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古代曾有一次人口普查,它是在哪个朝代进行的?

2024-11-17 10:49:53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我国是最先搞人口普查的国家,我国明朝搞的“户帖”,西方统计史学者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人口普查。
明朝的“户帖”是一种户籍管理制度。洪武三年(1370年)十一月,明太祖朱元璋派军队协助地方进行了一次人口清查,给每户发了一本“户帖”。帖上首印着“钦奉圣旨”,下面依次填写户主姓名、籍贯以及全家人口数,再下面就是全家其他成员的“花名册”,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与户主关系等,最后一项是“户别”,即属于“军户”、“民户”或“匠户”等。户帖登好后,集中“存转”,封存于户部。各地每年都有要上报一次人员的增减,以便得出全国准确的人中数字。
徽州文书被誉为继甲骨文、简帛书、敦煌藏经、明清档案之后,20世纪中国文献史上的“第五大发现”,现存数量超过30万件册,学术价值丰厚。历史所图书馆收藏徽州文书始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迄今已有14000余件册,是目前国内收藏规模较大且为数不多的公藏单位之一。户帖初为赋税通知,作为一种全国性户籍登记制度的“户帖之制”则创始于明初洪武三年。洪武十四年赋役黄册问世后,户帖遂趋废弃,因此流传至今的数量相当有限。图示的《洪武四年祁门汪寄佛户帖》是洪武四年由户部下发给祁门县民户汪寄佛的户帖,属存世的户帖原件中年代最靠前者,称得上是迄今发现的世界最早的“户口本”。

回答(2):

中国最早的人口统计数字见于西晋《通典》中,称4000多年前的夏禹时,中国共有人口1350万。尽管不少专家认为这一数字并不可靠,但美籍华裔人口学家段纪宪却有独特的“不可知人口数量倒推法”:史学界公认,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较准确的人口普查开展于公元2年,当时全国人口为5960万,以此为逻辑原点,以世界每百年人口增长率约6.6%(适用5000年前—2000年前)为推理参数,倒推出夏禹时的中国人口应为1500万左右,与古籍所载1350万人比较接近,约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我国的人口统计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二千二百多年,早在虞舜时期就出现了大禹为治水而进行的人口登记。《史记》记载“禹平水土,定九州,计民数”。这里的计民数,就是人口调查的意思。当时的人口已达1355万人。春秋时期,齐国的宰相管仲十分重视人口统计。他提出:春天登记,夏天核实,秋天普查,以登记人口的出生、死亡、迁入、迁出的情况。由于他重视人口统计,明国情,知国力,善管理,使齐国成为当时最强盛的国家。战国时期,秦国的宰相商鞅也十分重视人口统计,他认为,要了解国力强弱,不仅要统计人口总数,还要按壮男、壮女,官吏、商人、读书人、残疾人等十三类分别统计,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强国知十三数”。他科学治国思想的实施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进入封建社会后,人口统计制度更完善,方法更科学,数据更准确。汉朝定期调查人口情况,作为课税的依据。据西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二年)调查,全国人口达 5959万人,并第一次完整地记载了全国各州、郡的户数和人口数据。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而人口统计和管理也很严密,当时有“户籍法”和“手实法”,官府每逢年底,令百姓报告年龄及田地面积,编成“乡帐”或“手实”,并据此编造每三年一造的户籍。据唐玄宗天宝14 年(公元755 年)调查,全国人口为5292万人。到了明朝,我国的人口统计制度更加完善。洪武3年(公元1370年),实行了“户帖”制度。,帖中登记的项目有:户的种类、户主的原籍、居住所在地、家里人数、年龄、性别、与户主的关系等。“户帖”的格式和调查项目由户部统一规定,统一印制,发到各州县,并派员按户调查。户帖一式数份,其中一份缴回户部,一份交给本户收执。所以,世界一些人口学家认为,我国明朝时就已产生了近代人口普查的萌芽了。清朝是我国历史上人口增加最快的一个朝代,康熙、雍正年间(1712年以后),先后下诏把丁税并入田赋,以后增加人口,永不加赋,使长期因逃税而隐瞒的人口逐步报实。乾隆6年(1741年)人口总数达14341万人,这是中国人口第一次突破1亿。到光绪34年(1908年)。清朝统治者为了应付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在宣布用9 年时间筹备立宪的清单中,规定了进行全国人口调查。由于资料残缺不全,推算出了1910年全国人口,为36810万人。辛亥革命后,国民党政府于1928 年5月发出了在三个月内进行人口调查的指令。由于方案设计不科学,组织实施混乱,只对13个省进行了调查。据此推算出1928年的全国人口数为47479 万人

回答(3):

西晋

回答(4):

在我国古代曾有一次人口普查,它是在明朝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