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和尚不吃肉?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吃肉的?

2024-10-28 01:03:46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素食之风,古已有之,佛教传入中国之前,就已经十分盛行。古时吃素,倒不是由于当时经济落后,没有肉吃,只好以瓜菜裹腹。而是那时,已经出现了“养、助、益、充”的饮食观念,提倡“五谷为养、五果为助 ”。这在最早的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里就有详细记载。但主要的原因,还是老庄清静无为哲学思想的影响。一大批隐逸的文人,崇尚自然,认为吃肉使人气浊,吃素使人气清。追求清气,极力奉行素食的原则。吃素本是一件好事。但发展到后来,就走火入魔。可见凡事不宜太过。《汉书》里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有个叫周泽的人,餐餐吃素,以致营养不良生病。老婆怪他,讲何苦这样把自己折磨。周泽一听,火冒三丈。马上以“干犯斋禁”的罪名,把老婆送进监狱。“干犯斋禁”,当时可不是小罪,大概和现在的“严重破坏社会秩序”差不多。至于“坐斋不谨”,则要杀头。“坐斋不谨”到底是什么罪?不详细考证,绝对猜不出来。其实好笑得很,不过就是吃素的时候,不小心放了屁。放屁而被杀头,恐怕谁也料想不到。吃素的优良传统,后来竟被从外国传入的佛教,一把抢过去了。和尚原来是可以吃肉的。佛经《戒律广本》写得很明白:佛教没有吃素的规定。佛家禁止吃的,是“荤”。这个荤,不是我们现在的概念,指鸡鸭鱼肉一类的动物食品。我们现在讲的荤,佛教叫做“腥”,而不叫“荤”。佛经里荤字不读hun,要读成xun,熏的意思,指气味熏人的蔬菜,“荤乃蔬菜之臭者”。《梵网经》讲得更具体:“若佛子不得食五辛。大蒜、葱、慈葱、兰葱、兴渠是五辛”,荤就是这五种蔬菜。荤字从草头而不从肉旁,说明荤的原始意义,是植物而非动物,至于荤为什么从植物变成了动物,三言两语说不清。佛教认为吃了荤,耗散人气,有损精诚,难以通于神明,所以严加查禁。有两次,我到庙里吃斋,看到菜里有葱有蒜。可见庙里的和尚,佛经还没有读通。那么多的斋,算是白吃了。和尚可不可以吃肉,是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对待,不搞一概而论。佛教分为大乘与小乘。大乘是一心度人,以自度为度人手段,所以什么肉都不能吃。小乘但求自度不求度人,允许吃三种“净肉”(“三净肉”为“ 一我眼不见其杀者;二不闻为我杀者;三无为我而杀之疑者”)。对于“比丘患病者”,即生了病的和尚,实行人道主义政策,特殊照顾,什么肉都可以吃。如今,印度,斯里兰卡等国家的洋和尚,中国蒙、藏、傣等少数民族的和尚,都允许吃肉。佛教在引进中国的初期,还来不及形成中国特色。所以那时,和尚还可以吃肉。和尚不准吃肉,是在一千四百多年以前,南朝的梁武帝萧衍首先提出来的。在中国历史上,萧衍可以算是最可爱的一个皇帝。他笃信佛教,自称“三宝奴”。想当和尚,想得几乎发疯。竟然先后四次,擅离职守,跑到同泰寺,把身子舍给庙里,去当和尚。一个皇帝,自动放弃一切合法权益,连身体都舍掉,变成了同泰寺的庙产,当然不会再管朝廷的事。可是当时,没有副皇帝,可以在皇帝不能履行职责时,依法代行皇帝的职权。那时又不兴临时任命代理干部,萧衍不驾崩,谁也不能当皇帝。“国不可一日无君”,事情简直麻烦透了。满朝文武,不知开了多少大会小会,进行过多少紧急磋商。讨论来,研究去,惟一的办法,还是只能把皇帝赎回来。于是马上从国库提出现款,找同泰寺洽商有关购买事宜。同泰寺有利可图,当然进行配合。终于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用等价交换的办法,把萧衍收购回来。立即恢复他的人身主权,让他继续担任领导职务。萧衍坚决舍身,怎奈级别太高,还是身不由己。仅仅有利于同泰寺,一次又一次地创收。假如不是无限忠诚于佛教事业的萧衍,换成别人这样做,那只能认定是为了得回扣。萧衍手不释卷,一部《大般涅经》,烂熟于心。经书里规定:“戒杀生”。萧衍想,就杀生管杀生,肯定管不彻底,还是要从根本上抓起。活学活用,干脆不准吃肉!肉不能吃,看你杀生还有什么用?一经决定,立即行动。紧急传旨:臣民提倡吃素。和尚一律不准吃肉。天地神明祖宗,享受和尚待遇。何谓和尚待遇?即祭祀天地神明祖宗的供品,不准再用三牲猪头,统统改成面粉做的猪头猪肉。金口一开,一呼百诺。一时,素食者“天下户口,几去其半”。可见,和尚不准吃肉,完全是萧衍从“不杀生”的观点演化出来的规定

回答(2):

佛经《戒律广本》写得很明白:佛教没有吃素的规定,佛家禁止吃的是“荤”。细心的人会发现“荤”是草字头的而非肉字旁之类的,这说明最开始的“荤”并不是指我们现在所说的鸡鸭鱼肉这些肉类食品。事实上在佛经里面“荤”字不读hun,要读成xun(熏),指气味熏人的蔬菜。
“若佛子不得食五辛。大蒜、葱、慈葱、兰葱、兴渠是五辛。”这是《梵网经》里面的一段记载,从这句话,我们不难看出佛教里面所指的“荤”实际上便是大蒜、葱、慈葱、兰葱、兴渠这五种蔬菜。而我们日常所说的鸡鸭鱼肉这类的肉食食品,在佛教中叫做“腥”而不叫“荤”。再看看现在很多寺庙禁止吃肉,却不禁葱蒜,本末倒置,真是闹了个大笑话。
佛教在引进中国的初期,并没有明确的规定不能吃肉,相反那时的和尚还是允许吃肉的。那么和尚为何不能吃肉呢?这还得从那一千四百多年以前的南朝梁武帝萧衍提起。
历史上的萧衍不仅是个开国皇帝,也是一名虔诚的佛教徒。他笃信佛教,自称“三宝奴”。当一个人对于一种事物过度迷恋时,往往会做出一些让人匪夷所思的行为。想是佛经看多了,以致于萧衍想当和尚想疯了,竟然先后四次,抛弃皇位,跑去同泰寺出家为僧。
正所谓“国不可一日无君”,舍弃一切合法权利,出家当和尚的梁武帝,当然无法再管国家的日常政事。无奈之下,满朝文武商量着只能拿出国库的钱将萧衍从同泰寺里赎回来,以致于南朝梁后期国家日益衰弱。
这样一位痴迷的佛教徒,对于佛经的喜爱自然不言而喻。相传萧衍对于佛经可谓“爱不释手”,硬生生地将《大般涅经》读得滚瓜烂熟。其中对于《大般涅经》里面规定:“戒杀生”,萧衍可谓下足了心思。
为了践行“戒杀生”的规定。萧衍誓断酒肉,不惜立下重誓,写下了“弟子萧衍,从今以后,决心断除酒肉,假若再饮酒食荤,杀害生灵,愿受一切鬼神制裁,将堕阿鼻地狱”的誓言。
由己及人,虔诚的皇帝和尚秉承着“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的原则,势必将“戒杀生”面向全国推广。于是,萧衍下诏:臣民提倡吃素。和尚一律不准吃肉。天地神明祖宗,享受和尚待遇。何谓和尚待遇?即祭祀天地神明祖宗的供品,不准再用三牲猪头,统统改成面粉做的猪头猪肉。
萧衍凭借着皇帝的权威向天下颁行断酒肉,金口一开,自然是一呼百应。从此之后不吃肉的戒规逐渐被佛教尊崇,出家的和尚也乐于奉行,乃至于现在我们一说起和尚便想起了“不吃肉”这个标签。

回答(3):

首先要了解肉的来历。就知道佛教为什么不吃了啊。呵呵呵呵
即然是肉,就说明他是有生命动物的一部分而已。既然佛教提倡不杀生,如果自己还吃的话,不就等于说虽然自己不杀但是叫或教别人去杀了吗?
在回来说佛教不杀生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要培养慈悲心、显现慈悲心。如果连慈悲心都没有还怎么修行成佛呢?
但是不同部派有着不同的诠释:南传佛教有吃肉、藏传佛教也吃肉,唯有汉传佛教不吃肉是汉传佛教三大特色之一。
虽然藏传和南传佛教有吃,但是依原始佛教释迦佛时代的规矩不可以自己主动索取,人家给什么食物吃什么食物(因为过去寺里不起火,到外面托钵乞食。今天的泰国等南传佛教还是这样)。即使今天汉传佛教在家信徒如果不能不吃肉也要吃符合原始佛教释迦佛规定的三净肉,即:自己不杀、也不叫别人为自己去杀、以及不闻这个动物临死前所发出的恐怖叫声。
也就是说:和尚不吃肉的原因是为了培养慈悲心和显现慈悲心。吃三净肉为方便,不吃肉为根本。呵呵呵
阿弥陀佛
另外加一点:有生命且有情感的叫有情或众生;而花草树木等虽有生命,但是没有内心感情世界,所以叫无情。佛教说不杀生对有情言,非对无情言。但是也规定不可以无故损害花草树木的。

回答(4):

你好!
以下文段出自《楞严经》:
“阿难!又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杀,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杀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杀,必落神道:
上品之人,为大力鬼;中品则为飞行夜叉,诸鬼帅等;下品当为地行罗刹。彼诸鬼神,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鬼神,炽盛世
间,自言食肉得菩提路。阿难!我令比丘,食五净肉,此肉皆我神力化生,本无命根。汝婆罗门,地多蒸湿,加以沙石,草菜不生,我以大悲神力所加,因大慈悲,
假名为肉,汝得其味。奈何如来灭度之后,食众生肉,名为释子!汝等当知,是食肉人,纵得心开,似三摩地,皆大罗刹,报终必沈生死苦海,非佛弟子。如是之
人,相杀相吞,相食未已,云何是人得出三界。汝教世人,修三摩地,次断杀生。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二决定,清净明诲。是故阿难!若不断杀,修禅定者,譬
如有人:自塞其耳,高声大叫,求人不闻,此等名为欲隐弥露。清净比丘,及诸菩萨,于歧路行,不蹋生草,况以手拔?云何大悲,取诸众生,血肉充食。若诸比
丘,不服东方,丝、绵、绢、帛,及是此土,靴、履、裘、毳,乳、酪、醍醐,如是比丘,于世真脱,酬还宿债,不游三界。何以故?服其身分,皆为彼缘;如人食
其地中百谷,足不离地。必使身心,于诸众生,若身、身分,身心二途,不服不食,我说是人真解脱者。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也推介您去看这段的前后文段,谈及了杀,盗,淫,妄的。

回答(5):

和尚不吃肉,是从南朝梁武帝萧衍时期开始的崇信佛教的,他下令全国的和尚不允许吃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