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量是指生物中指单个体或群落随时间的推移质量、结构、形态指标变化的数量。
年平均生长量是指林木在整个年龄期间每年平均生长的数量。
连年生长量是指林木生长进程中各年度的当年生长量。
森林蓄积量是指森林中林木材积的总量。以立方米为计量单位。通常用于统计较大范围 (如一个国家、一个地区) 内各种林木的总量。
扩展资料:
国家林业局发布的《应对气候变化林业行动计划》中,计划2011至2020年,年均造林(含封山育林)面积500万公顷以上,全国森林覆盖率增加到23%,森林蓄积量达到140亿立方米。新增沙化土地治理面积占适宜治理面积的50%以上,约1.1亿公顷国家重点公益林得到有效保护。
60%以上的自然湿地得到良好保护,人工林良种使用率达到65%。实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的目标。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森林蓄积量
百度百科——林木生长量
百度百科——生长量
没有年平均生长量 、连年生长量一说。
1、生长量:林木生长量是指一定时期内林木增长的数量。其计算指标有树高生长量、直径生长量、材积生长量、总生长量、定期生长量、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等。影响林木生长量的因素很多,不同树种的生物学特性、树木的不同年龄、森林的不同密度和不同的立地环境,都会直接影响林木的生长。
或生长量是指生物中指单个体或群落随时间的推移质量、结构、形态指标变化的数量。它与生物特性、时间长短、空间分布、环境条件条件和管理措施有关。
2、森林蓄积量:通常包括有林地蓄积、疏林地蓄积、散生林木蓄积、“四旁”树蓄积等。一般多用于统计较大的地区范围(如一国、一地区)各种活立木的材积总量,可按树种、径级、材种等分别统计不同活立木的材积总量。木材蓄积量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力的一项重要指标,随树种和立地条件等的不同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扩展资料:
森林蓄积量的特性:
1、生命周期及演替系列长。森林的主体成分——树木的寿命可达数十年,数百年甚至上千年。如北美的巨杉,中国的银杏、红桧。森林演替系列也是植物群落中最长的。从原生演替的先锋树种(灌木)开始到成熟稳定的顶级阶段,通常要经过百年以上。如果加上先锋树种阶段的先期部分,则阶段更多,过程更长。
2、再生性。森林本身具有生产力,是可以更新的资源,如能合理利用,可实现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
3、分布范围广。由落叶或常绿以及具有耐寒、耐旱、耐盐碱或耐水湿等不同特性的树种形成的各种类型森林,分布在寒带、温带、亚热带、热带的山区、丘陵、平地,甚至沼泽、海涂滩地等地方。
4、再生能力强。森林是可再生资源,可进行人工更新或天然更新;有很强的竞争力,能自行恢复在植被中的优势地位。但也有限,一经采伐,其生产力的提高或衰减取决于经营的集约程度。
5、生产率高。森林由于具有高大而多层的枝叶分布,其光能利用率达1.6%~3.5%,森林每年所固定的总能量占陆地生物每年固定的总能量的63%,森林的生物产量在所有植物群落中最多,是最大的自然物能储存库。
6、用途多,效益大。森林能持续提供多种林产品,如木材、食物、化工和医药原料等。同时,森林在涵养水源,改善水质,保持水土,减轻自然灾害,调节温度与湿度,净化空气,减弱噪声,美化环境以及保护野生动植物方面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也很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林木生长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生长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木材蓄积量
生长量 指树木或林木一定时间内树高、直径和材积的增长量。定期对林木的生长量进行调查、计算和分析,可以了解林木生长的进程、现状和趋势,为森林经营提供根据。 年平均生长量 指林木在整个年龄期间每年平均生长的数量。总生长量除以年龄等于年平均生长量。杨树材积的年平均生长量幼年时低,逐年增大,一定年龄达到峰值,然后下降。 连年生长量 指林木生长进程中各年度的当年生长量。杨树林分材积的连年生长量幼年时低,逐年增大,一定年龄达到峰值,然后下降。材积连年生长量峰值出现一般比材积平均生长量峰值出现早。单位面积上每年材积生产数量最多的时期的年龄是林木材积平均生长量最大的时期,即数量成熟龄。随着林龄增长,通过生长高峰期后,连年生长量下降,材积的连年生长曲线下降与材积平均生长曲线相交,此时即为适宜采伐的年龄。此后连年生长量低于平均生长量。 森林蓄积量 指一定面积森林活立木的总材积,指没采伐还在积蓄材积的林分的材积。单位面积上林分年平均蓄积生长量,是表示林分生产力的指标,一般以 立方米/年.公顷(亩)为单位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