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中国到美国的距离非常远,很少有人会选择坐船,而是选择乘坐客机前往。但是非常让人不理解的是,中美两国之间往返的航班却不走直线,而是要绕白令海峡一大圈子才能抵达目的地。这实在太奇怪了。因为两点之间直线最短,中美两国隔了一个太平洋,直接飞反而是比较近的距离,如果绕道白令海峡则会耗费更多的燃油。
难道是因为飞机上的燃油撑不到美国,需要在中途进行补给吗?
实际上,目前洲际航班的客机续航里程能够轻松达到15000公里以上,所以燃油并不是什么关键的问题。从地理位置上看,如果从北京穿越太平洋再抵达美国本土的话,大概距离为14000公里,而自东向西穿越亚欧大陆和大西洋的话则是15000公里,洲际航班的续航里程是可以满足条件的。
实际上,绕白令海峡才是正确的做法,我们以为的绕太平洋反而是不正确的。这就涉及到一些几何学方面的知识了。
我们知道,地球是个椭圆形,并不是个正圆,所以我们直观上认为的最短距离,其实不一定是最短的。因为这个距离实际上是要将整个地球平铺开来才能计算的。这就涉及到一个关键的概念,那就是大圆航线。在椭圆形球面上两个点可以画出无数个连接线,而能够得到的圆周长最大的哪一条,就是在两点之间最远的航线。在航程路线的安排上,也都基本遵循着大圆航线的定理,短距离走等角航线的办法。
所以我们从中美航班中看到的航线一般都是走白令海峡一线。
除此之外,太平洋是地球上面积最大的海洋,想要从太平洋中间横穿过去,其实这是非常不适合的,因为海上的气候复杂多变,很容易受到风雨天气的影响,一旦飞机出现故障,连降落的地方都找不到,所以太平洋上空的航线基本没有直接穿越太平洋的。
这不是是否敢于挑战的问题,因为太平洋上的飞跃是最近的,但实际上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两点之间的线性距离不是平面图的样子。首先,飞越太平洋不是最短的飞行路线。地球上任意两点之间的最短路径是由这两点与地球中心平面和地球表面的交点形成的坏弧。我们称这条最短路径为大圆路线,我们根据飞机展开地球仪,大圆路线在地图上显示为弧线,就像从上海飞往洛杉矶一样。
这也是为什么飞机上的航程地图显示中国到美国的直航是弯曲的,其次是对安全的需求,国际民用航空管理局规定的ETOPS是不允许的。万一飞机飞往太平洋中部时出现机械故障,我甚至找不到机场。在实际飞行中,该路线将与上述路线有些不同,包括进出路线,从而偏离最近的路线。尽管路线很远,但是它可以被地球旋转产生的气流的风力加速。
以避免大平海上的旋风,即台风的原型,相反,它可以更快,更安全地到达目的地,也许有些人会纠结两点之间的线性距离是最短的,不是吗,事实上,人们忘记了我们每天浏览的地图都是平面地图,而地球不是平面而是一个球体,这包括数学和地理范围。我们寻找球体上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
即由两点切割的平面大圆的下弧和球体的中心点,但是没有人说两点之间的距离是球体上最短的,同时,地球是一个椭圆形,赤道略微凸出,两极越平坦,然后我们可以通过沿高纬度飞行相应地缩短飞行距离。此外,白令海峡极地地区的气候属于西风带,借助顺风,我们可以节省时间和燃料,结合这两个方面的知识,从中国到美国的弧线应该是最短的距离。
因为太平洋太大了,在太平洋上空无法和地面取得联系,所以不直接从太平洋飞过去。
因为太平洋是世界第一大洋,面积太大,如果飞越太平洋,飞机出了事故就很难生还。
因为飞机上的燃料是不足以支撑如此之远得航程,必须得有地方加油停驻,航空母舰的意义也在这其中了,毕竟太平洋之大令人难以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