煲机,通俗一点就是在使用过程中老化,与机动车磨合有点类似的。
音响在出厂前,厂家只做指标性的测试与基本老化测试,过程简单。
而在家用的状况下,音量与各种参数都可能会用到,比如看大片时为了追求5.1的效果,可能会将音量开得比较大,这时,音响的使用功率就会提高,电路的电流承载就会提高,音箱的承载也会提高,喇叭音圈的行程也会增加。而这些实际的动作,在音响出厂前不可能是全部做到测试的。
个人建议煲机方法:如果新买回功放与音箱,建议接上音源后,连续开机使用,音量可以是每天递增一点(意思是今天音量开到20%,明天音量开到25%,逐渐递增)。音源最好是选择平静型-大动态型-平静型,轮回播放。当然,以不扰民为前提。连续使用2-3周后,整套音响的效果肯定会比新的好。
关于煲机有三种的观点,我个人支持第三种,前两种过于极端:
第一种是煲机其实是煲耳朵,机器没变,但是耳朵习惯了而已,基本上是JS为了防止客户退货而忽悠出来的玄学理论。
第二种是煲开后如换机,煲好后机器连升三级,煲的过程中还会反复,换个避震脚钉后也得煲,搬个地方还得煲,恨不每次听音乐前,都先煲一下才好。
第三种是基本上开机七成声,如果喜欢这种声底就煲下去,不喜欢就趁早换机,就是把机器煲成烂掉你也不可能会喜欢。说煲机完全没变化是不可能的,煲机其实是让机器加速老化后进入稳定期,例如中低音喇叭的老化是最明显的,返修老喇叭时,如果你拆开喇叭,会发现老喇叭弹波的松软和弹性与新喇叭完全不同。实际换同款新喇叭后,左右两只喇叭音色也有可闻的差异。这个属于物理老化现象,仪器检测的新老喇叭的部分参数误差可达20%左右,也说明了煲开后的喇叭音色与全新的喇叭确实有所不同,但煲机如换机,过程还反复的说法,纯属开了主观脑放,百元级的喇叭煲到纸盆烂掉也不可能超过千元的喇叭,这是客观价值规律决定的。
关于煲机有专用CD碟,20-20KHZ正弦波等专用工具,煲多长时间,多大音量都有说明。那些什么听轻音乐煲,听交响煲,听电子乐煲,听重金属摇滚煲,都是些野路子,虽然有效,但也许只是在别人的机器上好用,换到你的机器就不一定好用了,这就是没有可重复性的现象。也是烧友特别容易发生口水战的原因之一,自己机器上的听感都是对的,但交换环境后就不成立了。
煲机是一种快速使器材老化稳定的措施。有些元器件例如晶体管、集成电路、电容全新的时候电器参数不稳定,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才能逐渐稳定。对于耳机来说,煲机实际就是在煲振膜折环,新耳机振膜折环机械顺性差,导致失真比较大,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后,顺性逐渐变好,失真也会逐渐降到正常的水平。
指新买回的音响器材得通电一段时间后才会让重放的音质变好。
煲机是人为的以非正常使用的方式加速器材进入成熟期的过程。一般是让器材连续工作一定的时间。对于功放,只要不关机就是煲机了,对于耳机,还必须馈以一定功率的信号使其振膜不停振动。
以HP100为例,其最需要煲的元器件是内部的电子管,大概要累计工作100小时以后才能逐渐稳定。其它元器件的煲机时间都小于电子管。
耳机的煲机时间要根据输入信号的类型和功率决定。最好的方法是用专门的煲机信号(频谱很宽的噪声信号),以标称功率的2/3不停放40~50小时,这相当于正常听音2~3个月的水平。如果找不到专门的煲机信号,用频谱丰富的重金属或摇滚音乐代替也可,音量以耳朵刚好不能承受为好。如果采用音乐煲机,连续煲机时间不宜过长,每天不超过12小时,累计时间也要多一些,大概要60~70小时。
对于带有电子管的设备,煲机的时候要注意连续时间不能过长,每隔30个小时要停5、6个小时。
经过煲机后器材的性能逐渐稳定,各项指标也基本上达到了最佳,此时用发烧术语就叫做“煲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