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北京有哪些民俗

2024-11-20 04:48:35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相传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所设。每逢端午,民间都有挂香袋、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

  北京民俗协会民俗学专家韩硕说,老北京的端午节从五月初一开始,持续到五月初五。除了吃粽子,插蒲艾,老北京人还讲究吃五毒饼。五毒饼是人们为端午节特制的一种圆形糕点,上面印着五毒(蛇、蜈蚣、蝎子、蜘蛛、蟾蜍)图案。据说吃了它可以增强抵抗力,灭虫免灾。

  老北京人还有端午节喝雄黄酒的习俗。韩硕说,端午节喝雄黄酒是很有“说道”的。在“白蛇传”的故事里,有白娘子饮雄黄酒现出真身的桥段。因此,人们认为蛇、蝎子等害虫可由雄黄酒破解。大人喝完雄黄酒后,还要蘸着雄黄酒抹在孩子的耳朵、鼻孔处,以驱邪避害。

  “扔灾”也是老北京重要的端午民俗。五月初五这一天,妇女要佩戴红绒花,到正午时分要把红绒花摘掉,扔在路边,据说这样就可以扔掉身上的晦气。

  端午节时,孩子是人们祈求神灵庇护的重中之重。女孩要在胸前别上“缯子”,据说这种用彩色丝线缝制、样子跟粽子类似的布艺可以驱邪避恶。男孩则在颈上挂一个葫芦,里面装着五毒,意思是“收”了五毒。

  家住通州区定福庄东街的任翠苹老人说,端午节时,孩子们身上的“缯子”和“葫芦”成了小媳妇们相互炫耀的资本。任翠苹老人说,当年她为女儿缝的“缯子”方圆好几个社区都有名呢。

  从五月初一开始,老北京人家家都要在大门上贴上鬼王钟馗、祛瘟之神孙天师的画像。等到初五,人们要用毛笔蘸着朱砂给他们点上红色的眼睛。老北京人称作“朱砂判儿”。

  老北京的端午节还有一个叫法:女儿节。出嫁的女人要在端午节的时候回娘家探亲。74岁的刘大栓老人回忆说,端午节的时候,那些手臂上系着彩色丝线、胸前戴着红绒花的小媳妇成了老北京一景。

  五月初正是樱桃、桑葚等水果成熟的时节。因此,老北京人过端午节还有吃“五月鲜”的说法,据说吃了“五月鲜”整个夏天都不会有蚊虫叮咬。

  此外,老北京的粽子也有讲究。与南方的糯米粽子不同,老北京的粽子用江米、黄米、小枣做成,俗称“二米粽子”。据说“二米粽子”要在端午节头天包好,第二天吃才劲道。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相传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所设。每逢端午,民间都有挂香袋、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

  北京民俗协会民俗学专家韩硕说,老北京的端午节从五月初一开始,持续到五月初五。除了吃粽子,插蒲艾,老北京人还讲究吃五毒饼。五毒饼是人们为端午节特制的一种圆形糕点,上面印着五毒(蛇、蜈蚣、蝎子、蜘蛛、蟾蜍)图案。据说吃了它可以增强抵抗力,灭虫免灾。

  老北京人还有端午节喝雄黄酒的习俗。韩硕说,端午节喝雄黄酒是很有“说道”的。在“白蛇传”的故事里,有白娘子饮雄黄酒现出真身的桥段。因此,人们认为蛇、蝎子等害虫可由雄黄酒破解。大人喝完雄黄酒后,还要蘸着雄黄酒抹在孩子的耳朵、鼻孔处,以驱邪避害。

  “扔灾”也是老北京重要的端午民俗。五月初五这一天,妇女要佩戴红绒花,到正午时分要把红绒花摘掉,扔在路边,据说这样就可以扔掉身上的晦气。

  端午节时,孩子是人们祈求神灵庇护的重中之重。女孩要在胸前别上“缯子”,据说这种用彩色丝线缝制、样子跟粽子类似的布艺可以驱邪避恶。男孩则在颈上挂一个葫芦,里面装着五毒,意思是“收”了五毒。

  家住通州区定福庄东街的任翠苹老人说,端午节时,孩子们身上的“缯子”和“葫芦”成了小媳妇们相互炫耀的资本。任翠苹老人说,当年她为女儿缝的“缯子”方圆好几个社区都有名呢。

  从五月初一开始,老北京人家家都要在大门上贴上鬼王钟馗、祛瘟之神孙天师的画像。等到初五,人们要用毛笔蘸着朱砂给他们点上红色的眼睛。老北京人称作“朱砂判儿”。

  老北京的端午节还有一个叫法:女儿节。出嫁的女人要在端午节的时候回娘家探亲。74岁的刘大栓老人回忆说,端午节的时候,那些手臂上系着彩色丝线、胸前戴着红绒花的小媳妇成了老北京一景。

  五月初正是樱桃、桑葚等水果成熟的时节。因此,老北京人过端午节还有吃“五月鲜”的说法,据说吃了“五月鲜”整个夏天都不会有蚊虫叮咬。

  此外,老北京的粽子也有讲究。与南方的糯米粽子不同,老北京的粽子用江米、黄米、小枣做成,俗称“二米粽子”。据说“二米粽子”要在端午节头天包好,第二天吃才劲道。

回答(2):

从五月初一到初五,当然第一项就是包粽子,吃粽子!除了吃粽子,插蒲艾,还将就吃五毒饼,是一种特质的圆形糕点,有(蛇,蜈蚣,蝎子,蟾蜍,蝎子)图案,据说可以增强抵抗力,灭虫免灾,老北京还有端午节喝雄黄酒

回答(3):

吃粽子,赛龙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