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古代的时候有过什么文明或是什么王国吗,详细一点。急!!

2024-10-28 16:19:46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早在距今二三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青海先民即在今柴达木盆地、昆仑山一带活动生息。据考古发掘,众多的古文化遗存证明,青海的开发至少已有五六千年的历史。省境内新石器时代文化灿烂辉煌 ,青海彩陶举世闻名。青海的古文化与羌人及其先民有关。古羌人活动地区很广,西起黄河源头,东到陇西地区,南达四川西部,北至新疆鄯善一带。秦汉时,羌人部落有150多个 ,每一部落有酋长,互不统属,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生产力低下,属原始社会形态 。商周时代形成了羌部落,史称“西羌”。据商朝甲骨文记载,商高宗武丁出兵征伐西羌,青海东部大片地区纳入商朝版图。西周时期,青海与中原地区发生了政治、经济联系。 
  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西汉王朝派骠骑将军霍去病出兵击败河西匈奴,设令 居塞,并在河西设4郡。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汉军征讨河湟羌人,在湟中设“护 羌校尉”,开始经略湟中,筑西平亭(今西宁市)。从此,汉王朝开始了对青海东部的控制 。汉宣帝神爵元年(前61年),赵充国奉命平先零羌杨玉得胜后,罢兵田于河湟,设“金 城属国”,先后设置临羌(治所在今湟源县)、安夷(治所在今平安县)、破羌(治所在今 乐都县)、允吾(治所在今民和县)、允街(治所在今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河关(治所 在今贵德县)7县,青海东部地区正式纳入中原封建王朝郡县体系。三国时,魏文帝黄初三 年(222年),凭依汉西平亭故城,修成西平郡城。古代青海东部属于中原王朝统治,汉时曾设西海郡、河源郡、湟源郡、金城郡,控制了今天的青海贵南、贵德以及西宁和湟源等地,还设立护 羌校尉。
  公元4世纪初,吐谷浑人迁入甘青地区,后向青海境内发展,并建立了吐谷浑国。其盛 时,势力范围东南至四川松潘,北到青海祁连,东到甘肃洮河,西达新疆南部,东西长约1500公里,南北宽约500公里。吐谷浑人自进入青海至唐龙朔三年(663年)亡于吐 蕃止。东晋十六国时,前凉、前秦、后凉、南凉、西秦、西夏、北凉相继统治过青海河湟地区。
  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统一西藏高原,建立了吐蕃王朝。先后兼并了羊同、苏毗、白兰 、党项诸羌,尽得其地。唐“安史之乱”后,吐蕃进一步东进,控制了青海全境,统治近200年。五代十国青海吐蕃部落分散,不复统一。唐末,“嗢末”一度控制河湟地区。
  宋时,角厮罗势力渐 强,以青唐城(今西宁)为中心,在河、湟、洮地区建立了以吐蕃为主体的宗咯地方政权, 臣属于宋。徽宗初,角厮罗政权势力日衰,宋军遂进占河湟地区。崇宁三年(1103年),宋改鄯州为西宁州,是 “西宁”见于历史之始。北宋亡后,金和西夏占有河湟地区,约一个世纪。
  公元13世纪,南宋理宗元庆三年(1227年),成吉思汗进军洮、河、西宁州,青 海东部地区纳入蒙古汗国版图。忽必烈即位初,在河州设吐蕃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管辖 青、甘一带吐蕃部落。至元十八年(1281年)设甘肃行中书省,辖西宁诸州。
  明洪武六年(1371年)改西宁州为卫,下辖6千户所。以后又设“塞外四卫”:安 定、阿端、曲先、罕东(地当今海北州刚察西部至柴达木西部,南至格尔木,北达甘肃省祁 连山北麓地区)。孝宗弘治元年(1488年),设西宁兵备道,直接管理蒙、藏各部和西 宁近地,“塞外四卫”由西宁卫兼辖。明初青海东部实行土汉官参设制度。在青南、川西设 有朵甘行都指挥使司,又在今青海黄南州、海南州一带设必里卫、答思麻万户府等。
  16世纪初,厄鲁特蒙古4部之一的和硕特部移牧青海,一度成为统治青海的民族。清 雍正初年,罗卜藏丹津反清斗争失败后,清朝在青海设置青海办事大臣,统辖蒙古29旗 和青南玉树地区、果洛地区及环湖地区的藏族部落。青海东北部西宁卫改为西宁府,仍沿袭 明朝的土司制度,属甘肃省管辖。

回答(2):

青海是祖国的一个十分可爱的地方。距今约23000年以前,就有人类生活在青海高原上,并创造了灿烂丰富的古代文化。   旧石器时代的文化1956年夏,科学工作者在长江源头的沱沱河沿岸、可可西里等地,发现了一批打制石器。这充分说明早在旧石器时代,唐古拉山地区就有人类活动。1982年,在海西小柴旦湖东南岸,发现了一处旧石器时代的文化层,据考古工作者测定,其年代至少在23000年以前。这是目前已知的青海境内最早的远古文化。1980年,在贵南县又发掘出距今约6000多年的拉乙亥文化,出土文物除石器外,还有许多兽骨和骨器,说明狩猎已是当时主要的生产活动之一。  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青海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发现的很多,最著名的是距今约4000年左右的柳湾文化。在柳湾遗址出土文物30000余件,其中彩陶多达15000余件,这些彩陶造型多变,花纹和图案精美,艺术水平很高。柳湾遗址堪称是一座彩陶艺术的宝库。  1、柳湾文化:柳湾文化早期墓葬中的陶器和装饰品较多,晚期墓葬中生产工具大量增加,表明当时的原始农业和畜牧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晚期墓葬中,主人往往是男性,多侧身直肢;女性紧靠男性,多侧身屈肢,这表明柳湾文化晚期已进入父系氏族公社时期。  2、彩陶盆:1973年秋,在大通县上孙家寨,出土了一件内壁绘有舞蹈图案的彩陶盆。这件彩陶的舞蹈图案花纹极其精美,堪称青海古代文化的珍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盆高12.7厘米,口径28.5厘米;舞蹈花纹图案共3组,每组5人。  3、青铜时代的文化:我国在夏朝时进入青铜时代,跨越商朝、西周,截止于春秋,延续了1600年左右。青海发现的青铜时代文化遗址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是相当于夏、商时期的卡约文化,和相当于西周时期的诺木洪文化。卡约文化主要分布在青海东部的湟水流域及黄南、海南、海北等地区。迄今为止,已发现遗址1000余处,出土文物异常丰富,除大量陶器之外,还有石制、骨制的生产工具。诺木洪文化主要分布在海西的柴达木盆地。出土文物除毛织品残物及铜刀、铜斧等铜器外;还发现了翻地用的骨耜,收割用的石刀,以及定居的房屋和牧畜圈栏。表明当时的人们在冶铜、毛纺织技术方面,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经考古研究确认,卡约文化和诺木洪文化都是青海的本土文化。从经济类型来看,农牧业并举是当时主要的生产活动,在某些地区,以畜牧业为主。根据当时的民族分布来看,这两种文化应属羌人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