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诚至坚,博学笃行”为安徽大学的校训。
校训释义:
“至诚至坚,博学笃行”8字中,有6字出自《礼记·中庸》。“至诚”即使传统儒家最高的道德境界,也契合当经时代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题;“博学”“笃行”在传统上被注为“诚之目”、是达到“至诚”境界的行为指南,也是现代大学实现学行协调和通才教育理念的有效途径。“至坚”两字提炼自学校乃至时代对人信念和品格方面的要求,同是达到“至诚”境界不可或缺的意志力因素。简言之,“至诚至坚”是指以诚实和坚定为目标的人生修养过程,可视为对人“德”的要求;“博学笃行”是指以渊博和诚笃为指标的学行态度,可视为对人“才”的要求。“至诚至坚,博学笃行”8字联系起来解读,虽不外乎“德才兼备”的意思,但通过对“诚”、“坚”、“博”、“笃”的强调,突出了对学习目的——实践和成才的道德要求。
至诚博学笃行 出自《礼记·中庸》。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说的是为学的几个层次,或者说是几个递进的阶段。“博学之”意谓为学首先要广泛的猎取,培养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好奇心丧失了,为学的欲望随之而消亡,博学遂为不可能之事。“博”还意味着博大和宽容。惟有博大和宽容,才能兼容并包,使为学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进而“泛爱众,而亲仁”。因此博学乃能成为为学的第一阶段。越过这一阶段,为学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审问”为第二阶段,有所不明就要追问到底,要对所学加以怀疑。问过以后还要通过自己的思想活动来仔细考察、分析,否则所学不能为自己所用,是为“慎思”。“明辩”为第四阶段。学是越辩越明的,不辩,则所谓“博学”就会鱼龙混杂,真伪难辨,良莠不分。“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只有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笃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