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做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保障农村五保对象的正常生活,健全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五保供养,是指对符合本条例第六条规定的村民,在吃、穿、住、医、葬方面给予的生活照顾和物质帮助。
第三条 五保供养是农村的集体福利事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提供五保供养所需的经费和实物,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五保供养工作的实施。
第四条 在五保供养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人员,由地方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奖励。
第五条 国务院民政部门主管全国的五保供养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五保供养工作。
第二章 五保供养的对象
第六条 五保供养的对象(以下简称五保对象)是指村民中符合下列条件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
(一)无法定扶养义务人,或者虽有法定扶养义务人,但是扶养义务人无扶养能力的;
(二)无劳动能力的;
(三)无生活来源的。法定扶养义务人,是指依照婚姻法规定负有扶养、抚养和赡养义务的人。
第七条 确定五保对象,应当由村民本人申请或者由村民小组提名,经村民委员会审核,报乡、民族级、镇人民政府批准,发给《五保供养证书》。
《五保供养证书》由国务院民政部门制定式样,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统一印制。
第八条 五保对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村民委员会审核,报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批准,停止其五保供养,收回《五保供养证书》:
(一)有了法定扶养义务人、且法定扶养义务人具有扶养能力的;
(二)重新获得生活来源的;
(三)已满16周岁且具有劳动能力的。
第三章 五保供养的内容
第九条 五保供养的内容是:
(一)供给粮油和燃料;
(二)供给服装、被褥等用品和零用钱;
(三)提供符合基本条件的住房;
(四)及时治疗疾病,对生活不能自理者有人照料;
(五)妥善办理丧葬事宜。五保对象是未成年人的,还应当保障他们依法接受义务教育。
第十条 五保供养的实际标准,不应低于当地村民的一般生活水平。具体标准由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规定。
第十一条 五保供养所需经费和实物,应当从村提留或者乡统筹费中列支,不得重复列支;在有集体经营项目的地方,可以从集体经营的收入、集体企业上交的利润中列支。
第十二条 灾区和贫困地区的各级人民政府在安排救灾救济款物时,应当优先照顾五保对象,保障他们的生活。
第四章 五保供养的形式
第十三条 对五保对象可以根据当地的经济条件,实行集中供养或者分散供养。
第十四条 具备条件的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兴办敬老院,集中供养五保对象。
第十五条 敬老院实行民主管理,文明办院,建立健全服务和管理制度。五保对象入院自愿,出院自由。
第十六条 敬老院可以开展农副业生产,收入用于改善五保对象的生活条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对敬老院的农副业生产应当给予扶持和照顾。
第十七条 实行分散供养的,应当由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受委托的扶养人和五保对象三方签订五保供养协议。
入住养老院前注意事项
在选定了养老院后,接下来就是办理入住手续。一般上,养老院会提供住户一份入住流程说明,里面会说明入住前需要办理事宜。住户只要按照说明完成每一个流程后,就可以开始入住。那这篇文章,主要是提醒住户在进行入住流程前后,需要注意的细节。
体检报告
每家养老院都会要求住户到医院进行体检,至于具体作些什么体检,个别养老院会有各自的要求。这里提醒各位住户,最好不要使用以前的体检报告,哪怕是三个月前的报告。毕竟老年人的身体状况日益在变化,三个月前跟三个月后的状况是完全不一样。重新体检,一来可以知道老年人最新的身体状况;二来,万一老年人入住后发生意外,追究起来,这份体检报告可是起了相当重要的依据。
病史
虽说入住前,住户都会经过体检合格后才能被养老院接受。但对于老年人过往的病史,或许已经痊愈,或许体检报告没有写明,这里还是建议家属告知院方,不要隐瞒!这样的话,养老院心里有数,以便能够提供更加贴切的护理服务。
生活习惯
每个人有着自己的生活习惯,尤其是老年人,需要更加长的时间来适应新环境。如果家属能够告知院方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尤其是特别的习惯,这样养老院可以更加了解并帮助老年人迅速融入新的环境、新的团体。
签订协议书
这个是入住前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签订协议书对于住户以及养老院是一个法律保障,万一引起纠纷,协议书就是唯一的法律根据。所以,住户在签订协议书前,必须过滤协议书的每一个条款,任何疑问必须马上提出。一旦签订后,双方就必须履行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个人钱财物品
最后一点要提醒住户的是,入住前必须当面点清所有钱财物品。有些养老院不允许住户携带贵重的物品,否则遗失了就很麻烦。若非得要携带一些珍藏品,那住户必须对此负责,万一遗失了,通常养老院是不承担任何责任的。因此不鼓励住户这么做。
结束语
最后呢,要提醒家属们,将老人家送入养老院后,应该常常跟老人家电话联系,如果能够时时探望老人家,那是最好不过了!不要让老人家产生被遗弃的感觉,让他们度过幸福的晚年是身为子女们的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