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山原来的名字是什么?

谁告诉我武当山原来的名字是什么?
2024-12-03 10:50:13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道教圣地--武当山

武当山,古名太和山,相传为上古玄武得道飞升之地,有“非真武不足当之“之谓,故名。是著名的道教圣地,亦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武当山位于十堰市丹江口市境内,面临碧波荡漾的丹江水库,背依苍莽千里的神农架林区,东通历史名城襄樊,西接“汽车城”十堰。景区面积312平方公里。秦汉以后置郡县,以武当为名。东汉末期道教诞生以后,武当山更被尊为道教仙山。

武当山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垂直气候明显,气温随海拔高度递减。全山分3层气候区:高层,即朝天宫至金顶,海拔1200-1600米,年平均气温8.5℃;中层,即紫霄宫至朝天宫,海拔750-1200米,年平均气温12℃;抵层,在海拔750米以下的太子坡,武当山镇等地,年平均气温15.9℃。

武当山胜景,以雄为主,兼有险、奇、幽、秀等特色。有72峰、36岩、24涧、11洞、3潭、9泉、10池、9井、10石、9台。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如金铸玉雕的宝柱雄刺苍天,素称“一柱擎天”。武当山四季风光不同,景色各异,春天山峦滴翠,繁花似锦;夏日风雷激荡,云飘雾绕;金秋林疏叶红,满目清新;冬季银装素裹,冰柱撑天。这些胜景古人称之为“动八景”和“静八景”。登临武当山绝顶,千山万壑尽收眼底,清风送爽,玉宇澄清,飘飘欲仙之感,则油然而生。

武当山人文景观宏伟壮丽,唐、宋、元、明、清历代在此均有建筑,明代最为鼎盛。明成祖朱棣,于明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遣臣率20多万军民夫匠,用12年时间,在均州城至金顶70公里的建筑线上,建成了8宫、2观、36庵堂、72岩庙、39桥梁、12亭台等建筑群。这些建筑均镶嵌在峰峦岩洞和奇峰幽谷之中,布局巧妙,规模宏伟,技艺精湛。

武当山古老建筑群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宏伟壮丽,举世罕见。历代王朝在此大兴土木,规模宏大,工程艰巨,艺术精湛,在宫观庙宇建筑中首屈一指,是“补秦皇汉武之遣,历朝罕见,张宫阙之胜,亦环宇所元。”

武当拳 北宋末期,张三丰在武当山结茅修道,创造了“武当拳术”,刚柔兼蓄,成为一个重要的拳术流派。被称为“武当拳”(亦称内家拳)。“行如蛇,动如羽”的独家风格,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后发制人。因仿太级的阴阳变化又名太极拳。

武当拳术和嵩山少林派的武术齐名。由于此拳以养练功、防身保健为宗旨,且有很高的技击价值,许多海外旅游者,末识武当山而先知“武当拳”之名。 武当武术为中华武术一大名宗,

游览武当山,最终目的地是天柱峰极顶的金殿。攀登天柱峰,要经过二十多里陡峭险峻的山路。森林茂密,庙宇隐现,山岩陡峭,溪水潺潺,路湿苔滑,步步艰难。钻行在大片大片的古柏苍松的大森林里,阳光透过碧绿的,使人产生一种在绿色海洋里潜游的幻觉。

"七十二峰朝大顶"。在起伏的山峦中,众峰拱托着一个直插云霄的大顶---天柱峰。武当山的精华,驰名中外的金殿,就镶嵌在这个主峰的顶端。依山峰的特有地势,一座金碧辉煌的紫禁城,飞崖走壁,十分险峻,城墙长达1.5公里,建于明永乐二十一年(公元1423年),全系每块重达千斤的石块建筑在千仞危崖之上。大岳太和宫就在紫禁城的南天门外,建于明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左右为钟、鼓楼,循阶右下为皇经堂。进南天门,跨入依山开凿的弯曲长廊,越灵宫殿,攀九连蹬,盘旋而上,方可到达金殿。

金殿
是一座铜铸鎏金台阁式的四坡重檐宫殿,全是铜铸部件铆榫拼合焊接成功的,耸立在仅有二十多平方米的山顶上,建于明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殿高5.5米,宽5.8米,进深4.2米。金殿内,供奉着“真武祖师大帝”的鎏金铜像,重达十吨。两旁有金童拿着文簿,玉女托着宝印。水火二将执旗捧剑。这座金殿,经过五百六十多年的风雪雷电,严寒酷暑的侵蚀,仍然崭新迢初,巍然屹立在天柱峰巅。  

站在金顶之上,远眺四方,七十多座奇峰异岭,尽收眼底。凌晨,遥望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极为壮观。二百里外的襄阳城,浮现在蔚蓝色的天边;蜿蜒曲折的汉江,象一条蛟龙游走在群山峡谷之中;碧绿的丹江水库,好似一面银镜,反照出无数峰峦的万道霞光,把武当山装饰成一幅绚丽多姿的天然彩画

紫霄宫

紫霄宫座落在武当山展旗峰下,背倚展旗峰,面对照壁峰。这里群峰山岭环绕,松林翠柏幽深,环境优雅,气候宜人,历来被视为"紫霄福地"。

紫霄大殿是武当山唯一幸存下来的重檐歇山式木结构殿宇,这座在全国屈指可数的抬梁式大木结构的道教古建筑,利用其地形落差,建在三层崇台之上,更显其宏伟壮观,气势轩然。紫霄宫初建于宋宣和年间。

据文献记载,宋徽宗赵佶一次做梦,梦见了"火神",有一方士为他圆梦,说要派水神到南方压镇,才能无忧。于是选中了七十二福地之一的武当山,在展旗峰下为水神玄武建造了这座宫殿,并赐额"紫霄元圣宫"。宋未金兵南下,紫霄元圣宫横遭涂炭。元初,世祖忽必烈利用宗教稳定民心,派官赐印,恢复道教,再次大兴土木,重建紫霄宫,使武当山的紫霄宫成为"国家祈福之庭"。明初,成祖朱棣夺取皇位后,敕令天下,大兴武当。紫霄建成后,赐额为"大圣紫霄宫"。

紫霄宫是宋、元、明、清四朝道教法事活动的重要场所,举办大型斋醮仪式的主要目地是祈求天下太平,皇帝长寿无疆。

紫霄宫大殿楼阁飞檐,雕梁画栋。大殿顶脊上,排列着各种铜质、铁质的飞禽怪兽。宫庭内外,四时花卉,长开不败。初春,绛桃展瓣柳舒眉;仲夏,牡丹芍药竞相妍;秋日,丹桂飘香金菊艳;隆冬,傲寒红梅斗雪天

太子坡
复真观又名"太子坡",相传是净乐国王太子 - 也就是后来的玄武大帝 - 十五岁入武当山修炼时最初居住的地方,又因其意志不坚在返回家的途中,被紫气元君用"铁杵磨针"点化,复又上山修炼,因而得名复真观的。

复真观建于明永乐十年。走进全山最大的由当朝附马都尉亲自题写匾额的山门,只见被人称为"九曲黄河墙"的两条复道夹墙随山势起伏,迥转曲折,遥遥不见尽头。而事实上,这段路的直线距离很近,正因为设计者将墙体设计得曲折蜿蜒,而又高大厚重,使来者走进山门马上感到一种神秘威严和深邃遥远。复真观建筑整体随山势起伏,又随地型错落,形成了一个既变化又统一的建筑整体;置身其内,犹如走进迷宫般。

复真观的正殿神龛中端坐的是全山最大的木雕玄武像。这尊雕琢讲究,涂彩饰金的木雕像距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被国家定为一级国宝。

而复真观里最让人称奇的是高达五层的楼房,楼体全部是木结构,没用一砖一石,高15.8米。五云楼最有名之处就是它最顶层的一柱十二梁,也就是说,在一根主体立柱上,有十二根梁枋穿凿在上,交叉迭搁。这一纯建筑学上的构架,历来受到人们的高度赞誉,因而也成了复真观里的一大人文景观。人们面对古人这一大胆而智慧的杰作,以致于忘了五云楼的原始称谓,把整座楼房都叫作了"一柱十二梁"。

南岩
又名"紫霄岩",因它朝向南方,故称做南岩。它的全称是大圣南岩宫,是武当山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结合得最完美的一处。南岩是武当山36岩中风景最美的一岩,素有"路入南岩景更幽"之誉。人在山中走,如在画中行。南岩宫位于紫霄峰南岩下,由于当年供奉玉皇大帝的大殿被一道士撞倒油灯烧毁,现在只留下一个仿制的玉皇大帝像。绕过玉皇大帝,就见前方已是悬崖峭壁,云雾缭绕,深不见底。左边往南岩宫,右边去飞升崖。

飞升崖是真武大帝得道之处,在此可听到飞流泻瀑,鸣水如雷。沿着悬崖凿开的路走到二仪殿,穿过二仪殿,就到了元朝兴建“天乙真庆万寿宫”,此宫建在悬崖峭壁之上,就像镶嵌在千仞峭壁之间,上接云天,下临绝渊,与南岩浑然一体,真是鬼斧神工!殿内有三清塑像,殿门正对着大名鼎鼎的“龙头香”,绝岩旁伸出一雕龙石梁,长近一丈,宽仅一尺,腾空欲飞,翘首天柱峰,古代工匠采用圆雕、镂雕、影雕等多种手法凿刻的浑为一体的两条龙,龙头上置小香炉,过去有不少香客冒着生命危险上去烧香,俗称雕龙石梁为龙头香。

据记载,在唐朝,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就曾在南岩修道,至今这里还留有他作的一首诗。史书盛赞南岩是"分列殿庭,晨钟夕灯,山鸣谷震"。在这里,把"晨钟暮鼓"用作了"晨钟夕灯",说明了当时南岩建筑布局错落有致,到了晚上,这里的灯火成了别具特色的景观。

回答(2):

武当山,又名太和山,谢罗山,参上山,仙室山,古有“太岳”、“玄岳”、“大岳”之称。

回答(3):

武当山又名太和山、仙室山。位于湖北省西北部, 在十堰市境内, 属大巴山东段。背倚苍茫千里的神农架原始森林,面临碧波万顷的丹江水库(中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取水源头),是联合国公布的世界文化遗产地、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之一、道教名山和武当拳发源地。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方圆400公里。主峰周围方圆30多平方公里之内有72峰, 峰奇谷险, 风景秀丽。

回答(4):

太和山

回答(5):

道教圣地--武当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