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吃糖有坏处吗?

2024-11-15 00:05:23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吃糖有哪些坏处?

回答(2):

晚上吃糖是有坏处的。

晚上睡觉前,大多数人都很少喝水,人体各个器官又大多处在“休息”的状态中,唾液分泌量减少。这个时候如果吃上一块儿糖,糖分在细菌的新陈代谢过程中不断产生乳酸,又得不到唾液的冲刷,乳酸便大肆腐蚀牙齿,令其形成蛀洞,久而久之便会引发龋齿。

扩展资料:

龋病俗称虫牙、蛀牙,是细菌性疾病,可以继发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甚至能引起牙槽骨和颌骨炎症。如不及时治疗,病变继续发展,形成龋洞,终至牙冠完全破坏消失,其发展的最终结果是牙齿丧失。龋病特点是发病率高,分布广。是口腔主要的常见病,也是人类最普遍的疾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与肿瘤和心血管疾病并列为人类三大重点防治疾病。

参考资料:龋病--百度百科

回答(3):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糖变得不可爱了。人们谈糖色变,吃糖要长胖,吃糖要得糖尿病,特别是一些爱美的青年女子,不仅怕吃糖,对吃甜食,甚至于水果也敬而远之。尽量少吃糖,似乎已是而今人们饮食生活的准则。医学家和营养学家的研究证明,人们对糖的这些认识是错误的,吃糖不仅无害,而且有益身体健康。

说起糖,人们自然会想到砂糖、冰糖、红糖及糖果。实际上营养学家说的糖,包括的范围更广。它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生成的一大类有机化合物。糖在生物界分布极广,几乎所有的植物、动物、微生物体内都含有,尤其以植物界最多,约占干重的80%左右。人和动物不能像植物那样“生产”糖,人体内的糖主要是由食物提供。糖由碳、氢、氧几个元素组成,其中的氢、氧比例大多数又与组成水的比例相似,所以糖又被称为碳水化合物。

我们平时所吃的水果糖、红糖、白糖和冰糖,统称为蔗糖。蔗糖只是糖类的一种,其它像淀粉、麦芽糖、乳糖和葡萄糖等都属于糖类。 联合国粮农组织与世界卫生组织在一次研究会后,出版了《人类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的咨询报告。该报告推翻了对糖的种种错误指责,为糖“平了反”。《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曾经建议人们“甜食要少吃”,新修订的《指南》已将这一条删去。

对于糖,现在“平反”的主要是以下几条:

吃糖不会使人发胖 据一些国家的统计数据显示,吃糖少的人比吃糖多的人更易患肥胖症。因为肥胖者常是由于吃脂肪太多,运动太少和营养过剩的缘故,并不是吃糖太多引起的。事实上糖能降低食欲,可避免进食太多。

吃糖不会造成糖尿病 导致糖尿病的因素复杂,它是胰岛功能受损引起的,正常的人吃糖不会引起高血糖和糖尿病。

我国产糖区的人吃糖多。卫生部曾组织专家到广西产糖区调查糖尿病的发病情况,在被调查的11034人中,尿呈阳性的仅10人,又经葡萄糖耐量试验,发现糖尿病的发病率为7.07%。又到非产糖区调查了9261人进行对照,发现糖尿病阳性者60人,又经葡萄糖耐量试验,这些人的糖尿病发病率为10.47%。这些调查和试验都充分的证明了吃糖多少与糖尿病是没有直接关系的。

吃糖不会引发心血管疾病 过去人们认为,糖容易导致冠心病。现医学家证明,这只是一种误解,两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吃糖对血脂也没有不利影响。美国的调查证明,美国20多年来食糖的用量增加了,而死于心肌梗死的人却减少了。

吃糖只是致龋的原因之一 说到龋齿,人们自然会联想到糖。意大利的牙科研究人员对55000多名7—64岁的人进行的检查表明,每天的吃糖量与龋齿是没有关系的,但若不注意口腔卫生,以“粘牙”方式吃糖果会对牙齿造成伤害。 其实导致龋齿的原因众多,吃糖只不过是其中原因之一。

牙科专家指出:防治龋齿应着重氟化处理及口腔卫生,而不是单纯地减少吃糖的摄取量。

吃糖与癌症及微量元素缺乏无关 医学研究证明,癌症与糖也没有联系,相反糖还有益于防癌。吃糖也与微量元素的缺乏无关。在含糖量高的食谱中,只有纤维量的摄取量有所减少。

糖类物质可分为单糖、双糖、多糖。不再水解的糖称为单糖;双糖是二个单糖分子拉起来,脱去一个水分子结合而成的;多糖是由许多单糖构成的。单糖是组成糖类家族的基本单元。单糖最常见的是葡萄糖和果糖,人体的血糖就是葡萄糖,保持人体血糖浓度的相对恒定,对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的活动有重要作用。蔗糖、麦芽糖(饴糖)和乳糖(在牛奶和母乳中存在)为双糖,在人体内能转化为葡萄糖。多糖有淀粉、糖原和纤维素等,都是由葡萄糖构成的。淀粉在粮食中含量丰富,糖原存在于动物肝脏和肌肉中,人体没有分解纤维素的酶,纤维素所含的葡萄糖不能被分解利用。人体只能吸收单糖,双糖和多糖都需经过消化,分解为单糖后,才能被人体吸收。熟淀粉(米饭、馒头)经消化后也能变为葡萄糖。

人在进行一切活动时都要付出热和力气,糖在人体内与氧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能释放能量,人也就获得了活动能力。没有糖,我们就不能活动和劳动,心脏也就无法跳动。人体内贮备的糖原很少,约为300克,仅够半天用,所以人要一日三餐补充能量。

科学家最新的研究表明,糖是生命重要的信息载体。核酸是重要的遗传物质,都含有核糖。蛋白质、氨基酸、脂肪都是由一个个碳原子连接起来的,这些碳链都是糖类化合物分解转化来的。 糖对人体是十分重要的。营养和食品专家指出,人们对糖的误解太深。其实,糖与许多“现代文明病”没有必然的关联,适量吃糖是有利人体健康的。糖是健脑食品,不管是年轻人或者老年人,吃糖都有利于提高记忆力。

适量吃点甜食,可以改善精神状态,也可以提高学习和办事效率。对婴儿而言,吃糖不仅有利于他们的生长发育,对解痛减压也有好处。 奥地利的研究人员认为,跑长途的驾驶员要随身带一些含糖食品,途中适量吃一些,有助于集中注意力。研究表明,吃点甜食,车祸的发生率可减少50%。日本科学家发现,牛奶等食品的钙无法被小肠直接吸收,如果加进白糖,就有助于钙的吸收。 科学家还发现,吃糖可以延长寿命。

北欧地区人均年吃糖40千克,是世界上人的寿命最高的地区之一。这至少说明多吃糖不会影响寿命。

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报告:

爱吃糖果的人,其寿命比不吃糖果的人更长。在被调查的7800名男性中,寿命最长的也是酷爱吃糖果的一位95岁老人。我国江苏省如臬市现有200多个百岁寿星,是著名的长寿之乡。调查表明,大部分百岁寿星的床边都放着糖罐,糖罐里多数装的是冰糖。老人们上床就随意取食。107岁的汤老太太说,她一生最爰吃的零食是糖果,连吃饭也常用糖拌饭。

据有关资料:欧美发达国家的年食糖消费量人均达40—50千克,印度是14千克,而我国人均不到6千克,食糖消费在全世界处于很低的水平。 国际营养学家普遍认为,每人每天宜吃精制糖60克,即全年食用22千克糖是比较科学的,但同时认为,即使人平均消费食糖增加1倍,对健康也无害。然而我国人均仅6千克,差距巨大。食品专家和营养学家认为,就人体健康所需要的糖量来说,我们中国人糖吃得太少了。

回答(4):

  (1) 吃糖过多能使口腔里酸度增加,嗜酸杆菌必然增多,牙齿不免受到腐蚀。幼儿乳齿脆弱,吃糖(特别是奶糖)会使牙的组织疏松脱钙、溶解。吃过多的糖不刷牙或含着糖睡觉更容易发生龊齿。
  (2) 一般糖块只供给能量并无其他营养。饭前吃糖易伤胃吕,糖吃多了,孩子就不想吃饭。牙坏了,咀嚼不力,就吃得很少,当然就会减少对其他营养成分的摄取,因而容易发生营养缺乏,影响健康。
  (3) 有的孩子光用糕干粉加糖喂养,或用甜炼乳冲得很稀(免得太甜)来喂养,由于热量够,孩子也可以显得较胖,其实这种饮食中所含的蛋白质、钙和铁都不足,而且糖太多也影响钙的吸收,日子长了,孩子便出现发育不好、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
  (4) 糖吃多了,胃容易"泛酸",使胃常受刺激而易生胃炎。
  (5) 糖吃得过多可使血中甘油三酯升高,促使动脉硬化,成为心血管疾病的可能诱因。 其实,我们所吃的粮食就含有淀粉(多糖),经消化后可以变成糖,一般不必再额外加糖。当然饭后偶尔吃块糖,或吃点甜点心调剂一下,没有什么害处,但绝不可经常多吃或作为零食。

回答(5):

晚上吃糖,糖在人体内表现为较强的有机酸,它促使胃酸增多,加重胃病患者的疼痛,造成胃溃疡等疾病的发生,减低胃肠的蠕动,造成便秘。 晚上吃糖,在肾脏中产生高浓度的草酸,草酸与钙产生化学作用,生成草酸钙沉淀,就是尿道结石和肾结石的成份。据统计,结石患者多爱甜食。

晚上吃糖可为口腔的细菌提供生长繁殖的良好条件。这些细菌和残糖在一起,能使牙齿、牙缝和口腔里的酸性增加。牙齿经常受酸性侵蚀,就容易引起龋齿和口腔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