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标是在1964年发明的。
鼠标是1964年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道格拉斯·恩格尔巴特发明的,当时道格拉斯·恩格尔巴特在斯坦福研究所工作,该研究所是斯坦福大学赞助的一个机构、
Douglas Engelbart很早就在考虑如何使电脑的操作更加简便,用什么手段来取代由键盘输入的繁琐指令,申请专利时的名字为显示系统X-Y位置指示器。
鼠标的工作原理:
鼠标按其工作原理的不同分为机械鼠标和光电鼠标,机械鼠标主要由滚球、辊柱和光栅信号传感器组成。当你拖动鼠标时,带动滚球转动,滚球又带动辊柱转动。
装在辊柱端部的光栅信号传感器采集光栅信号。传感器产生的光电脉冲信号反映出鼠标器在垂直和水平方向的位移变化,再通过电脑程序的处理和转换来控制屏幕上光标箭头的移动。
尽管鼠标是在80年代后才得到广泛应用,但它的历史最早却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60年代末,正是美国斯坦福研究所的道格拉斯·恩格尔巴特博士发明出了这个对后世影响广泛的产品。当然,以今天的眼光来看道格拉斯博士的“鼠标器”是极其原始的,它只能进行很简单的定位,自然谈不上有什么精度指标了。然而在那个年代并没有PC机出现,主流的计算机种为大型机、中型机和小型机,它们大多用在与国防有关的关键场合,运算能力是决定优劣的唯一指标。至于人机操作界面却没有人注重,因为这类计算机的操作者都是那些水平高超的计算机科学家。在后来的二十余年中,道格拉斯博士的这项发明基本上被束之高阁。
在苹果电脑出现之后,鼠标的价值终于被发现。1983年,苹果公司在推出的Lisa机型中首次使用了鼠标,这也是鼠标的第一次商业化应用,尽管Lisa机型并未获得多大的成功,苹果公司也开始走下坡路,但鼠标之于计算机的影响开始体现。紧接着,微软在Windows3.1中也对鼠标提供支持,而到了Windows 95时代,鼠标已经成为PC机不可缺少的操作设备。在此之后,鼠标得到了迅速普及。
与主流PC部件相比,鼠标的技术革新显得非常保守,从道格拉斯博士的原始鼠标,再到后来的纯机械鼠标、光电鼠标、光机鼠标,以及现在方兴未艾的光学鼠标,鼠标技术只经历寥寥几次大变革,其中真正算得上成功的其实只有光机鼠标和光学鼠标,它们也是当前鼠标技术的主流形态。其中,光机鼠标为过去的主流,我们一般也将它俗称作“机械鼠标”,但这个名称并不确切(可从后文得知)。至于光学鼠标,则是鼠标技术的发展方向,目前它已经开始大面积取代过时的光机鼠标产品。
最原始的鼠标为道格拉斯博士于1964年所设计,它是利用鼠标移动时引发电阻变化来实现光标的定位和控制的。原始鼠标的结构较为简单,底部装有两个互相垂直的片状圆轮(非球形),每个圆轮分别带动一个机械变阻器,当鼠标移动之时会改变变阻器的电阻值。如果施加的电压固定不变,那么鼠标所反馈的电信号强度就会发生变化,而利用这个变化的反馈信号参数,系统就可以计算出它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位移,进而产生一组随鼠标移动而变化的动态坐标。这个动态坐标就决定了鼠标在屏幕上所处的位置和移动的情况,于是它便可以代替键盘的上、下、左、右四个键,让使用者可将光标定位在屏幕的各个地方。由于原始鼠标的尾部拖着一条数据连线,看起来很像一只小老鼠,后来人们干脆就直接将它称为“Mouse”,这也就是“鼠标”的得名由来。1968年,为其设计申请了专利。
当然,若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这个原始鼠标的确显得相当简陋,它使用全木质外壳,棱角分明,庞大且笨重,而且需要配备一个额外的电源才能够正常工作,用起来并不方便。加上使用了大量的机械组件,随着时间的积累,鼠标会出现非常严重的磨损问题。另外,原始鼠标使用的是模拟技术,反应灵敏度和定位精度都不理想。种种弊端加在一起,导致没有多少人愿意用它。但作为初生的新产品,我们不能对它苛求太多。原始鼠标的最大意义在于,它的诞生意味着计算机输入设备有了更多样的选择,并为操作系统采用图形界面技术奠定了基础,我们很难想象,如果只有键盘,用户们该如何操作Windows或者Mac OS。
道格拉斯博士于1968年设计的原始鼠标,是今天所有鼠标的鼻祖。
1968年12月9日,恩格尔巴特Engilehbart 博士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鼠标.1983年苹果公司受到仙童公司著名STAR计算机的启发,在当年推出的Iisa电脑上第一次使用了鼠标作为GUI界面操作工具。1982年罗技公司发明的世界第一款光机鼠标,光机结构是鼠标发展史上最大的发明1984年罗技的第一款无线鼠标研制成功,。1996年由微软发明的鼠标滚轮是鼠标 1999年微软与安捷伦公司合作,推出了Intellimouse Explorer鼠标,揭开了光学成像鼠标的时代的序幕 2000年,罗技公司也推出了同类的光电鼠标产品,使用安捷伦H2000光学成像引擎,性能上和Intellimouse Explorer鼠标一样 2001年底微软结束了与安捷伦的合作以后,独立推出了第二代Intellieye引擎,与前一代相比它的改变极为重大—微软重新设计了CMOS和DSP 算法,将刷新率提升到前所未有的6000次/秒,同时将CMOS尺寸提升到22X22,同时一举解决了光电鼠标的丢帧和表面适应性问题,同时全部控制电路整合到同一块芯片上,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整合度。不过第二代Intellieye引擎光学部分并没有重新设计,所以其分辨率仍为400DPI。
2002年初罗技推出了光电鼠标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双光头极光飞貂来与IE3.0竞争 2002年下半年,罗技推出了和安捷伦合作一年的成果—新一代MX光学引擎2003年9月,微软推出了全新系列的鼠标产品。它们全部采用“Tilt Wheel”滚轮,这种滚轮最大的特点是通过左右倾斜可以实现对水平方向移动的控制。
我们现在人人手里用的鼠标都是由下面这个人发明的。他的英文名字是Doug Endelbart,他有一段说得十分精彩的话,下面是他的原文: “...The world is getting more complex, and problems are getting more urgent. These must be dealt with collectively. However, human abilities to deal collectively with complex urgent problems are not increasing as fast as these problems.If you could do something to improve human capability to deal with these problems, then you'd really contribute something basic.” ...Doug Engelbart 1963年,恩格尔巴特在斯坦福研究所建立了发展研究中心,终于能够追逐自己的梦想了。就在这一年,他用木头和小铁轮制成了最初的鼠标。上世纪70年代,施乐公司不断完善恩格尔巴特的发明。1983年1月,苹果电脑公司推出的“莉萨”个人电脑首先配置鼠标。 在专利证书上,鼠标的正式名称叫“显示系统纵横位置指示器”,但斯坦福研究所的某人把它称作鼠标,这种叫法就此流传了下来。 鼠标的发明先于个人电脑的问世,并且使个人电脑业发生了永久的变化。在使电脑变得更容易使用方面,或许没有一种工具比得上鼠标。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恩格尔巴特并没有因为他的发明而成为百万富翁、乃至亿万富翁。因为鼠标的发明是用美国政府的资金在斯坦福研究所完成的,所以鼠标的专利权属于政府。 恩格尔巴特现年近80岁,住在加利福尼亚州阿瑟顿。目前他正致力于“自展”概念的研究。所谓“自展”,是指依靠自己的较小努力便迅速地获得更大成就的过程
1964年道格·恩格尔巴特发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