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为什么反坦克导弹不能像空空导弹一样,发射后不管呢?为什么我们不发展类似主于M2、美洲狮

2024-12-05 01:17:31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第一,反坦克导弹的制导方式分为四代。第一代的典型代表就是法国的SS-10、毛子的AT-3,都是射手观测目标,然后通过导线调整导弹飞行姿势,直至最后命中目标。第二代的典型代表是美国的陶式,法国的米兰,瞄准方式由原先的目视观测判断改为红外探测和跟踪,但姿态调整指令仍通过导线传输。第三代的典型代表是老美的地狱火,采用激光半主动制导,取消了导线,提升了导弹的飞行速度。第四代也就是最新的反坦克导弹,如美国的标枪、以色列的长钉,都具有发射后不管功能。其装备了具有记忆功能的红外热成像系统,发射前,在锁定穆标时,目标形状数据就被自动记录下来
相对导弹运动速度而言,坦克可视为静止目标,导弹自动飞向原先设定区域,到达区域后,红外导引头自动搜索,将探测到的目标和储存信息进行比对,然后攻击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非制冷型红外成像导引头随之出现,省去了原先沉重且娇贵的制冷设备,使导弹射后不管成为现实。
但这种导弹普及性不高,原因就在于成本因素。算下来一发导弹的成本也要5-10万美金,如果对方的坦克不是最新的三代坦克的话,打起来效费比就不高了,这也就是TG为什么攻克了这一技术却没有列装类似导弹的原因

第二,发展什么样的战车和作战目的和作战思想以及装备体系的通用性有关
TG的04步兵战车的底盘实际是一种通用底盘,还用于双35自行高炮、155自行榴弹炮等大型设备,大大降低了装备的费用和后勤保障难度,是一种成功的底盘
从作战思想角度上看,老美的地空一体化高度成熟,火力往往依赖体系,单一节点的打击火力要求不高,所以装上25毫米链炮就够了,遇上敌人可要求其他火力单元支援
而TG不一样,虽然开始了网络中心战的考虑,但更强调单个节点的火力强度,所以参考了BMP3的火力系统
另一方面,在TG的作战条例中,步兵战车的功能和坦克类似,为此必须强调火力

第三,埋头弹的确性能优异,但成本比较高
主要原因在于药室尺寸和原先有所差异,必须进行修改。一旦初始设计修改,那么必须重新进行工艺设计、改进设备,成本比较高。另一方面,如果这么改了,既有的库存弹药就无法使用了,必须报废,成本过高
所以,在当前反装甲作战要求不迫切的情况下,埋头弹不那么受欢迎
类似案例不妨去看一下当年M1步枪的设计过程,一开始理想口径是7毫米,但被陆军以无法使用既有弹药,成本过高为由否定了,最后只能改成和库存弹药匹配的7.62毫米

回答(2):

第一代导弹需要射手同时瞄准目标并控制导弹,已被淘汰;正在服役的主要是第二、三代及其改进型,它们只要射手瞄准目标或以激光器照射目标即可;第四代绝大多数正处于研制中,就是所谓发射后不管
首先我们看一下为什么空空导弹可以发射后不管
是使用主动雷达导引头或者红外热成像导引头 一种是用雷达搜索目标 锁定并摧毁
还有种是追踪热源
其实发射后不管 也就是红外制导的反坦克导弹已经服役
以色列拉斐尔公司近日公布了新研制的非视线型(NLOS) “长钉”反坦克导弹的部分数据,最大攻击距离是原有型号的3倍以上,采用红外导引头,可装备直升机、地面战车和舰艇。原有的“长钉”系列反坦克导弹的最小攻击距离为200m,最大攻击距离为8km,而非视线型的最大攻击距离可达25km。
接下来说中国的ZBD-04也就是中国版的BMP3其实这两种战车 从血缘上是相同
看一下俄系步战车的优势,除俄制BMP-3型步兵战车外,目前世界上现役的所有步兵战车均采用发动机前置布局,空出车体后部空间以容纳步兵。然而,这种布局存在明显瓶颈,即发动机前置需要在车体前部设置进排气格栅,且面积不能太小。此举无疑极大削弱了对步兵战车至关重要的车体前部防御。反观美制M-2“布雷德利”与英制“武士”系列步兵战车,其车体前装甲均因面积较大的进排气格栅而出现大量大面积开口,即使在战时加装大量附加装甲也很难保证对车体前部的全面防御。
也就是说中式和俄式更加强调防御性能
但的确像04式和先进步战车还是有差距的 比如没有加装主动防御装甲 没有遥控武器站
因为是小炮塔 升级能力也比较低 总而言之比起97式 无论是装甲布置和对发动机位置的考虑都是有进步的
埋头弹又名嵌入式弹药 其实已部分装备到部队 比如阿雷斯ARES公司生产的XM274式75毫米带自动装弹装置的高射速加农炮 但其也有先天的缺点 炮尾和药室密封问题 但不得不说其的体积和射速可以弥补一切
现在埋头弹的最主要问题还是在技术上 说白了就是技术还不成熟 成本也要相应增加 因为和传统弹药装药方式不同 是将发射药包裹在战斗部上 所以肯定要建立一套新的生产线 相当于整个后勤补给要更新
望采纳!!

回答(3):

回答第一个问题吧。
现在导弹的制导识别方式是通过图像处理来实现的。
空空导弹,因为天空背景单纯,图像处理相对比较简单,较为容易实现发射后不管。
反坦克导弹因为地面背景太复杂,很难实现发射后不管,一般由射手控制。

回答(4):

首先明确一点,空空导弹大部分都是发射后要管的,即便是最新的格斗导弹,也不是任何时候都可以发射后不管。中距离空空导弹无论如何宣称可以发射后不管,如果发射后不管命中率必然大大降低,实战中没有飞行员会白痴到发射后不管,导弹自身的制导能力永远有限。其次,反坦克导弹和其他任何导弹也是一样的情况,发射后不管虽然可以提高发射平台的安全性,但是没有发射平台或者其他平台的数据和制导,命中率会受影响,更容易受到干扰,作战灵活性很差。当然,要做到发射后不管,射程短的反坦克导弹还是很容易的,很多反坦克导弹早就能做到了。
至于步兵战车的问题,我想M2 和美洲狮是两种完全不同类型的,M2 还是中规中矩的步兵战车,美洲狮则可以算是重型步兵战车了。BMP3 则更是另类,完全牺牲防御力和上下车方便性来提高火力。就看你怎么选择了。BMP3其实一点都不全,不说装甲防御薄如纸片,即便是原定对付坦克的100毫米的滑膛炮,无论是穿甲弹还是炮射导弹,对于现代主战坦克的主装甲都没有任何威胁。我们也没有搞BMP3,而是借鉴了其炮塔设计了不同用途的战车。
埋头弹的好目前还仅限于35毫米40毫米这类中间口径的机关炮,其原理注定了目前大口径炮弹用不了,而小口径炮弹即便花了很大代价用上去,对于威力的提高也很有限。成本问题一旦大规模应用可以迅速降低,技术上目前已经没有问题,40毫米埋头弹的前身其实美国和德国80年代就开始搞了。

回答(5):

成本问题 我们中国战车坦克 才多少钱 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