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利用课堂活动促进初中生英语口语能力的提高

2024-11-18 22:43:10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一、增强学生自信,激发学生口语表达的积极性
英语教师要想方设法鼓励学生克服怕丢脸的畏惧心理,把过分紧张的监控降到一个比较低的水平,变“惧言”为“乐言”,使学生敢于把英语清晰、大胆地说出来。具体方法如下。
首先,教师要努力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语言水平精心设计具有层次梯度的口语练习,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得到练习。其次,在整个课堂活动中,教师应对学生的练习尽量给予肯定性的评价。教师如何在课堂活动中容错和纠错是很具艺术性的问题。如果教师有错必纠,会导致监控过度,影响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开口率,也就会最终影响口语课堂的教学效果。适度纠错,而且是适当纠错是必要的。所谓“适度”,就是要选择与学生语言整体面貌直接相关的重要错误来纠正,而不是面面俱到。所谓“适当”,指的是纠错方式要灵活、巧妙,而不是一定要当面直接指出。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克拉申关于外语学习的五个重要假说中还有一个假说对我们的启发很大,即“情感过滤假说(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这一假说认为,外语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对语言输入进行过滤,会阻碍或加速语言的习得。只有在最佳情感条件下,外语学习的效果才是最佳的。在学生学习动机既定(一般为升学)的条件下,如何做到在课堂活动中使学生对英语口语学习有足够的兴趣,而不是视其为负担,这也是摆在英语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
首先,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是提高学生兴趣的必要条件。很难想象单一的课堂活动形式可以让学生始终对其保持关注,这一点对于未成年的初中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同样是发言,演讲和辩论是不同的,表演和讲故事也是不一样的。同样是复述,阅读后复述和听录音后复述就很不相同,有提示词语的复述和不提供提示词语的复述难度也不一样;“克隆式”的按原意复述和附加意见的评论性复述对学生口语水平的要求也很不相同。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再次,课堂活动的形式及其组合应该时刻照顾到初中生的身心特点。有无游戏的穿插,对课堂活动趣味性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如果一节完整的课堂活动中都是辩论和演讲,即使两种形式交叉进行,学生还是会觉得枯燥、乏味,而且很快会因紧张而感到疲劳。游戏可以是谜语、猜词比赛这样的小型的、个体的活动,也可以是故事会、演讲或辩论比赛这样的大型的、集体的活动。同样是猜词的游戏,一人表演一人猜和一人用语言描述一人猜效果就不相同。也就是说,教师对每个游戏形式也应该有更为细致的分类设计。当然,这些游戏活动不能喧宾夺主,要让学生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玩。
三、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培养学生口语表达的渴望
应该承认,目的语环境的缺乏是目前初中生英语口语能力普遍偏低的根本原因,而让每个初中生都去英国、美国待上半年的想法又近乎天方夜谭,因此,如何在课堂内外创设一个相对真实的语言环境,使学生能身临“英语”之境,同样是摆在每个英语教师面前的艰巨任务。
按照克拉申的“习得-学习假说(Acq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教师在课堂内外为学生创造一个与目的语尽量近似的语言环境对外语学习者来说非常有益。创造真实英语环境的具体方法有很多。如请学生在英语课堂上讲英语,哪怕是使用肢体语言,也尽量不使用汉语;注意教室的设计,可以定期出整版的英语板报或者在板报中长期保留专门的“英语天地”之类的栏目;定期或不定期地在校园范围内进行简单的英语广播或者举办诸如英语文化周的活动。
另外,为了创造尽量真实的英语环境,教师还必须注意课堂活动的不同实现形式的可理解性和难度等级。按照克拉申的“输入假说(Input Hypothesis)”,语言教师给学生输入的语言材料应该略高于学生当前的语言水平,这就是所谓的“i+1”公式。如果教师输入的语言材料明显高于学生的水平,教师创设的语言环境即使再真实,对学生来说也是没意义的,因为它不可理解;如果教师输入的语言材料明显低于学生的水平,尽管学生可以理解,但是因为这种输入的难度低,学生一样不会得到训练,也不会有获得新知的成就感。只有“i+1”式的输入才会使学生既有成就感,又有自信心。因此,在备课时充分考虑学生的语言水平是每个英语教师应特别注意的问题。
如果教师能够把学生带入真实的、可以理解的英语交际情景中,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无拘无束的发挥想象力,绝大多数学生都会产生一种用英语表达的渴望,这种表达对于他们来说已经不再是负担,而是一种快乐。
综上所述,英语教师应该注重课堂内外的结合,利用学生的情感因素,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积极创设尽量真实的英语学习环境,营造轻松、愉快的英语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内外交际活动,从而为迅速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为学生将来进一步的英语学习和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