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孩子有什么变化?

2024-11-22 23:48:27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随着大脑及身体各器官的发育成熟,生活体验加深,不安和好奇心相互交织,心理极不安定,常常表现为:
  反抗青春期的孩子,反抗性极强。他们常常爱激动,乱发脾气,与大人唱反调,这是因其自我意识开始树立,做事要按自己的意愿办,如果大人稍加约束,就会产生反抗心理。
  理想与现实的困惑青春期的孩子,视野开阔,观察力加强,感受力提高,他们用好奇的目光审视面前的新世界,如发现与书本上所学的有很大差异,就会在理想与现实之间产生困惑。
  劣等感由于自我意识的增强,他们变得经常注视自己,有时只因相貌上的小小缺陷和学业上的小小失败,就自认为低人一等,而把他人看得过高,产生劣等感,变得孤僻。
  自我显示青春期的孩子虚荣心很强,他们穿华丽的服装,在同学中做出哗众取宠的举动,目的就是要显示自己,这种倾向虽是青春期的正常现象,但应加以正确引导,否则易于为了满足虚荣心而走上邪路。
  关心异性由于性激素的刺激,青春期的孩子对异性异游咐常关心。异性成为同学中谈话的中心话题,有的孩子偷偷地阅读性知识书籍,更有的孩子试图建立一对一的男女交际等等。
  鉴于以上原因,首先家长应明白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发生一些变化是正常的,是青春期心理变化在行动上的体现,家长不必过分注意和担心,对孩子的某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和行动不应过分压制。否则就会造成孩子与父母的心理隔阂、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
  更重要的是,父母应充满爱心地去对待孩子。如果父母只是一味地责骂,就会加剧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对立。
  作为父母,应主动找孩子交谈,关心其学习,倾听其理想,并加以赞扬和肯定,建立起孩子对父母的信赖感,在谈话中了解孩子的烦恼和困惑,对症下药,找出消除其烦恼的正确办法。
  (青春期孩子的一般心理特点:)
  进入青春发育期的孩子,除了生理上的变化以外,更主要的表现在心理上的突然变化,具体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1、自我意识在这一时期出现质的变化。青春期的孩子对于"自我"的体验和感受前所未有地清醒。如蚂液果说,儿童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基本是服从成人意见的,那么,青春期的孩子则完全不同了。他们对自己产生了强烈的兴趣,热衷于思考自己的优点、缺点、特点......显得十分“自恋”,同时又经常夸大自己的缺陷,因为自己不够“完美”而沮丧。
  2、独立性增强。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总是希望得到他人的承认和尊重,希望摆脱成人的约束,渴望独立。
  3、感情的变化非常显著。他们既"多愁善感"又"喜怒无常"这常常令我们家长手足无措。感情的多变是与感闷磨物情的深化共同发生的,在这一时期孩子们已经开始产生和感受到许多细腻复杂的感情。
  4、开始关注同龄人之间的交往。同龄人之间的关系是这一时期生活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任何一个青春期的孩子都不可能脱离同龄人的影响,总是将彼此之间的交往与认可看得极为重要。
  5、与成人世界的关系开始变化。青春期的孩子不愿意再像“小孩子”一样服从家长和老师,他们希望获得像“大人"一样的权利,因此经常固执地与父母顶撞。
  6、性意识的萌动与性别角色的深化。无论男孩还是女孩,都非常关心自己性别角色的完美程度、被他人接受和欣赏的程度:够不够帅、是不是漂亮、能不能引人注意等等。都渴望了解异性,希望得到来自异性的友谊,开始憧憬爱情……
  当然,还不止这些。
  所有这些变化和发展都是在进行的过程中,而不是已经完成了的。他们在各方面仍然是不完善、不成熟的:还不可能真正独立,还没有形成相对稳定的个性,还没有成熟的感情世界,还不善于把握真正的友谊,还不能真正与成人平起平坐,还缺乏严谨的思维技能,还不具备真正尝试爱情的条件。
  由于青春期生理、心理变化的突然性、多样性、特殊性,不仅使青少年自己感到茫然不知所措,有时也会让我们做家长的不知如何应付。往往是这一个问题还没有解决,另一个问题又来了。所以多数中学生的家长都感到了累----心累!

回答(2):

青春期的心理可以形容为疾风骤雨期,同学们充满热情和抱负,但又富于理想主义,对现实缺乏了解。由于抱负和理想,同学们好高骛远,想入非非,但是,现实又很容易让其心灰意冷,甚至忧心重重。  青春姿旦期心理健康的七大体现  青春期是从童年到成年的过渡时期,在生理、心理上有许多变化,如情绪容易波动,爱慕异性,兴趣易转移等。同学们的心理是否健康,主要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1.与别人相似  人与人之间都彼迹睁扰此相似。如果一个人的想法、言语举止、嗜好、服饰等,与别人相差太大,则他的心理可能不够健康。  2.与年龄相符  人的行为是随着身心的发育而变化的。各种年龄的人,在想法、兴趣、行为上都有不同。青春期应是精力充沛,活跃好动。  3.善于与人相处  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都是社会的一个成员。一个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在青春期社交范围扩大,在交往中互相取长补短,培养互助合作精神,丰富群体生活经验,锻炼适应他人的能力。  4.乐观进取  情绪愉快表示心理健康。乐观的人,对任何事物都积极进取,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畏惧,即使遇到不幸的事情,也能很快地重新适应,而不会长期沉陷于忧愁苦闷之中。相反,多愁善感、情绪经常忧郁的人,心理上是不健康的。而且,情绪愈低,心理不健康的程度也愈重。  5.适度的反应  每个人对事物的反应速度与程度都不相同,但差别不会太大。如反应偏于极端,他的心理就不健康。  6.面对现实  心理健康的人,都能面对现实。遇到困难,他们总是勇于承认现实,找出问题所在,设法解决。相反,心理不健康的人,由于不能适应环境,往往采取逃避现实的方法。这些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只能达到自我欺骗的效果,久而久之,还会发展成病态。  7.思维合乎逻辑  心理健康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按部就班,有条不紊,专心致志,有克服困难的决心和毅力,而不是三心二意,有头无尾。他们的思维合乎逻辑,说话条理分明,而不是东拉西扯,随说随忘。  五、青春期的主要心理问题及其特征  伴随着身体生理的急剧变化,同学们的心理亦经历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由于心理发展的滞后,个体、成人及他人、社会等的准备不足,青春期似乎成了人生发展道路上的事故多发地段,值得大家深思和认真对待。归纳起来,这一阶段常见的心理和行为问题主要有:  1.身心发展时差错位  在青春期,生理发育迅速成熟,而心理发育则相对迟缓,从而造成人的心理成熟水平、社会阅历积累与急剧的生理成熟不相适应,出现了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相脱离的现象。从而会产生许多心理矛盾:个人要求与依赖关系,自我设计与师长要求,理想目标与现实可能,个人消费与经济能力,意识与社会行为,这种主观上欲求与客观上可能的心理矛盾,引起了他们内心的烦恼与不安。因此青春期容易产生心理不平衡和身心功能障碍,主要表现在对自己身体机能的异常关注以及多某些疾患的过分夸大,即精力完全内投,对自己生理的急剧变化不满意而就极度焦虑,从而主观构想疾病或症状。  2.情绪问题  主要表现在情绪体验强烈而多变,经常失去平早正衡,难以自控,情绪的两极体验瞬息转化,心境低迷。如果负性情绪长期得不到排解,抑郁、焦虑症状持续存在,烦恼与孤独不能释怀,将产生自杀的意念和行为。  3.性别角色混乱  所谓性别角色混乱是指两性在社会文化规定的各自相应的位置和行为规范、模式上的混乱,即通常所说的男孩像女孩,女孩像男孩的现象。男女性别上的差异不仅表现在其生理基础上,亦表现在其社会适应和社会行为上。青春期是男女性别角色分化的关键时期,是男女两性认同其身份角色的关键时期,如处理不慎,将造成男生女性化和女生男性化等问题。  4.人格冲突  由于同学们生理、心理发展的不平衡,使得在心理发展上矛盾重重,产生了人格冲突。如同学们出现反抗与依赖、闭锁与开放、勇敢和怯懦、高傲和自卑并存的现象,在人格特点上表现为逆反、偏执、极端等特点。如不能很好整合人格,将出现人格的冲突以致分裂。  (1)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  同学们在心理特点上最突出的表现是出现成人感,由此而增强了自己的独立意识。如渐渐在生活上不愿受父母过多的照顾或干预,否则心理便产生厌烦的情绪;对一些事物是非曲直的判断,不愿意听从父母的意见,并有强烈的表现自己意见的愿望;对一些传统的、权威的结论持异议,往往会提出过激的批评之词。但由于社会经验、生活经验的不足,经常碰壁,又不得不从父母那里寻找方法、途径或帮助,再加上经济上不能独立,父母的权威作用又强迫同学们去依赖父母。  (2)成人感与幼稚感的矛盾  同学们的心理特点突出表现是出现成人感——认为自己已经成熟,长成大人了。因而在一些行为活动、思维认识、社会交往等方面,表现出成人的样式。在心里渴望别人把他看作大人,尊重他、理解他。但由于年龄不足,社会经验和生活经验及知识的局限性,在思想和行为上往往盲目性较大,易做傻事、蠢事,带有明显的小孩子气、幼稚性。  (3)开放性与封闭性的矛盾  同学们需要与同龄人,特别是与异性、与父母平等交往,渴望他人和自己一样彼此间敞开心灵相待。但由于每个人的性格、想法不一,使同学们的这种渴求找不到释放的对象,只好放在心里。这些心里话,又由于自尊心,不愿被他人知道,于是就形成既想让他人了解又害怕被他人了解的矛盾心理。  (4)渴求感与压抑感的矛盾  同学们由于性的发育和成熟,出现了与异性交往的渴求。比如喜欢接近异性,想了解性知识,喜欢在异性面前表现自己,甚至出现朦胧的爱情念头等。但由于学校、家长和社会舆论的约束、限制,使同学们在情感和性的认识上存在着既非常渴求又不好意思表现的压抑矛盾状态。  (5)自制性和冲动性的矛盾  同学们在心理独立性、成人感出现的同时,自觉性和自制性也得到了加强,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主观上希望自己能随时自觉地遵守规则,力尽义务,但客观上又往往难以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感,有时会鲁莽行事,使自己陷入既想自制,但又易冲动的矛盾之中。  5.人际冲突  同学们在青春期经常会发现处于与父母等成人的冲突之中,代沟问题明显。尤其重要的是,随着异性交往的增加,异性交往问题也日显突出。  6.性心理问题  由于性生理、性心理知识的缺乏,同学们经常产生性困惑、性价值观混乱、性保健意识薄弱、性罪错、性偏差等问题。  如何渡过青春期  1.青春期学生的同伴交往  朋友关系在青春期学生的生活中日益重要。青春期的学生将情感的重心逐渐偏向关系密切的朋友。同学们认为,朋友之间应该能同甘共苦,能从对方那里得到支持和帮助。因此,对朋友的质量产生了特殊的要求,认为朋友应该坦率、通情达理、关心别人、保守秘密。在日常交往中,好朋友之间往往能彼此公开自己认为最重要的、最秘密的事。这种交流对同学们心理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能使同学们通过别人更好地认识到自己内心世界所发生的一切,更好地了解自己。  观点和行为一致,也是青春期学生朋友之间心理接近的重要条件之一。在某些场合,好朋友之间经常要制定出一个一致的行动方针,若违反了方针,就要受到严厉的谴责。能否忠于协议、忠于朋友是衡量友谊的十分重要的尺度。同学们在交友上还有一个多层次的特点,随着志趣和爱好发展越来越广泛,内心生活越发丰富,就越难在一个朋友身上满足自己各方方面的需求。青春期阶段朋友之间的友谊比以后各年龄阶段朋友之间的友谊更直率,更容易被观察到。男生之间的友情强度较大,而女生之间的友情却表现得更温和、更细腻。有了朋友,同学们会表现得更热情、更积极、更富有信心和勇气,能更好地发展各种社会性能力。  人是生活在各种人际关系中的,与他人交往,是人的一种心理需要,社会越先进,人际关系越会显示出其特有的价值。交往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特殊意义。我们要抱着我行,你也行的交友心态。有这种交友心态的人认为自己行自己好,别人也行也好,能宽容别人的缺点,欣赏别人的优点。对自己和对别人都不会追求完美。他容易与人相处,别人也喜欢与这种人来往。那么,与同伴交往中应注意些什么呢?在人际交往中,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交往原则,由此决定如何交往。一般来说,在交往中我们必须遵守真诚、互助、信任和宽容的原则。  所谓真诚的原则是指在人际交往中,各自都能以真实诚恳的态度对待对方,没有一点虚假。要真诚地关心同伴,与朋友相处,必须报以真诚,诚实,这才是受欢迎的人,虚伪、世故的人叫人讨厌,难结良友。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和注意是人的一种正常需要。当一个人感到周围的同学对他十分关心时,他心中更会有一种温暖、安全的感觉,就会充满自信和快乐。既然受到了别人的关心,他也同样会关心别人,这样相互之间就容易有一种友好、亲密的关系。真诚地关心同学要热情,当同伴有求于自己时,只要是正当的,就要尽己所有满足对方的要求,当看到别人有困难时,要主动去帮助、关心和体贴。当然,真诚地关心同学还要无私,尽可能避免给同伴出难题。  所谓宽容的原则是指不苛求别人,不以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人际交往中,要宽容地对待同伴,对他人的利益、行为习惯及不同于自己的观点、见解持谅解态度,并能为他人作出自我牺牲。宽以待人是一个人的美德。当你学会了宽容,你的情操也得到了培养和提高。宽容是现代人应当具有的性格特征,它表现为一个人对别人宽厚、有气量,不计小隙,能宽容异见。生活中充满了矛盾,同伴之间难免有被人误解、被人嫉妒和被人背后议论之类疙疙瘩瘩的事情发生。我们必须宽容别人,礼让别人。  所谓信任的原则是指交往的双方,彼此能相信对方的所作所为,相信而敢于托付。不讲信用的人不值得信任,不值得与之交往。信任是友谊的桥梁,忠诚是友谊的核心。要诚恳地对待同伴,对于朋友的信任,我们万万不可辜负。不然的话,你不仅失去朋友对你的信任,还失去友谊。因此,没有信任的友谊是无法永存的。希望得到别人赞扬是人的一种心理需要。赞扬别人也并非是件难事,因为每个人多少总有些值得赞扬之处。重要的是要诚心地赞扬别人。  所谓互助的原则是指在同学之间的交往过程中,彼此能互相帮助,当一方发生困难时,另一方能鼎力相助,为其提供一切可能的帮助,而决非是有些人理解的互惠互利,我帮了你,你一定要帮我,否则就不是互助。或是只讲义气,不讲是非标准,只要你需要,我就来帮你。甚至不分是非曲直,不顾法制纪律式的帮助。同学们在一些关键的时候,尤其要学会说“不”。人们总是希望别人能肯定自己、迎合自己。因而生活中的“是”比“不”更受人欢迎。人们常有一种忧虑:如果我拒绝了他,就不会继续保持友谊了。于是为了友谊就迁就朋友,在本该拒绝时,没有说“不”。对于自己难以办到的事承诺下来,如果办不到,无法对人解释,更无法取信于人;如果勉强自己去做不愿意做的事,内心矛盾、冲突,情绪不好,无法坦率真诚地对待别人,反而影响了与朋友的和谐关系,甚至会出现令自己后悔的事。拒绝比顺从需要更大的勇气,敢于说“不”是件了不起的事情,这体现了同学们做人有原则,有坚定的意志,遇事有主见,表明同学们能把握自己,对事情能做出判断的意向,做事有信心,不被别人所左右,遇事有头脑;也说明同学们勇敢有个性,更具人格魅力。拒绝是一种艺术,处理得好,还可以赢得朋友的尊重和信赖,加深友谊。我们所讲的互助是要真正为好朋友成长负责,真正做到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同学们还要主动与同伴交往。人际关系是在“互动”中发生联系和变化的。人际关系要密切,彼此的交往是其前提。交往水平高,人际关系就越容易密切,反之亦然。因此,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之余,不妨主动地找同伴谈心,讨论某些问题,交换一些意见,互相传递信息,这些都可以加深对对方的了解和信任。  总之,了解与同伴交往的方法,并不断学习,就能架起一座交往的桥梁,就能找到一条通往成功的坦途。希望同学们在交往中能做到:正确认识自己,喜欢自己;表里一致,不做“两面派”;尊重他人,不损害他人的独立;学会欣赏别人,多看别人的优点与长处;以落落大方的姿态,积极主动与人为友;注意双方不同角色,掌握好相处的分寸;广泛交友,能与绝大多数人交往,包括和自己脾气不一样,思想认识不一样,甚至经常反对自己的人。  2.青春期学生的异性交往  进入青春期后,男女生之间的关系有了新的特点,双方都开始意识到了性别问题,并彼此对对方逐渐发生兴趣。但在最初阶段,从表面上看,同学们并不互相接近,而是互相排斥。到青春期阶段中后期,男女生之间逐渐开始融洽相处。而且在一些男生和女生中,会有一位自己所喜爱的异性朋友。但男女生一般不将这种情感公开出来,在许多情况下,只是一个永久的秘密。因为,随着时间的流逝,随着他们各方面的发展与成熟,随着价值观的不断变化和调整,产生于青春期阶段的这种情感很可能就渐渐淡化下去,甚至完全消失。所以,青春期阶段的爱慕之情是很稚嫩的,缺乏牢固的基础。但是,只要处理得当,控制在相当有限的程度内,这种感情也有一定的意义,因为它可以促进同学们努力完善自己。然而,如果这种关系无限度地发展,就会妨碍同学们的正常进步。  异性间的相互吸引、交往而产生的愉快,是一种良好的、积极的情绪体验,可以激发人的潜能,使人敏捷活跃、奋发向上。同学们该如何利用这种客观效应呢?第一,性格发展上取长补短——如女生要学习男生不拘泥细微末节、不计较得失的豁达;男生要学习女生的灵活、委婉、仔细的长处。第二,提高学习效率——如男生思维偏重抽象化、概括化;女生偏重形象化、细致化,在学习研究中可以互相启发、讨论而触发智慧的火花。第三,增强自我评价能力——青春期的学生特别重视异性对自己的评价。第四,培养良好气质——青春期的学生都希望能以自己的某些特点或特长受到异性的青睐,从而形成好的男子汉的气质或优秀的女性气质。如果男生变得果断而不武断,沉着而不呆板,刚毅而不鲁莽;女生变得健美而不轻浮,沉静而不寂寞,淡雅而不花哨。  男女生交往应坚持两条原则,首先,提倡集体交往,既要反对“男女授受不亲”,又要坚持男女有别的原则,同学们应着重培养集体友谊,避免男女同学之间一对一的密切关系,特别是不要和校内校外的异性私下约会。其次,要提倡文明交往,男女同学在一起活动,互相尊重是最为重要的,轻佻的语言和行为是缺乏教养的不文明表现。在交往中还要注意合适的仪表,穿着打扮不要过于成人化,而应保持青少年一种奋发向上的朝气。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同学们可以做到两点:一是学会选择,二是保持风度。  首先,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世界也是绚丽纷繁的,而同学们的心却是稚嫩单纯的,所以一定要有选择的与异性交往。  (1)选择正确的对象  兴趣相投,性格相符使人们有缘成为知己,人品的好坏更决定交往的质量。由于同学们的社会经验不够,判断力、自控力不强,往往经不起诱惑而受骗上当,甚至误入歧途。如果同学们对对方人品把握不准时,不妨听听父母和老师的意见。  (2)选择健康的内容  健康的交往内容有助于男女生发挥各自的长处,提高交往能力,使身心愉快而健康的发展。反之,如果只追求某种刺激,满足一些不健康的欲望,那么,不仅会影响学业,甚至身心遇到摧残,后果不堪设想。  (3)选择适当的场合  青春是美好的,也是短暂的,异性交往毕竟不是生命的唯一和全部。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所以交往要把握分寸、把握住“度”,不能沉缅于其中。另外,由于同学们的心智发展还不成熟,面对种种诱惑往往不能自我把握或无法抵抗,所以要选择恰当的场合,不适合青少年交往的场所不要因好奇而涉足,应该多在学校和其他青少年活动基地开展异性交往。  其次,异性同学的交往要有风度。男女生在交往时衣着要符合学生的身份;交往中要掌握空间分寸;双方交流时,语言表达要得体;女生在交往中要举止端庄、稳重、得体、适度;男生要注意,不要动手动脚,要从容大方。  3.青春期学生的亲子交往  青春期学生与父母的关系开始疏远。进入初中意味着向童年告别,急剧的身心变化打破了童年和平安宁的内心世界,初中学生的显著特点就是“变”,生理、心理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随着社会生活实践的增加,活动范围和知识领域的扩大,同学们的自我意识逐渐成熟,求知欲、独立意识、自尊心和成人感逐渐增强,开始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评判事物。  (1)同学们和父母之间彼此缺乏沟通,有了距离感  与儿童依赖父母相反,进入青春期后,同学们想摆脱过去的那种依存关系,从父母那里求得独立。幼时与父母的亲密接触,父母的过分溺爱、亲密接触和宠儿地位,开始使同学们感到浑身不自在、不舒服,这会引起同龄人的嘲笑,要克服依赖感,因此开始与双亲疏远。两代人彼此缺乏沟通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在都市化的社会中,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父母和子女各自奔波忙碌,在一起相处的时间很少。同学们不愿与父母交流思想,在生活中遇到了问题,愿意与同龄人讨论,或是写进自己的日记,父母不再是谋士与朋友,同学们希望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及父母的帮助。  (2)心理上的成人感  同学们有了自己独立的见解,希望获得独立、争取自由的愿望开始变得十分迫切、明显,希望独立思考,渴望摆脱成人的监护、控制、束缚,生活上不愿受父母过多的照顾或干预,渐渐对父母的反复叮咛、包办代替产生厌烦的情绪。同学们觉得自己已经是一个大人了,应该和成年人一样,拥有独立自主的权利,讨厌父母过多干涉自己的“隐私权”。  (3)代沟形成  年轻人有自己的世界,有自己判断事物善、恶、美、丑的标准,喜欢模仿,容易激动、崇拜,也喜欢标新立异。父母和老师的观点不再是一贯正确的金科玉律,渐渐与父母的关系不像小时候那么亲密无间了。同学们为了表示自己能独立自主,不想完全受别人摆布,会常常故意与父母作对,即使明明知道父母的话在理,也要自觉不自觉地顶撞。这种追求独立的愿望和意识是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但由于同学们很难顾及父母的想法和心情,经常与父母的关心、干涉发生冲突。  (4)怀疑、挑战父母的权威  同学们不再像小时候那样对家长完全依赖、依附和崇拜,不加怀疑地对家长表现出信任和尊重,尝试着用自己的标准去看待周围的一切,包括父母。同学们随着接触范围扩大,知识面的扩展,内心世界丰富了,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与父母的价值观有时不同,当遭遇父母反对,得不到理解时,就会在同龄人中寻找共鸣,父母也就变得不那么亲近了。  (5)逆反心理和对抗行为  同学们对父母的管教产生逆反心理和对抗行为的现象日趋增多,有时即使是父母出于善意的做法,也会遭到同学们的排斥。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有三种:好奇心、对立情绪和心理需要。同学们往往会当面顶撞;一言不发,内心不服;你说你的,我做我的。  (6)独立性与依赖性  同学们的独立意识虽然十分强烈,但由于其社会经验、生活经验的不足,各方面不成熟、不完善,经常碰壁,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还只是在萌芽阶段,在需要与实际能力之间尚有很大的距离。再加上经济上不能独立,父母的权威作用又强迫同学们依赖父母,同学们的行为充满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复杂。  (7)与父母冲突  大多数同学与父母的冲突是由于心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所有的人际关系中,出现冲突是非常自然的,因为每个人的需求和看法并总是一致的。在同学们与父母的关系中,重要的不是避免冲突,而是当冲突发生后,如何化解冲突。同学们开始有了自己的见解,愿意自己解决问题,不依赖成人。但意见常常并不正确,看问题片面,易于偏激,认为好就一切都好,坏就一切都坏。在处理一些问题时,不管是否真有道理,固执地坚持自己的意见。可以独立完成某些工作,但在独立工作中一旦受到挫折或失败,便会心灰意冷、自卑、自责、不再继续努力。  从人的成长过程来看,青少年在小时候一般不会去考虑父母的教育、职业、出身、品德等情况,他们一般都相信父母,依赖父母。可是到了青春期,生活环境扩大了,父母不再是孩子心目中的英雄,所以这时候青少年可能会觉得朋友比父母更了解自己,而父母常常不能理解自己,墨守成规、跟不上潮流,加之这时期的青少年自我意识已觉醒,十分渴望独立,但他们在经济上还是依赖父母,生活上离不开父母照顾,自己在外界又面对许多问题和困惑,如学习成绩、考试压力,与同学矛盾,对异性好奇等等,因此常常情绪不稳,有挫折、自卑、不安和无助感,这一切都会让同学们滋生逆反心理和敌对态度。  所以,在与父母相处上,同学们要注意:首先,时刻提醒自己珍惜父母的爱心和关怀,对同学们来说,天下爱你们的人莫过于父母,父母总是处处为你们设想,不惜牺牲自己,即使父母想法与你们不一致,做法欠妥,也必有他们的良苦用心。其次,要主动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意愿与想法,消除潜在的误解;学习选择适当的时间和地点与父母交谈,对父母态度要谦恭,不要任意发脾气;尊重父母的建议和指导,当与父母出现冲突时,要主动寻求父母谅解。  同学们还应主动与父母沟通。随着同学们的长大,与父母亲人的心理距离逐渐拉大,常嫌父母罗嗦,嫌父母对自己管头管脚,毕竟自己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和打算,父母可能不接受这样的想法,而在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上有所偏颇。作为孩子,为了求得父母的理解,应该主动与父母沟通,经常对父母说学校里、班级里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事情,让他们与自己取得情感上的共鸣。父母对自己的批评如果是对的,就应该承认错误,迅速改正;如果对自己的批评是没有根据的,又听不进自己的解释,不妨将此事先放到一边,等到父母情绪状态好的时候再予以指出;如果口头上说不清,可以通过书信形式与父母交流。  在与父母的沟通中同学们可以使用同理心的沟通方式。它的特点是能设身处地理解对方的地位、心情、处境,但不放弃自己的正确见解。使用的语言要能肯定对方的好意与良苦用心,讲话语气不伤人,心平气和。同理心沟通方式抱有的想法应该是尽管听起来令人不太舒服,但知道是为自己好。如认为父母有不当之处,可在适当场合交换意见。在行为上,同学们应该对父母恭恭敬敬,有礼貌,面带笑容。在策略上,第一,求同,即寻找与父母的共同之处,努力去理解父母;第二,存异,即允许保留自己的不同意见。  人际交往发展过程是由简单到复杂。在成年之前,父母是长辈中跟孩子关系最密切的,对孩子影响也是最大的人。许多心理疾病的最先起因也多是由于家庭对孩子的影响。许多心理专家认为,父母的态度、行为造就了成长中的孩子以后的个性模型。青春期开始,父母仍然是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这虽然与父母的教养方式和家庭氛围有着很大的关系,但父母对孩子能否带来积极影响在青少年自身能否主动与他们处理好关系上也是非常重要的。  4.青春期学生的师生交往  对青少年来说,教师是除了父母之外与他们接触最多的成年人,师生之间的互相影响对老师,尤其对学生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可是,与小学生不同(小学生一般对老师言听计从),到了青春期的学生,他们自己对事物和对人都逐渐有了独特的看法和评价,他们开始会以批判的眼光来评价老师,并且有时会表现出对部分老师的崇敬而对另外部分老师的排斥甚至反感。如何用自然,正确的态度与老师相处好,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所以与老师相处中要注意:  一方面要知道老师与其它成年人一样既不是完美的,也不是万能的。作为学生,要有意识的调整好自己对教师的看法,如果因为不满意教师的性格或是过度崇拜老师都会影响自己知识的学习和健全人格的形成,有了对教师正确的态度,才能认真听取教师作为一个年长者和学识丰富者对自己知识的教导和为人之道的指导,通过不断向老师学习来充实自己、提高自己。  另一方面要知道师生关系是平等的,作学生的如果对老师敬而远之,就会失去许多与老师相互沟通的机会,实际上一般教师都是愿意和学生建立亲密信任的关系。所以,青少年学生不要总是被动地等待教师来关注自己,而是可以主动去和老师作交流,探讨课业上的疑问,也可以谈些内心的想法和学习的心得,以便及时得到老师的教导。  最后,同学们还要学会敞开自己的心扉。向老师袒露一个“真实”的自己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真诚地袒露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同学们可以充分展现自己的才华,可以让老师、同学进一步了解你。对于那些不便当面提及的悄悄话可以用周记的形式来敞开内心世界。

回答(3):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这个时候叛逆行比较强,喜欢按照自己的意愿处事,所以需要对其有更严格的管理他在这时会对你的坦帆管理产生厌恶,甚至爆粗,不要管,一定加强管理。因为这个时候是对其今后影响最大的时间。

孩子的大脑与个器官基本开始发育,有些器官甚至发育接近成熟,所以饭量大信燃会很大。身高很会长的很快,所以也需要在这个时候控制营养。

性格开始变化,学会观察事物并学会成为自己,这个时期是孩子脑子最聪明的时候所以也需要在这个时候加强孩子的脑力训练。并增加孩子的与外界的接触力。这个时候孩子学什么都能很快学会。

孩子思想的成熟,需要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孩子会有很多疑问。滚虚

回答(4):

处在青春期的孩子往往做事静不下心,烦躁,有点叛逆,有时会和父母发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