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冠英
倒霉“汉奸”曾经是作家
看到贾队长的行头,很难让人想到,这个人曾经是作家。“我当了20多年的熨衣工,因为上学学习不好,退学就干活了。而我的语文老师就住在我们洗衣店旁边的胡同里,每次我都不敢见他,没脸见,很自卑。为了证明自己没那么差劲,就开始不停地写,写了就投稿,开始都是石沉大海。我记得很清楚,我写作的四年后,也就是1987年1月25日,我的一篇文章在《北京晚报》上发表了。抑制不住激动,就赶紧往王老师家跑。”颜冠英回忆当初的感觉是“理直气壮”,终于可以在老师面前抬起头来了!可是当他走进老师家里,没有看到老师,看到的是老师的遗像!那种心情,颜冠英形容百感交集,有心痛,有遗憾,更多的是难过。师母知道他的来意后,把刊登他文章的报纸放在了老师遗像的旁边。
颜冠英证明了自己,老师会在天堂看得见。之后,颜冠英的名字就成了《北京晚报》的常客,间歇写一些短剧,很多获了全国一二等奖,在圈内也小有名气了。
后来,北京人艺表演艺术家韩善续需要一个小品本子,一位朋友就推荐了颜冠英。韩善续一见颜冠英就愣住了,问他的第一句话不是剧本,而是主题之外的“喜不喜欢演戏?”颜冠英做梦都想演戏,怎么会不喜欢?就这样,机缘巧合,他被韩善续老师推荐进了《八旗子弟》剧组,那一年他48岁,正面临着下岗的命运,他说当时“真是怎一个难字了得”,下岗了,又上岗了,而且是自己最喜欢的演员工作,悲喜交加。
“盲流”换来了贾贵
终于当了演员了,却不是颜冠英所能想象的。一米六几的个子,腰围不足二尺,冬天穿着大棉衣满打满算也不足一百斤,这身子骨横看竖看都不像主演,从《八旗子弟》到《小井胡同》,他开始了小配角的演艺生活,不是科班出身又没有师门,配角也不是人人都得到,他靠着自己的努力,别人的提携,大伙的帮衬,几年下来,他参演了不少大家比较熟悉的电视剧,如《宰相刘罗锅》、《来来往往》、《众里寻他千百度》、《梦断紫禁城》、《君子梦》等,在配角圈也算混了个脸熟。
一次偶然的机会,颜冠英参与了英达执导的《候车大厅》,在里面饰演一个盲流,虽然只是一个盲流,却让英达注意到了这个浑身是戏的小配角。颜冠英说:“《地下交通站》里的贾贵是导演给我量身定做的,所以演起来得心应手。”英壮曾经这样评价颜冠英:“他是不用说话,随便在人面前走两步,晃两下脑袋,就能让人笑出声来的喜剧天才。”说起在《地下交通站》里表演,英壮毫不吝惜对他的表扬:“他是我们这部剧形象最‘好’的一个人,我们就是要找一个通过模样、打扮,不出声也能让人喷饭的人来最大限度地丑化敌人,而这些,他显然做到了。”
《地下交通站》之后转正做好人
《地下交通站》开创了以抗战题材的情景喜剧的先河。颜冠英塑造的贾队长在剧中格外出彩儿,颜冠英把一个汉奸的“坏”都演活了,他为自己辩白:“我平常可不是那个样子,我是大大的良民。”提到刚到《地下交通站》剧组,导演嫌他太“精神”,于是颜冠英立马沉默蔫了下来,“这次拍戏用的是三机同时拍,像话剧那样要求,刚开始不是很适应,总是重拍。当我调戏陶虹那场戏,导演说过了的时候,我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了。”
对于60岁的颜冠英来说,拍起戏来比年轻人要辛苦的多,对此,颜冠英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我从小就想演戏,盼了大半辈子,48岁终于当了演员,当然要将以前的日子好好补回来。”虽说演了十几年的戏了,但颜冠英一直拒绝看自己拍的电视剧,“我怕看出破绽,我演的角色几乎都不敢看。”当得知观众非常喜欢他在《地下交通站》的角色时,颜冠英第一次战战兢兢地看了这部剧,“很紧张,里面还有很多失败的地方,比如一些台词应该抑扬顿挫,效果会更好。”
半路出家、大器晚成这些词用颜冠英身上再合适不过了,颜冠英透露,自己刚拍摄了一部电视剧《阳光总在风雨后》,在里面“转正”了,不再是反派小配角,而是有8集戏份的好人,终于翻身了,颜冠英非常高兴,说之后还会塑造不同的角色。
这个演员叫"严冠英
王保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