪,脾气暴躁,情绪多变,更会使应激源的强度增加。社会性应激源中,社会文化背景的不良或变化过分强烈,会形成巨大的压力,使人难以适应社会环境,产生不良的情绪体验。社会性应激源有很多,如家庭的突然变故,亲人的去世,父母的离异与再组,经济状况的改变,住房迁移,制度变更等等。
(二)内压力
内压力是指人的身心需要未能满足,产生了挫折感,形成一种内部压力,影响到情绪和行为。人的身心需要包括很多方面,在生理需要上,需要一定时间的睡眠和休息,需要合理营养,需要适当的运动,需要漂亮的着装。在心理需要上,需要一定的安全感和受到保护,需要情爱,需要自尊,需要公正与合理的评价并被他人所接受,需要独立,要自己去解决生活问题,需要成功, 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一定的目标,成为一名成功者。这些身心需要如果长期得不到满足,行为的动机不能实现,会产生强烈的挫折感,内压力加大,最后出现一系列心理问题。
(三)自我强度
自我强度是指个体应对内外压力的能力,这种能力与人的身心素质有关。由于遗传和环境条件的不同,人的身心素质在个体间差异很大,如躯体健康者能正确感知和判断外界刺激,作出恰当反应;而患病者体质虚弱,精神萎靡,感知与判断力下降,对环境不适应。个性中的气质特征对自我强度有明显影响,如有的人灵活,行动迅速果断,对周围环境剌激敏感,很快作出反应;而另一些人行动迟缓,反应慢,沉默寡言,或是注意广度和持久性低,反应强烈,手脚不停,易分心,也难适应环境。另外,性格、能力、兴趣爱好、价值观念等都对自我强度产生影响。

回答(2):

要保持身心健康,可以采取以下综合性的方法:

  • 健康饮食:摄取均衡的营养,包括蔬菜、水果、全谷物、健康蛋白质和健康脂肪。避免过量食用加工食品、高糖食品和高盐食品,选择新鲜、天然的食材。

  • 适度运动:定期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和灵活性训练。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增加肌肉力量、改善心情和增强免疫力。

  • 良好睡眠:保持规律的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每晚根据个人需要保持足够的睡眠时间,创造一个舒适的睡眠环境,避免过度使用电子设备和刺激性饮品。

  • 压力管理:学会有效管理压力和情绪。运用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温暖浸泡、艺术创作等,帮助减轻压力和焦虑感。建立健康的工作与生活平衡,寻找适当的放松和休闲活动。

  • 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亲朋好友保持密切联系,分享喜悦和困扰,寻求支持和理解。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可以提升心理健康和情感满足感。

  • 关注心理健康:重视心理健康,关注自己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学会管理情绪,寻求专业心理咨询或治疗,如果有需要,与心理健康专家合作,获得适当的支持和指导。

  • 培养兴趣爱好: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参与能够让自己感到愉悦和充实的活动。这有助于缓解压力、提升自我满足感和寻找乐趣。

  • 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培养积极的思维模式,关注自己的成就和优点,学会接受自己的不足和面对挑战。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和自信心对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定期接受身体检查,包括检测血压、血糖、胆固醇水平等,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相应的筛查和预防措施。

  •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维持身心健康的平衡。重要的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将其作为长期的生活方式。如果你有特定的身体或心理健康问题,建议咨询医生、心理健康专家或其他相关专业人士的建议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