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正规中医院针灸科进行治疗,针灸对这种病有特效。
中医确实有冬病夏治,夏病冬治的方法。其中运用最多是“天灸”。
随着夏日的到来,三伏天灸的时间也即将来临。三伏天灸疗法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特有的传统疗法,属于“冬病夏治”, 即在夏天治疗冬天易患、易发作的疾病。 这种疗法是将某些对皮肤有刺激作用的药物制成膏状,敷贴于人体特定的穴位,并持续刺激这些穴位,引起穴位局部皮肤充血,甚至起泡,通过经络的调节作用,以温阳利气,驱散内伏寒邪,调节脏腑功能,既可改善临床症状,又可提高机体免疫力。
一、“天灸”疗法的由来
天灸疗法最早文字记载见于南北朝,即公元420-589年间,它是不用火,不用艾,系用几种中草药研成粉末贴于穴位上,而达到灸治效果的一种方法。明代李时珍于公元1518-1593年编《本草纲目》也介绍了天灸疗法可以截疟。
二、“天灸”疗法治哮喘的历史
文字记载是在清朝初期张璐著《张氏医通》夏日“三伏”中,用白芥子涂法防止哮喘复发,它是古代传统疗法。
三、为何要在“三伏”天贴药?
“三伏”是指三个农历节日,古医书载,伏日必是庚,庚属金,与肺相配,祖国医学认为,寒来暑往,时序变迁,对人体关系至大,《内经》提出,“春夏养阳”可以预防冬天疾病的发生,哮喘、过敏性鼻炎和体质虚弱易感冒者等都属于肺经范围的疾病。
四、天灸的作用原理
利用“三伏”天炎热气候,敷以辛温,逐痰、走窜、通经平喘药物,可以提高药物效能,达到温阳利气,驱散内伏寒邪,使肺气升降正常,温补脾肾,增强机体抗病能力,预防这些疾病的发生。哮喘、过敏性鼻炎是目前难治之症,病程短则几年,长则几十年,且易反复发作,正气虚时易诱发,所以,中医认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因此,病员要有耐心坚持治疗。各地天灸经验认为贴药年限长,次数多,则其疗效高,效果就好,因此要坚持多年“三伏”天贴药。
五、注意事项
贴药处避免挤压,贴药后局部皮肤有轻度灼热感,这是正常现象,一般3-4小时后可将药物自行除去,切忌贴药时间过长。如贴药后,局部灼热难受,可提前除去。贴药后局部起水泡可涂万花油。贴药当日禁食生冷寒凉辛辣之物。并用温水洗澡,忌入冰室。
“冬病夏治”中的“冬病”是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病 变,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这些 疾病虽在夏季少有发作,但其宿根常存体内。“夏治”是指选择 夏天炎热之季,采用适当的药物予以治疗。
因夏季自然界阳气旺盛, 人体阳气浮越,此时对阳虚者用助阳药,或内寒凝重者用温里祛寒药, 可更好的发挥扶阳祛寒、扶助正气、祛除冬病根因的作用,并可为秋 冬贮备阳气,阳气充足则冬季不易被严寒所伤。
“冬病夏治”属于中 医缓则治其本的治病原则。 “冬病夏治”,穴位敷贴治疗咳喘源于清代《张氏医通》中的白 芥子(一味中药)涂法。具体时间选择在夏季三伏是源自“伏者,金 气伏藏之日”之说。
“伏者”指夏季三伏日;因肺在五行中属金,“ 金气”指肺脏之经气。此话是说三伏之日,肺脏气血通畅,药物易于 深达脏腑,是治疗、调整肺脏疾患的最好时机。加之三伏日,人体腠 理开泄,气血趋于体表。
此时进行敷贴治疗最易刺激穴位、激发经气, 使药物有效成分易于汗腺渗透吸收,进入血液发挥治疗作用。有助于 根除体内宿痰伏饮、增强抗病能力、改善体质,是对冬季咳喘发作的 很好预防。
三伏天能起到冬病夏治的效果,全年中阳气最盛的三伏天,人们体内阳气最盛的时机,应用具有温经散寒补虚助阳的蜡疗疗法,通过对经络腧穴的温热刺激,通过中药蜡疗令阳气渗入穴位经络,通过经络的气血直达患处,到达温经止痛、疏经通络、活血化瘀、消肿散结、祛风散寒、除湿止痛、健脾和胃、调节脏腑、益气温阳、升阳举陷、扶正祛邪、调和阴阳等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