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enku.baidu.com/link?url=uACLkb7h5KK-6RZccnCLRcJ3MMB8InAG2zSmWs8hfG6q8kT18dZW6blmWtAWykU3heRNwpcVReSfL1Jfmo1Eh-j2Q2FBnyiDXnUQ0YWNP6q
百度上有很多,这个是广东的。
2013年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数学试卷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30分)
一、 选择题:
1.比0大的数是( )
A.-1 B. C.0 D.1
2.如图所示的几何体的主视图是( )
A. B. C. D.
3.在6×6方格中,将图①中的图形N平移后位置如图②所示,则图形N的平移方法中,正确的是( )
A. 向下移动1格 B.向上移动1格 C.向上移动2格 D.向下移动2格
4.计算:(m3n)2的结果是( )
A.m6n B.m6n2 C.m5n2 D.m3n2
5.为了解中学生获取资讯的主要渠道,设置“A:报纸,B:电视,C:网络,D:身边的人,E:其他”五个选项(五项中必选且只能选一项)的 调查问卷,先随机抽取50名中学生进行该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的结果绘 制条形图如图,该调查的方式是( ),图中的a的值是( )
A.全面调查,26 B.全面调查,24 C.抽样调查,26 D.抽样调查,24
6.已知两数x,y之和是10,x比y的3倍大2,则下面所列方程组正确的是( )
A. B. C. D.
7.实数a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 )
A. B. C. D.
8.若代数式有意义,则实数x的取值范围是( )
A.x≠1 B.x≥0 C.x>0 D.x≥0且x≠1
9.若5k+20<0,则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4x-k=0的根的情况是( )
A.没有实数根 B.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C.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D.无法判断
10.如图,四边形ABCD是梯形,AD∥BC,CA是∠BCD的平分线,且AB⊥AC,AB=4,AD=6,则tanB= ( )
A.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8分)
11.点P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PA=7,则PB=______________.
12.广州某慈善机构全年共募集善款5250000元,将525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___________.
13.分解因式:x2+xy=_______________.
14.一次函数y=(m+2)x+1,若y随x的增大而增大,则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 .
15.如图,Rt△ABC的斜边AB=16,Rt△ABC绕点O顺时针旋转后得到Rt△A′B′C′,则Rt△A′B′C′的斜边A′B′上的中线C′D的长度为_____________ .
1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为坐标原点,点P在第一象限,⊙P与x轴交于O,A两点,点A的坐标为(6,0),⊙P的半径为,则点P的坐标为 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9小题,满分102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9分)
解方程:x2-10x+9=0.
18.(本小题满分9分)
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O,AB=5,AO=4,求BD的长.
19.(本小题满分10分)
先化简,再求值:,其中
20.(本小题满分10分)
已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如图),把△ABD沿对角线BD翻折180°得到△A′BD.
(1)利用尺规作出△A′BD.(要求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
(2)设DA′与BC交于点E,求证:△BA′E≌△DCE.
21.(本小题满分12分)
在某项针对18~35岁的青年人每天发微博数量的调查中,设一个人的“日均发微博条数”为m,规定:当m≥10时为A级,当5≤m<10时为B级,当0≤m<5时为C级.现随机抽取30个符合年龄条件的青年人开展每人“日均发微博条数”的调查,所抽青年人的“日均发微博条数”的数据如下:
11 10 6 15 9 16 13 12 0 8
2 8 10 17 6 13 7 5 7 3
12 10 7 11 3 6 8 14 15 12
(1)求样本数据中为A级的频率;
(2)试估计1000个18~35岁的青年人中“日均发微博条数”为A级的人数;
(3)从样本数据为C级的人中随机抽取2人,用列举法求抽得2个人的“日均发微博条数”都是3的概率.
22.(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 在东西方向的海岸线MN上有A、B两艘船,均收到已触礁搁浅的船P的求救信号,已知船P在船A的北偏东58°方向,船P在船B的北偏西35°方向,AP的距离为30海里.
(1)求船P到海岸线MN的距离(精确到0.1海里);
(2)若船A、船B分别以20海里/小时、15海里/小时的速度同时出发,匀速直线前往救援,试通过计算判断哪艘船先到达船P处.
23.(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为坐标原点,正方形OABC的边OA、OC分别在x轴、y轴上,点B的坐标为(2,2),反比例函数(x>0,k≠0)的图像经过线段BC的中点D.
(1)求k的值;
(2)若点P(x,y)在该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上运动(不与点D重合),过点P作PR⊥y轴于点R,作PQ⊥BC所在直线于点Q,记四边形CQPR的面积为S,求S关于x的解析式并写出x的取值范围.
24.(本小题满分14分)
已知AB是⊙O的直径,AB=4,点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运动,点D在⊙O 上运动(不与点B重合),连接CD,且CD=OA.
(1)当OC=时(如图),求证:CD是⊙O的切线;
(2)当OC>时,CD所在直线于⊙O相交,设另一交点为E,连接AE.
①当D为CE中点时,求△ACE的周长;
②连接OD,是否存在四边形AODE为梯形?若存在,请说明梯形个数并求此时AE•ED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5.(本小题满分14分)
已知抛物线y1=ax2+bx+c(a≠0,a≠c)过点A(1,0),顶点为B,且抛物线不经过第三象限.
(1)使用a、c表示b:
(2)判断点B所在象限,并说明理由;
(3)若直线y2=2x+m经过点B,且于该抛物线交于另一点C(),求当x≥1时y1的取值范围.
参考答案
1.【考点】有理数大小比较.
【分析】比0的大的数一定是正数.
【解答】D
2.【考点】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
【分析】找到从正面看所得到的图形可,注意所有的看到的棱都应表现在主视图中.
【解答】A
【点评】主视图是从物体的正面看得到的视图.
3.【考点】生活中的平移现象.
【分析】观察图形可知:从图1到图2,可以将图形N向下移动2格.
【解答】D
【点评】观察比较平移前后图形的位置,得出平移的规律.
4.【考点】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分析】根据幂的乘方的性质和积的乘方的性质进行计算,(m3n)2=m6n2.
【解答】B
5.【考点】条形统计图;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
【分析】根据关键语句“先随机抽取50名中学生进行该问卷调查,”可得该调查方式是抽样调查,调查的样本容量为50,故6+10+6+a+4=50.
【解答】D
【点评】从不同的统计图中得到必要的信息解决问题.
6.【考点】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二元一次方程组.
【分析】等量关系:两数x,y之和是10;x比y的3倍大2.
【解答】C
7.【考点】实数与数轴.
【分析】如图可得:a<2.5,即a-2.5<0,则|a-2.5|=-(a-2.5)=2.5-a.
【解答】B
【点评】数轴上的任意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8.【考点】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和分式的意义,被开方数大于或等于0,分母不等于0,可以求出x的范围.
【解答】x≥0且x≠1
【点评】分式有意义,分母不为0;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是非负数.
9.【考点】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分析】∵5k+20<0,即k<-4,∴△=16+4k<0,则方程没有实数根.
【解答】A
10.【考点】梯形;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分析】先判断DA=DC,过点D作DE∥AB,交AC于点F,交BC于点E,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点F是AC中点,可得EF是△CAB的中位线,继而得出EF、DF的长度,在Rt△ADF中求出AF,然后得出AC,计算tanB的值.
∵CA是∠BCD的平分线,∴∠DCA=∠ACB,又∵AD∥BC,∴∠ACB=∠CAD,∴∠DAC=∠DCA,∴DA=DC,过点D作DE∥AB,交AC于点F,交BC于点E,
∵AB⊥AC,∴DE⊥AC(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点F是AC中点,∴AF=CF,∴EF是△CAB的中位线,∴EF=AB=2,∵==1,∴EF=DF=2.在Rt△ADF中,AF==4,则AC=2AF=8,tanB===2.
【解答】B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作出辅助线,判断点F是AC中点.
11.【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分析】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出PA=PB.
【解答】7
【点评】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12.【考点】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
【分析】将525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5.25×106.
【解答】5.25×106
【点评】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确定n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1时,n是正数;当原数的绝对值<1时,n是负数.
13.【考点】因式分解(提公因式法).
【分析】x2+xy=x(x+y).
【解答】x(x+y)
【点评】因式分解的步骤为:一提公因式;二看公式.一般来说,如果可以提取公因式的要先提取公因式,再看剩下的因式是否还能分解.
14.【考点】一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
【分析】∵一次函数y=(m+2)x+1,若y随x的增大而增大,∴m+2>0,解得m>-2.
【解答】m>-2
【点评】一次函数的图象与系数的关系: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减小⇔k<0;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增大⇔k>0.
15.【考点】旋转的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
【分析】∵Rt△ABC绕点O顺时针旋转后得到Rt△A′B′C′,∴A′B′=AB=16,∵C′D为Rt△A′B′C′的斜边A′B′上的中线,∴C′D=A′B′=8.
【解答】8
【点评】旋转的性质:旋转前后两图形全等;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也考查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
16.【考点】垂径定理;坐标与图形性质;勾股定理.
【分析】过点P作PD⊥x轴于点D,连接OP,
∵A(6,0),PD⊥OA,∴OD=OA=3.在Rt△OPD中,∵OP=,OD=3,∴PD===2,∴P(3,2).
【解答】(3,2)
【点评】根据题意作出辅助线,构造出直角三角形解答.
17.【考点】解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法).
【分析】分解因式后得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求出方程的解.
【解答】解:∵x2-10x+9=0,
(x-1)(x-9)=0,
x-1=0或x-9=0,
∴x1=1,x2=9.
【点评】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关键是能把解一元二次方程转化成解一元一次方程.
18.【考点】菱形的性质;勾股定理.
【分析】根据菱形的性质得出AC⊥BD,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BO的长,得出答案.
【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菱形,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O,
∴AC⊥BD,DO=BO.
∵AB=5,AO=4,∴BO==3,
∴BD=2BO=2×3=6.
【点评】应用菱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根据已知得出BO的长是解题关键.
19.【考点】分式的化简求值;二次根式的化简求值.
【分析】分母不变,分子相减,化简后再代入求值.
【解答】解:===x+y,
当时,原式=1+2+1-2=2.
20.【考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作图-轴对称变换;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分析】(1)首先作∠A′BD=∠ABD,然后以B为圆心,AB长为半径画弧,交BA′于点A′,连接BA′,DA′,作出△A′BD.
(2)由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与折叠的性质,易证得∠BA′D=∠C,A′B=CD,然后由AAS判定△BA′E≌△DCE.
【解答】解:(1)如图:①作∠A′BD=∠ABD,
②以B为圆心,AB长为半径画弧,交BA′于点A′,
③连接BA′,DA′,
则△A′BD即为所求;
(2)∵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D,∠BAD=∠C,
由折叠的性质可得:∠BA′D=∠BAD,A′B=AB,∴∠BA′D=∠C,A′B=CD.
在△BA′E和△DCE中,∠BA′E=∠C, ∠BA′E=∠C, A′B=CD,
∴△BA′E≌△DCE(AAS).
【点评】注意掌握折叠前后图形的对应关系,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21.【考点】列表法与树状图法;用样本估计总体;频数与频率.
【分析】(1)由抽取30个符合年龄条件的青年人中A级的有15人,求得样本数据中为A级的频率;
(2)根据题意得:1000个18~35岁的青年人中“日均发微博条数”为A级的人数为1000×=500;
(3)首先根据题意画出树状图,然后由树状图求得所有等可能的结果与抽得2个人的“日均发微博条数”都是3的情况,再利用概率公式求解求得答案.
【解答】解:(1)∵抽取30个符合年龄条件的青年人中A级的有15人,∴样本数据中为A级的频率为=;
(2)1000个18~35岁的青年人中“日均发微博条数”为A级的人数为1000×=500;
(3)C级的有:0,2,3,3四人,画树状图:
∵共有12种等可能的结果,抽得2个人的“日均发微博条数”都是3的有2种情况,
∴抽得2个人的“日均发微博条数”都是3的概率为=.
【点评】列表法或画树状图法可以不重复不遗漏的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列表法适合于两步完成的事件,树状图法适合两步或两步以上完成的事件.
22.【考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方向角问题).
【分析】(1)过点P作PE⊥AB于点E,在Rt△APE中解出PE;
(2)在Rt△BPF中,求出BP,分别计算出两艘船需要的时间,作出判断.
【解答】解:(1)过点P作PE⊥AB于点E,
由题意得,∠PAE=32°,AP=30海里,
在Rt△APE中,PE=APsin∠PAE=APsin32°≈15.9海里;
(2)在Rt△PBE中,PE=15.9海里,∠PBE=55°,
则BP=≈19.4,
∴A船需要的时间为=1.5小时,B船需要的时间为=1.3小时,
故B船先到达.
23.【考点】反比例函数综合题.
【分析】(1)首先根据题意求出C点的坐标,然后根据中点坐标公式求出D点坐标,由反比例函数y=(x>0,k≠0)的图象经过线段BC的中点D,D点坐标代入解析式求出k;
(2)分两步进行解答,①当D在直线BC的上方时,即0<x<1,如图1,根据S四边形CQPR=CQ•PD列出S关于x的解析式,②当D在直线BC的下方时,即x>1,如图2,依然根据S四边形CQPR=CQ•PD列出S关于x的解析式.
【解答】解:(1)∵正方形OABC的边OA、OC分别在x轴、y轴上,点B的坐标为(2,2),
∴C(0,2),∵D是BC的中点,∴D(1,2).
∵反比例函数y=(x>0,k≠0)的图象经过点D,
∴k=2;
(2)当D在直线BC的上方时,即0<x<1.
如图1,∵点P(x,y)在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运动,∴y=,
∴S四边形CQPR=CQ•PD=x•(-2)=2-2x(0<x<1);
如图2,同理求出S四边形CQPR=CQ•PD=x•(2-)=2x-2(x>1).
综上S=.
【点评】注意解答(2)问的函数解析式需要分段求解析式.
24.【考点】圆的综合题.
【分析】(1)关键是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OCD为直角三角形,如答图①所示;
(2)①如答图②所示,关键是判定△EOC是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从而解直角三角形求出△ACE的周长;
②符合题意的梯形有2个,答图③展示了其中一种情形.在求AE•ED值的时候,巧妙地利用了相似三角形,简单得出了结论,避免了复杂的运算.
【解答】(1)证明:连接OD,如答图①所示.
由题意可知,CD=OD=OA=AB=2,OC=2,∴OD2+CD2=OC2,
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知,△OCD为直角三角形,则OD⊥CD,
又∵点D在⊙O上,
∴CD是⊙O的切线.
(2)解:①如答图②所示,连接OE,OD,
则有CD=DE=OD=OE,∴△ODE为等边三角形,∠1=∠2=∠3=60°.
∵OD=CD,∴∠4=∠5,
∵∠3=∠4+∠5,∴∠4=∠5=30°,
∴∠EOC=∠2+∠4=90°,
因此△EOC是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AO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在Rt△EOC中,CE=2OA=4,OC=4cos30°=2,
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OE中,AE=OA=2,
∴△ACE的周长为AE+CE+AC=AE+CE+(OA+OC)=2+4+(2+2)=6+2+2.
②存在,这样的梯形有2个.
答图③是D点位于AB上方的情形,同理在AB下方还有一个梯形,它们关于直线AB成轴对称.
∵OA=OE,∴∠1=∠2,
∵CD=OA=OD,∴∠4=∠5.
∵四边形AODE为梯形,∴OD∥AE,∴∠4=∠1,∠3=∠2,
∴∠3=∠5=∠1.
在△ODE与△COE中,∠OEC=∠OEC,∠3=∠5,
∴△ODE∽△COE,则有=,∴CE•DE=OE2=22=4.
∵∠1=∠5,∴AE=CE,∴AE•DE=CE•DE=4.
综上所述,存在四边形AODE为梯形,这样的梯形有2个,此时AE•DE=4.
25.【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
【分析】(1)抛物线经过A(1,0),把点代入函数即可得到b=-a-c;
(2)判断点在哪个象限,需要根据题意画图,由条件:图象不经过第三象限就可以推出开口向上,a>0,只需要知道抛物线与x轴有几个交点即可解决,判断与x轴有两个交点,一个可以考虑△,由△就可以判断出与x轴有两个交点,所以在第四象限;或者直接用公式法(或十字相乘法)算出,由两个不同的解x1=1,x2=,(a≠c),得出点B所在象限;
(3)当x≥1时,y1的取值范围,只要把图象画出来就清晰了,难点在于要观察出C(,b+8)是抛物线与x轴的另一个交点,理由是x1=1,x2=,(a≠c),由这里可以发现,b+8=0,b=-8,a+c=8,还可以发现C在A的右侧;可以确定直线经过B、C两点,看图象可以得到,x≥1时,y1大于等于最小值,此时算出二次函数最小值,即求出,已经知道b=-8,a+c=8,算出a,c,再找出一个与a,c有关的式子,解方程组求出a,c,直线经过B、C两点,把B、C两点坐标代入直线消去m,整理得到c-a=4联立a+c=8,解得c,a,得出y1的取值范围.
【解答】解:(1)∵抛物线y1=ax2+bx+c(a≠0,a≠c),经过A(1,0),把点代入函数即可得到b=-a-c;
(2)B在第四象限.理由如下:
∵抛物线y1=ax2+bx+c(a≠0,a≠c)过点A(1,0),∴x1=1,x2=,a≠c,
所以抛物线与x轴有两个交点,又因为抛物线不经过第三象限,
所以a>0,且顶点在第四象限;
(3)∵C(,b+8),且在抛物线上,∴b+8=0,∴b=-8,
∵a+c=-b,∴a+c=8.
把B、C两点代入直线解析式易得c-a=4,即解得
如图所示,C在A的右侧,
∴当x≥1时,y1≥=-2.
【点评】应用数形结合思想.
(1)角BCA=角BDA(AB所对的角相等),因为AB=BD,所以角BDA=角BAD,所以角BCA=角BAD
(2)因为AB=12,BC=5,所以AC=13,因为角CAB=角CDB,角CBA=角E=90度,所以三角形ABC相似于三角形BED,所以DE:AB=BD:AC
还得再等一会
(3)连接OD,BD,OB=OD=OA,可以得出BO为角分线和角OBA=角OAB=角OBD=角BAO,因为BC边所对应的角CAB=角CDB,所以角CDB=角OBD=角OAB,所以CD平行于OB,因为角E=90°,所以在三角形BED中,角CDB+角DBE=90°,所以角CBD+角OBD=90°,所以BE垂直于OB
哪个地区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