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2024-11-22 11:59:30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你好!文学素养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如同孩子从依呀学语到砥砺成才的过程。胡耀邦同志曾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比作攀登泰山十八盘。他鼓励全党全国人民说:“我们一定能够征服‘十八盘’,登上‘南天门’,到达‘玉皇顶’,然后再向新的高峰前进。”借用他老人家的话说,文学素养的提高就如同爬山一样,只要用心、努力,坚持不懈,就会登上文学之巅。 首先,要勤于观察,勇于实践。文学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法国最杰出的现实主义雕塑家罗丹说过,世界上不是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你想,你要写出好的文章来,就要将题材选在现实的沃土上。狭义地说,观察只包括看,而广义的说,还包括听,再把看到的听到的上升到思考的过程。我们到基层去调研,就是要倾听百姓的呼声,洞察深层次问题,把我们观察到的,了解到的素材作为我们的调研报告的基础材料,通过分析、综合,化零为整,来保证各项政策措施的出台合民心、顺民意,解民疑,给人民以最大的实惠。使落于纸上的东西更贴近生活的实际。 观察与实践是提高文学素养中重要的积累过程。言谈中注意他人的文化底蕴和文学修养,品味其中的文学道理,对于我们是大有裨益的。日常的会议,我们往往只带着耳朵去了,把头脑和心放在了家里。但我们可以试着去换位思考,在别人发言的时候,想想要是自己在说,自己会说些什么,会怎么去说,和真正发言的人在言语表述上有什么异同,他比我高明在哪,我要学习他什么。我们应注重他人文学素养的外在表现形式,见贤思齐、吐故纳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其次,要勤于动口,勇于成诵。文学素养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还有口语表达能力。即一个人的文学素养高低不仅仅表现在你的文章的优劣上,还与你的思维和语言密切相关。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觉,一件事,一个词,往往就在脑子里,就在耳边,可就是想不起来,记忆要靠什么来巩固?靠说。古语中有出口成章的说法,说的就是朗诵的妙处。这对于我们形成语感是十分有益的。朗诵的过程,就是强化记忆的过程,一份调查说,对一个陌生的单词,我们要记上一万遍才能形成永久性记忆,但如果通过诵读来记忆,则只需一千次。世界上没有天生的演讲家,市长也好,省长也好,主席也好,总统也罢,说得多了,练得多了,自然也就成了演讲家了。推销员不是天生的,三寸不烂之舌也不是天赋的。我们有很多人都知道李扬的疯狂英语,他十分在乎说的作用,把大声的朗读和熟练的背诵作为提高英语口语的一个主要途径。我们往往会不好意思,在人多的地方有些胆怯,但越是这样,就越会恶性地循环下去。不说不练,就永远不会在口才上有所提高。 再次,要勤于读书,勇于质疑。读百家之书,成一己之思。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好书贵熟,茅盾能把长120回的《红楼梦》背得纯熟,书读得熟而至于烂,所谓书读千遍,其意自现,把名家名篇烂熟于心,就能丰富词汇,切实占有语言材料,熟悉句法,掌握篇章结构及写作方法,说话、写文章就能左右逢源,信手拈来,脱口而出,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这是在说精读。领导的即性发言,脱稿而谈,很多是得益于平常的日积月累。精细的研读也是应该的,尤其是对我们工作学习有帮助的书籍和理论文章,可以深入的反复体会。我们可以每天读一篇有深入的文章,有启发的作品,写一篇随笔或散文,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三种境界。”第一个境界是:“昨夜西风雕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在说知的过程学习要有决心;第二个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说行的过程学习要有孜孜以求的耐心;然后达到最高的第三个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说得的过程。学习会因量的积累而有质的飞越,让人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晓的感觉。 而且,应该带着问题去读。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读书不能把自己当作一个空筐,只顾装。阅读要为我所用,要有自主自立的思想,不要全然跪倒在名著的脚下。不然只能是过水鸭背,收效甚微。就是说是,我们不能读无用之书,读书是为了应用,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四要勤于练笔,勇于言志。写百家之事,舒一己之见。文章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性格和品质,文品如人品就是说做学问与做人是密不可分的。写作是实践的过程,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因为书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契诃夫说,人有三个头脑,一个来自书本,一个来自生活,还有一个来自社会。有的文章,读过后,掩卷而思,意远旨深,久不能忘,就是说,只要是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就会打动读者的心灵,包括你自己。 五要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考是我们对所认识的事物总结归纳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中庸》中说做学问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可见思考对提高文学素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对于现成的文章,看到题目之后,不要往下看正文,自己去想,要是作者是我,我该怎样谋篇布局,怎样层层深入,怎样条分缕析,怎样纲目并举,怎样让听的人印象深刻,可以列提纲,可以打草稿,可以求构思,一切就绪之后,再回过头来看人家的正文,在比较中寻找差距,以弥补不足,学为所用,以锻炼提高。 思考是创新的基础,我们现在常说,创新是时代发展的主题,工作干事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文章也是如此。所有的好文章都 要有自己的东西,也就是与众不同的地方,这是文章的灵魂,也是其独树一帜的地方。所谓“一沙一世界,一鸟一天堂。”只要你不断的观察周围的事物,融入自己的思考,就会有与众不同的想法,独到的见解也就会应运而生。创新改变观念,观念改变行动,行动改变命运。 这五个方面是同步的,不可侧重一方而抛却其他,文学素养的培育、锻炼与提高,不分早晚,活到老、学到老,运用到老。在我们尝试着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的过程中,我想应注意几个问题。 一是培养兴趣。知之不如好知,好知不如乐知。对文学的热爱是一种快乐,而好奇则是这种热爱的萌芽。爱好是最好的老师。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读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会让人开阔心胸;读杜甫的“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会让人拍案惊奇;读毛主席的“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会让人凝聚力量;读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会让人感叹构思的巧致;读李清照的“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会让人柔肠百转……在古今中外名家行云流水一般的语言中熏陶、感染、陶冶情操,兴趣就会油然而生。其实文学世界里有许多绮丽的瑰宝,读过之后让人举盎然,拍案叫绝。 二是养成习惯、持之以恒。我们总有学到用时方恨少的慨叹,是因为我们对材料的占有量有限,对知识的积累量不足,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养成好的习惯,多抄录和剪贴名篇、名言、俗语、谚语,它们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可谓字字珠玑;摘抄一些优美的段落,除了可以从中吸收文章之精华,亦能揣摩作者的谋篇布局。要坚持不懈,行百里者半九十,决定了的事情就要做到有始有终。刚上高中的时候,我的语文老师对我们说,如果你坚持每一天都背一首诗, 那么三年后高中毕业的时候,你的文学水平就会有个质的飞越,当时我们觉得这个建议很奇怪,只是那么一首五言或七言诗,一天就背一首,谁背不下来呢,可到头来,真正能够坚持下来的却寥寥无几。也就是说,学贵有衡。人的欲望是无穷的,但人的耐力也是无穷的,取胜的关键是看后者能否战胜前者。 三是注重方法,讲求实效。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方法对于我们提高文学素养是很有帮助的。可以定个中长期计划,比如说每个月读一本好书,写一篇读后感,每个季度写一篇有份量的论文,定个短期计划,可以充分利用我们的工作日志,有感而发,把每一天的收获记下来,每一天的教训记下来,也许今天的失败和教训就是明天的财富和收获,它会告诉我们少走弯路,也可以适当的将自己在生活工作中的乐闻、趣闻写出来,未必不是见诸日报晚报上的好文章。坚持写学习笔记,不满足于日常的摘抄,还要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使我们的学习笔记不仅成为积累素材的工具,还要成为我们锻练思维、提高文学素养的途径。 另外,我们要用自己的文学知识来适应现代的步伐,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钻,人钻我变。思维要不断地变,知识也在变中得到运用与更新。如果我们的思想始终偏安一隅,滞留在原有领地,我们的大脑将如死水无澜。梦里走了好多路,醒来发现自己还在床上。知识就像牛奶一样是有保鲜期的,如果不能及时的更新知识,就会被思维的定势所桎梏。 数学上有个多米诺骨牌效应,大家都知道,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观察得不明白,表达得不清楚,研读得不仔细,创作得不到位,思考得不深入,就不会在文学素养上有所提高,也就不会给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益处和趣味。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应该在积累中感悟,在感悟中提高。通过循序渐进的学习不断充实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使我们在工作中能够如鱼得水,使我们的人事编制工作乘着文学的翅膀,芝麻开花节节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