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观是指关于学生的本质属性和特征的基本观念体系。诸如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本质、特征、成长发展过程等每一方面的基本看法。形成于教育教学实践之中,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文化传统、教育传统所制约,并受到教育工作者自身世界观和对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认识水平的影响。制约教育工作者对学生采取的态度和方法,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育的目的、目标、内容和方法等。
涵义
折叠释义
所谓学生观,是对学生的本质属性及其在教育过程中所处位置和作用上的看法。在教育史上主要有两派绝然不同的主张。以下介绍:
折叠中心
教师中心论
以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为代表。他认为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有绝对的权威,强调发挥教师对教学过程的绝对支配作用。
学生中心论
以美国教育家杜威为代表。杜威把学生的发展视为一种自然的过程,主宰这一过程,而只能作为"自然仆人"去引导学生的兴趣,满足学生的需要而不能多加干涉。教师在教学中只应充任"看守者"(watcher )和"助手"(helper),不应站在学生面前的讲台上,而应站在学生背后。主张的是"做中学",在工程中习得能力。
折叠资源
新课程体系下的教育观认为,学生是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 一部分,利用好学生的已有的知识、技能、情感、兴趣,可以很好的补充课堂教学。从而使我们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和老师的教学有机结合,彼此都获得丰富的知识。
总之,新课程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教育理念,作为教师应该不断更新观念,用正确的态度对待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用全新的教育理念教育学生,以友好的方式和学生相处,从而和学生在新课程下一起成长和进步。
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首先,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例如,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是一个由低到高,有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具有不可逆、不可越的特点,因而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施教。
2、学生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3、学生是独特的人。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第三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学生观是指关于学生的本质属性和特征的基本观念体系。诸如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本质、特征、成长发展过程等每一方面的基本看法。形成于教育教学实践之中,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文化传统、教育传统所制约,并受到教育工作者自身世界观和对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认识水平的影响。制约教育工作者对学生采取的态度和方法,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育的目的、目标、内容和方法等。
学生观就是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根本的学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