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女,985本科,top2学校读博士,这个过程也发了一些SCI,被一些老师认为是搞科研的好苗子。一路走来,个人感觉是轻松并且享受这个过程。周围一些人说读博士很艰难,我个人的意见是目标很重要,搞科研遇到死胡同,或者文章被毙的时候,不要自己死扣,多去请教有经验的人。我刚到博士实验室的时候,实验室的工程任务很重,几乎没有时间搞科研,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研究方向,那时候天天熬夜,挤了时间投了两篇论文却接连被毙。气馁了一段时间后,我的策略是去积极的找有经验的老师,或者外校的师兄师姐,或是给已发表论文的作者发邮件。其中去找一个校内老师请教的时候,可能正好赶上他心情不好,直接被赶了出来,当时我在楼梯上哭了一会后,又去找下一个老师。就这样,结合审稿专家的意见,一点一点理清了文章的思路,后面发起来也一点点容易起来。除大牛外,每个人读博士都会困惑和迷茫,不要被这种情绪左右太久,积极的找出路吧。
我是工科女博,土著985读了8年,至今还没毕业,今年文章勉强够了,但大论文写不出来,工作找是找了,但看着毕不了业的情况,可能也是要泡汤了。压力,我一个心那么大的人,头发都不剩几根了,我觉得光说大小,真不足以形容。是那种有时候真会静下心来想一想,到底去跳楼和继续读,哪个更容易点。唯一安慰的是,期间老妈给卡里打了钱,虽然不多,但读博期间够生活了,其实我也没怎么动,毕竟也没时间花。我坚持这么久,就是抱着一点念想,就是钱没花完,人不能死。
现在有些social science的学科,(不是文科,文科是literature),其实就是在搞数理数量,原本理科出身的还好,文科出身的真是没法混。我自己数理基础其实还算扎实,但博士搞论文期间,那种难受——虽然有各种软件使用手册,按着人家做的也能一步步做出来,但你自己知道自己是不懂的,搞出来的东西似是而非,看起来很高深,其实什么玩意儿。但是为了毕业,发表文章,胡乱扑腾,各种绝望地到处找出路,每天茫然懵懂又焦虑。导师有门路的会比较好,在导师的帮助下高级别刊物发表一篇,然后毕业论文过了就可以了。博士选导师非常关键。
我敢说社会科学百分之八九十搞数理的都没搞通透,国家top2学校大牛编的数理的一本经典教材,我也看了视频,其实基础也是不通的,他都不敢较真儿不敢推导。当年我的同学,有些数理也是看起来溜得不得了,其实根本都不对(因为狭路相逢,我毕业论文得了优秀)。有了工作以后比较没有压力,就自己重新看基础教材,从最根本的高数概率论统计矩阵运算看起,发现还是得看美国声名在外的经典教材——一门学科,发源地在哪里,就要看哪里的书。关于科研,熟练跟精通才会带来真正的热情跟热爱,而这需要大量时间精力的投入
最痛苦是没有人懂你的痛苦,别人觉得你无病呻吟,自己在痛苦的泥沼里不能自拔。通俗地形容一下应该是,大家都在挖金矿,一起的三天打鱼 两天晒网的随手一挖挖到大金矿了,一起的夜以继日的到处挖总算苦尽甘来挖到金矿了,只有你一个倒霉蛋,夜以继日什么都没挖到,倒是给自己挖了个大坑,怎么都蹦不出去了。在黑夜里走钢索,不知道什么时候是尽头,还随时可能被吹落,就是这种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