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肖邦的音乐风格
弗雷德里克·弗朗西斯克·肖邦Fryderyk Franciszek Chopin (1810-1849)。伟大的波兰音乐家,自幼喜爱波兰民间音乐,七岁写了《波兰舞曲》,八岁登台演出,不满二十岁已成为华沙公认的钢琴家和作曲家。后半生正值波兰亡国,在国外渡过,创作了很多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钢琴作品,以此抒发自己的思乡情、亡国恨。其中有与波兰民族解放斗争相联系的英雄性作品,如《第一叙事曲》和《降A大调波兰舞曲》等;有充满爱国热情的战斗性作品,如《革命练习曲》、《b小调谐谑曲》等;有哀恸祖国命运的悲剧性作品,如《降b小调奏鸣曲》等;还有怀念祖国、思念亲人的幻想性作品,如不少夜曲与幻想曲。肖邦一生不离钢琴,所有创作几乎都是钢琴曲,被称为“钢琴诗人”。他在国外经常为同胞募捐演出,为贵族演出却很勉强。1837年严辞拒绝沙俄授予他的“俄国皇帝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晚年生活非常孤寂,痛苦地自称是“远离母亲的波兰孤儿”。临终嘱附亲人把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
在各时代的音乐家、作曲家中,肖邦“从一而终”是唯一把他的创作都集中与钢琴音乐创作上的大师。他将他所有的才华与精力都奉献在了键盘上,并在二十岁的时候就完全形成了他所显现出的风格。他将想象力赋予了键盘,在这个狭小的范围内创造出了一个全新的天地。因而当他的钢琴作品为管弦乐队重新改写的时候,它们听起来一样好——或者甚至更好。但肖邦并没有试图在钢琴上模仿管弦乐队。他用钢琴比别的任何乐器都能更好地表现音乐。在演奏上,他同样创造出更有表现力的演奏方法。不能演奏任何时间长度的持续音是钢琴的一个局限,肖邦却巧妙的利用同音反复克服了这一局限。他用踏板把低音部相隔很宽的和弦持续下去,形成萦绕着迷人旋律的音符。在他的音乐中,精致的装饰——颤音、装饰音、过渡句——魔术般的把那些单音延长了。所有的这些总是安排的很自然,音乐象是自己歌唱出来的。
肖邦的创作可分为4个时期,即华沙时期、华沙起义时期、在巴黎的全盛时期、晚期。
华沙时期的创作除少数作品外,在肖邦的整个创作中不占很重要的地位。但是,它是肖邦一生创作的起点,其中已经闪耀着民族感情和民族风格的光辉。华沙时期的生活对肖邦来说是比较愉快的,所以使得他这一时期的作品的基调表现为比较乐观、愉悦,但由于年岁和阅历的关系,所以他这段时间的作品思想深度有一定的限制。在就读音乐学院时期,他不仅参加华沙的音乐生活,同时也与一些进步的文学家、诗人有着广泛的接触。就是这个时期,肖邦深深的受到了民族解放思想和文学浪漫主义的影响。奠定了他作为一个民族主义音乐家的基础。这个时期最重要的作品是1830年作的两部钢琴协奏曲。《第二钢琴协奏曲》的末乐章主题有质朴优美的马祖卡舞曲风格,《第一钢琴协奏曲》的末乐章主题则是一支带有强烈的克拉科维亚克舞曲风格的强劲、粗犷的旋律。
华沙起义时期,肖邦的创作出现了一个飞跃。《b小调谐谑曲》写于逗留维也纳时期。起义激起的爱国热情同对祖国亲人的思念交织在一起,构成一首既严峻又温存的音诗 。《c小调练习曲》(别称《革命练习曲》),《d小调前奏曲》则写于得知华沙沦陷之后,激愤、悲痛之情同严整洗练的艺术形式之间达到高度完美的统一,成为肖邦早期音乐创作中的杰作。同时 期创作的《a小调前奏曲》则充满了迷惘、茫然的情绪,音乐构思奇特而新颖。
在巴黎的全盛时期的创作中,深刻的民族内容、富于独创性的艺术形式和娴熟的音乐风格使他的艺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他的创作涉及到钢琴音乐的各种体裁,从练习曲、前奏曲、马祖卡舞曲、波洛奈兹舞曲、夜曲、圆舞曲、即兴曲,直到结构更为复杂的叙事曲、谐谑曲、奏鸣曲,都获得了丰硕的艺术成果。波洛奈兹舞曲是肖邦在这个时期创作中民族精神体现得最为强烈的体裁。他早年创作的波洛奈兹舞曲中的那种注重外在华丽效果的倾向被一种深刻、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朴实无华、刚毅豪放的艺术风格所代替。《降A大调波洛奈兹舞曲》是同类体裁乐曲中性格最刚毅、豪迈,气势最宏伟、磅礴的一首。它的主题具有果断、刚健的节奏,热情豪迈的旋律以及明亮的大调式和声,体现着不屈不挠的民族英雄豪杰的形象。
晚期的创作呈现出明显的衰退趋势。《幻想波洛奈兹舞曲》是这个时期的重要作品。《g小调马祖卡舞曲》、《f小调马祖卡舞曲》是肖邦最后的两部作品。前者是一首亲切、温存的歌,表达了对生活的最后一点眷恋;后者在淡淡的哀愁中倾诉着对故国和亲人的最后思念。
肖邦是音乐文化中最伟大的旋律作曲家之一。谈到旋律创作我们就不得不想起肖邦。他是一个民族音乐家,在他的许多作品中都体现了他的爱国热情。例如他的第一叙事曲和他的“革命”练习曲,都是非常有代表性的。在舒曼的文章中就有一句话:“……肖邦的作品是藏在花丛中的大炮。” 在他花丛般的有强烈的民族性和民主性的音乐中,却有着足以唤起波兰人民的爱国热情的成分。在他的作品中,不仅有爱国的热情在,还有民族音乐因素在。这一点不仅表现在他思想上的爱国上,在他的创作中也有明显的体现——之中充满了波兰民间音乐的特有性质。肖邦的音乐总的特点是真挚、热情、柔和、宽广如歌的,这正符合和了斯拉夫民间音乐的特点。还有就是我们在肖邦的音乐作品中不难发现他常常使用了对旋律各式各样的变奏。较多的使用变体发展,这也是波兰民间音乐的一大特点(如《变奏曲》)。
以上所提到的特点只是体现了肖邦音乐的民族性,但是他最重要的旋律创作特点却是在音乐中声乐性和器乐性完美的结合。(这一点可以很好的证明肖邦音乐的独创性)在波兰的民间音乐中,声乐形式与器乐形式都非常的盛行。他的民歌是单声部的,并且常带有不复杂的伴奏,器乐的音调常常渗透到民歌中。肖邦将这一特点加以利用。在他的音乐中,许多旋律由歌曲的音调自由的转换为器乐的音调,或是器乐的音调为声乐所代替。(前一种较多)歌唱性与器乐性相结合,最有力的证据就是肖邦的叙事曲。
肖邦音乐的高度思想价值在于它反映了19世纪30~40年代欧洲资产阶级民族运动总潮流的一个侧面,喊出了受压迫受奴役的波兰民族的愤怒、反抗的声音。肖邦的音乐具有浓厚的波兰民族风格。他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态度非常严肃,反对猎奇,同时又不被它所束缚,总是努力体会它的特质加以重新创造。他对当时西欧在音乐创作手段方面获得的经验和成果有深刻的了解和掌握,并将它作为自己创作的起点,从而使自己的音乐具有同古典传统有深刻联系的严谨完整的艺术形式。又敢于大胆突破传统,进行创新。这特别表现在他深入地挖掘和丰富了诸如前奏曲、练习曲、叙事曲、夜曲、即兴曲、谐谑曲等一系列音乐体裁的潜在的艺术表现力,赋予它们以新的社会内容。他的旋律有高度的感情表现力,极富于个性;他的和声语言新颖大胆,钢琴织体细腻而富于色彩。这一切因素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新颖的独特的肖邦风格,为欧洲音乐的历史发展作出了贡献。
试论二胡演奏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随着民族音乐事业的发展,传统乐器二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它具有音色优美、抒情性强、表现性丰富等特点,是我国主要的拉弦乐器之一,在独奏、合奏和伴奏中都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
每个二胡演奏者都想用精湛的技艺,奏出优美的声音,呈现出深刻感人的完美艺术,那么如何去努力,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呢?本文从二胡演奏感觉的角度出发,试谈二胡演奏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动作的声音感觉
动作是掌握技巧的要领,它不但是全面进行技术训练的基础,也是演奏中音乐表现的基本手段。因此,动作是否规范直接影响着演奏效果的好坏,动作的感觉是两手动作的心理感应:一是左手的形的感觉,即自然放松,手心朝下。按音的四个手指弯曲向下,按指要有独立性,指力要有柔韧度;二是右手的力的感觉,即用力方向,行弓的长短。握弓的四个手指形成的力点是由肩而下的,形成一种压力和反压力,拉奏内外弦时要有内掌外挑之感。
在乐曲演奏中,大脑支配着音乐感受转变为动作的整个过程,这时我们需要用心感受声音,避免紧张或多余动作,找到掌握弓子的压力和左、右手协调一致的动作感受。如做快速运弓和换弦动作时,运弓动作大致分为“手指主动”、“小臂主动”与“指腕结合”等形式,在保证音质的同时,能让人产生舒服、轻松之感。
技巧的音色感觉
技巧是演奏动作的协调与运用。所谓的技巧的音色感觉,是指演奏者处理音乐作品的应变能力。不同的技巧奏出的音色是不同的,而能否奏出丰富的音色变化,则是由演奏者思维支配下的技术掌握所决定的。二胡的音色丰富多变,涉及各种滑音、装饰音以及柔弦和弓法变化等方面,这些技巧在众多的音乐风格中常以不同的组合形式出现,使演奏更具表现力。
黑格尔有句名言,“只有用恰当的方式把精神内涵表现于组织的声音形式,音乐才会成为真正的艺术”。这句话表明艺术在于传神,技术在于巧妙,技术运用是受演奏感觉支配的。只有演奏者按照音乐作品的要求把技术巧妙地结合起来用于表现音乐内涵,并以多变音色来揭示人的内心的情感世界,这样才能体现出完美形态的音乐艺术。二胡的音色特征有浓与厚、淡与薄、圆与润、暗与淡等,从演奏技术的层面上看,不同音色的运用并不是单一出现的,如:刚柔、明暗、薄厚、深浅、干润、虚实、尖圆都可以结合,它是根据艺术表现需要加以转换的。因此,演奏者在处理乐曲的音色变化上,要把握以下几点:首先,必须要有不同音色的听觉概念和相应技巧的掌握,这需要演奏者不断提高区别不同音色的能力。其二,演奏时,应先明确乐曲的背景、主题、旋律、特色,然后考虑如何运用相应的技法来表现。演奏者需要潜心体悟,根据乐曲的不同风格、情绪、音调,在调性、旋律等的处理上运用恰当的技巧,从而塑造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音乐形象来。不同的音乐变化,来自于相应的演奏方法。有些演奏者在演奏时没有考虑到乐曲的风格和情绪,没有很好地理解和体会演奏技巧的声音效果,这样的机械反应怎能展示出乐曲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呢?作为一个优秀的二胡演奏者,在重视技术训练的同时,还应加强对二胡音色的深入研究以及对音乐的深层理解,从而找准演奏感觉,使演奏更具震撼力。
气息的心理感觉
内行人常说:“调气得法,方知其妙趣无穷。”的确如此,演奏时的感情表达、乐曲中的内在律动和声音的把握都与气息的运用有着直接关系。无论是学习声乐还是乐器,演唱或演奏时是否进入状态,看的就是如何运用气息。所谓气息,就是气韵。只有掌握好乐曲旋律的气点命脉,才能将其特有的底蕴体现出来。每位演奏者对音乐进行过程中的呼吸感都有精心的设计和处理,伴随着不同风格、不同内涵的乐曲呈现出不同的精神面貌。由此可见,在演奏乐曲的过程中,气息的运用对演奏者来说极其重要,是提高乐曲表现力的必要条件,它涉及力度的控制、乐句的语气、旋律的流动以及乐意的内在表现。
气息(呼吸)感觉依赖于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演奏中的气息运用,受音乐内容、节奏、力度、速度及演奏技法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并且与演奏的需要相适应。气息的运用处理得当的话,能给人以生动、准确、畅通之感。根据不同乐曲的情绪,气息的感觉可支配两手的位置。也就是说,气息运用和形态动作有着密切联系,在演奏的形态上,如两手的开合、手臂的展收、上身的松紧都与呼吸相配合,开吸合呼,展吸收呼,起吸落呼。气息感在乐曲中的表现主要体现在句首的起音,句尾的收音,分句之间的衔接,以及轻、重和不同音节的变化等。
只有不断地去实践和体会,才会有助于激发演奏者的热情。有的人基本功、技巧都很好,但是在演奏乐曲时常常出现中断情况,不能完整地表达音乐,其主要问题就是缺乏持久的音乐思维能力和表达乐曲情感的气息心理感觉。
二胡的演奏有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作为演奏者,不仅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和理论功底,还要有较强的音乐创新能力,音乐的表现来自声音感觉,只有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培养、完善演奏二胡时的多种感觉,才能不断提高演奏者驾驭作品的能力,从而达到理想的演奏效果。
论肖邦的钢琴音乐创作
钢琴诗人肖邦在人类钢琴音乐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与影响。该文依据诸多有关资料对肖邦的钢琴音乐创作的艺术特色进行探讨———内涵丰富、刚柔相济,多姿多彩、雅俗共赏。既纯朴自然又不失优雅华贵,既含蓄深沉又不失热情奔放,既细腻入微又不失宏伟刚劲。在肖邦那充溢着浪漫主义精神的不朽篇章中,有诗人情怀的倾诉,有游子心声的抒发。屏弃误解、全面认识,无疑是准确诠释肖邦钢琴作品的前提。
在世界钢琴音乐史上,肖邦是一位具有重要作用与广泛影响的人物。这位毕生主要以钢琴为主的作曲家、演奏家和教育家,以其天才创新的充满浪漫精神的钢琴音乐作品,给人们留下了无法估量的灿烂辉煌的精神财富,同时给后世的钢琴音乐创作和钢琴演奏艺术提供了具有创新价值的宝贵启迪。“钢琴诗人”———是人们对他的评价与赞誉,恰当地概括了这位才华横溢的钢琴音乐作曲家音乐创作的基本气质与艺术特色。如同许多挚爱着祖国、忠实于人民的伟大艺术家一样,这位长期客居巴黎的作曲家和钢琴大师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波兰始终怀着深厚的感…
哇...
....
....,说这么多?无言!
别悬赏了。
创作风格只有创作的人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