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1(1)人口自然增长由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决定。
(2)工业革命之后人口增长明显加快原因:________发展,近一百年尤其近五十年增长速度最__________。
(3)目前,发达国家人口增长速度___________,尤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国家还出现了人口减少的现象。
二战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很快,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同阶段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划分的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欧洲北美为代表的发达地区属于___________,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属于____________,
世界人口属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我国、韩国、巴西等属于______________
2(1)国际人口迁移:19世纪以前,迁移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战后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人口迁移(新中国成立以后)80年代中期以前,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流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0年代中期以后,人口流动主要是_____________的,迁移主要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代人口迁移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起 ,现代社会____________是人口最经常、重要的因素。
3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
它们跟环境人口容量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正比或反比)
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合理或最大)值。
4、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
人口模式
特 点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5、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比较:
迁移原因
特 点
迁移路线
二战前
1.殖民主义扩张和资本主义发展
2.地理大发现和新航线开辟
1.从旧大陆到新大陆
2.从已知开发国家到未开发地区
1.___人到美洲、非洲
2.非洲黑人被贩卖到____洲
3.东亚、南亚人被招工到美洲
二战后
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
1.从_______国家到发达国家
2.定居移民减少,流动工人增加(外籍工人)
1.拉丁美洲人到北美打工
2.南亚、南欧、非洲人到西亚打工
3.南欧、非洲人到西欧
6、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理解记忆]
对人口迁出地:好的影响有____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
不好的影响有人才、劳动力的流失
对人口迁入地:好的影响有______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有利于经济发展
不好的影响有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
第二章
1(1)我国的成都、合肥城市形态呈__________状,兰州、洛阳呈_____________状,重庆呈______________状,影响因素主要是地理环境 ,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
(2)城市中的一般功能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土地利用方式最广泛的功能区是_________,一般占据城市空间的40%-60%
高级住宅区多建在城市的______________ ,那里环境优美,有配套的公共设施。
(4)商业区多分布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为________或___________(形状)分布。有些大城市和特大城市还形成 _____________,它不但是商业活动中心还是__________中心。
(5)工业生产有大量运输要求,应寻求靠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地带。
(6)城市地域结构的形态有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7)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每一寸土地用于那种活动主要取决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影响地租的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次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城市服务范围划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等级的城市提供服务不同: 如小城市提供的服务种类_______,级别_____,范围 __________
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较 _______ ,距离较_________
3(1)由于______________不平衡,从而使不同地区或时间产生了拉力和推力。
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指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外还有一些重要的标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各国城市化水平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呈稍被拉平的___________型,
____________: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
___________:城市化推进加快,出现了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问题
后期阶段 :城市化水平_______,城市人口比重增长______________ ,有些地区还出现 _________现象。
发达国家大都进入了_____________阶段,发展中国家大部分处在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阶段。
城市化过程中给地理环境带来的压力有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其中环境污染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城市化阶段
水平
发展速度
地域扩展趋势
常见的问题
发展新趋势
初期阶段
25%~30%以下,低
缓慢
__________
城市各功能用地混杂布置,功能区分异不明确
中期阶段
30%~70%,较高
_____
快
交通拥挤、环境恶化、住房紧张等
郊区城市化
后期阶段
70%以上,高
缓慢,甚至停滞
继续增大
大城市的中心空洞化、逆城市化等
_________
第三章
1(1)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稻生产分布于季风区,而不包括地中海气候区说明了___________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江西泰和县的千烟洲立体农业农业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农业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海“水稻田-甘蔗地-鱼塘-花卉”变迁说明____________ 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2)农业地域形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3)澳大利亚 ____________农业:分布区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东南部被称为 ____________ 盆地。 该国是世界___________市场供应国,__________主要产地,世界最大的___________生产国出口国。
2(1)季风水田农业:该种植业作物主要是 ________________,是一种__________ 密集形农业,主要分布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区位优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商品谷物农业:农作物以 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为主。世界分布区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这些国家一般是__________经营。我国分布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农场一般是______________经营。
(3)美国是世界最大的 ____________生产国,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 。
区位优势: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特点:机械化程度 ________________、生产规模 _____________、科技水平商品率 __________。
3(1)大牧场放牧业:分布区: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气候要求: _______________,特点:生产规模____________、专业化程度 _______ 。
(2)阿根廷 ____________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形成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发展客观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促使肉牛外运、 _____________ 使市场拓展到 __________________。
主观努力:围栏放牧,划区轮作,________________、打机井; 培育_____________,加强对牛群病害防治。
(3)乳畜业:随着城市发展而面向 ________________的商品化、集约化农业。
生产对象:____________________ ,产品:___________________。
(4)西欧乳畜业形成的因素:①_____________________:多汁牧草形成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 :乳畜品需求大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西欧乳畜业的特点:机械化程度 ____________、商品率___________、多分布在 ____________周围。
4、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5、乳畜业的分布:北美洲五大湖地区、_______、中欧、澳大利亚、__________
第四章
1(1)下列各种工业据主导因素不同将序号填入相应的导向型工业:A家具制造 B啤酒 C制糖业 D罐头加工 E冶金业 F电子装配厂 G电子厂
H集成电路 I服装工业 J印刷品
原料导向型 __________ 、市场导向型 ____________ 、动力导向型 __________、 劳动力导向型 __________________ 、技术导向型 __________________。
(2)鞍钢区位选择考虑的主导因素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宝钢考虑的主导因素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
这种变化说明由于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发展,一些原料导向型的工业降低了对 ________________依赖程度。
(3)将下列工业序号选填入各污染工业。
A印染厂 B造纸厂 C化工厂 D钢铁厂 E水泥厂 F发电厂 G炼油厂 H电镀厂
污染大气工业:布局在盛行风__________风向或______________ 、如 ________________ 。污染水源工业:布局在河流 _______游、如 _________________。 固体废弃物污染工业:远离农田、居民区。
2(1)工业集聚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我国著名的石油城 ________、钢铁城 _________、汽车城 _____________。
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往往存在 ___________联系,规划形成的工业地域可以有_____________ 或 ________________联系。
(2)工业分散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典型的传统工业区: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很多传统工业区都是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鲁尔区形成的区位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衰落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综合整治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意大利新工业区分布范围 ____________________。独特的发展模式:____________________ ,萨斯索罗工业部门 ______________。
其对我国乡镇企业发展的借鉴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高技术产业的特点:美国硅谷的以 _______________工业为主导,
硅谷的几次创新:70年代 __________ 、80年代 ____________、90年代 ______________。
硅谷迅速发展的区位优势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4
工业区
意大利新兴工业区
传统工业区
生产规模
以 ______企业为主
以大型企业为主
主要工业部门
轻工业
_____工业
生产过程
______
集中生产
资本集中程度
低
高
工业分布
分散在小城镇或农村
_____布局
第五章
1(1)交通运输的发展方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通运输发生的最基本因素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
(2)南昆铁路的起终点城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然条件:地形起伏(___________ 高原),地质复杂(强 __________区_______地貌区) 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株洲市城市沿 ________发展,日本筑波科学城呈 __________状。
(2)山区商业网点密度小于平原的原因 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商业网点位置: ___________________最优:往往布局在市中心,吸引大量消费者。__________最优:建在市区 ____________边缘或高速公路沿线。
3影响铁路的建设的区位因素:__________因素成为决定性因素。以京九铁路为例(1、合理布局交通网,2、促进沿线经济的发展,3、维持_____的长期稳定和繁荣,4、先进的科学技术是____)
4港口建设的条件:港口的区位不仅要受到水域条件(如____条件、____条件)的影响,还要受到陆域条件(如____条件、______条件)的影响。
5
运输方式
优点
缺点
当代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连续性好
修筑铁路造价高,消耗金属材料多,占地面积广,短途运输成本高
发展最快、应用最广、地位日趋重要的运输方式。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装卸方便,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性强
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运费较贵
历史最悠久的运输方式,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
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受航道水文状况和气象等自然影响大
速度快,运输效率高,是最快捷的现代化运输方式
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且设备投资大,技术要求严格。
运具和线路合二为一的新型运输方式。货物主要是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煤浆及其它矿浆。气体不挥发,液体不外流,损耗小,连续性强,平稳安全,管理方便,而且可以昼夜不停,运量很大。
管道运输要铺设专门管道,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
第六章
1(1)环境问题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速度超过 ___________________,出现 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等问题。 环境问题产生与 _________________发展模式相关,发达国家走过的“ _________________”道路。
(2)环境问题的表现:城市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 ,乡村主要表现为 ____________ 。 发达国家主要由于过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导致,
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环境问题严重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环境问题的实质 _____________
2(1)中国走可持续之路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中国典型的生态环境问题:
黄土高原:________________ ,荒漠化分布区:__________________ ,酸雨的主要分布区我国 _________________ , 我国华北的 ______________资源短缺。
(2) 在工业经济、农业经济结构中,实现循环经济基本途径分别为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清洁生产与传统经济最大不同是从________________评价产品对环境的影响。而传统经济只重视 ______________ 。
清洁生产带来了_____________ 效益:实现了资源的 _____________,减少了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效益:技术改造和__________________调整。
3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可持续发展:它既_____其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______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它的内涵概括为:______持续发展(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条件)、______持续发展(目的),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一个系统。
(2)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
4循环经济以__________为手段,以提高___________为核心,以_________方式利用经济资源和环境资源,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
和上面的 合起来就满全面了
高一地理期末复习提纲
必修2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4.1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
一、 经济效益
从经济利益看工厂应选择在具有明显区位优势的地方,以花费最低的生产成本获得最高利润。
类型名称 典型工业部门 优势发展地区
原料指向型工业 制糖业、水产品加工业、水果加工业 所需工业原料丰富的地区
市场指向型工业 瓶装饮料业、家具制造业、印刷工业 接近产品消费市场的地区
动力指向型工业 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化学工业 能源供应充足的地区
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伞、制鞋工业 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区
技术指向型工业 集成电路、航天、航空、精密仪表 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的地区。
二、社会效益
国家政策变化的影响:从20世纪80年代我国沿海地区工业的大发展,到21世纪初我国对西部地区的大开发。
国防的需要:20世纪50—70年代,我国在内地建立了一些大型工业基地,主要是重工业和军事工业。
个人偏好的影响:大批华侨和海外华人在家乡投资办厂。
工业惯性的影响:可能由于工厂搬迁的费用太高,政府的影响,出于对当地经济的考虑等,常常可以看到,某个工厂的区位不合理,但仍然留在那里,这称为工业惯性
三.环境效益
读课本P61《污染严重的工业的区位选择图》,分析污染严重的工业的区位应如何选择?
分析过程:某工厂——污染类型——如何治理
四.一个工厂的区位选择整体分析思路:
1、 经济效益
2、 社会效益
3、 环境效益
4.2工业地域的形成
一、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
1.工业联系
(1)投入——产出的联系
第一种是甲企业的产出是乙企业的投入。如纺纱——织布——印染——服装制造。同一工厂中不同工序之间的联系也属于这种联系方式,如生产流水线。
(2)非生产上的空间联系
有些工厂相互之间并没有生产工序上的联系,却在地理空间上联系在一起,工厂之间这种空间联系有的为了共同利用基础设施,有的为了共同利用廉价劳动力等,如某些经济技术开发区中的不同工业企业
2、工业集聚
在工业发展中,具有工业联系的一些工厂往往发生工业集聚现象。
工业的集聚的优点,可以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加强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等,最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获得规模效益。
3.工业地域
(1)工业地域的概念
工业集聚而形成的地域,我们称之为工业地域。
(2)工业地域的形成
工业地域按照不同的形成过程,可分为两类:
①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
主要是在生产上有投入—产出联系的工业企业自发集聚形成的;
②规划建设的工业地域
既有与前者相同的类型,也有在共同的基础设施条件吸收下,不同工业集聚而形成的。
(3)工业地域的性质
工业地域按照发育程度的不同,分为两类:
①发育程度较低的工业地域
(如食品工业),以当地农副产品加工工业为主,工业联系简单、规模小、工厂少。
②发育程度较高的工业地域
(如钢铁工业区),工业联系复杂、面积大、协作企业多、生产规模大,往往能够形成专业化很强的工业城市。我国和世界许多著名的“钢城”“石油城”“汽车城”
二、工业分散与工业的地域联系
近些年来,一些科技含量高、工序复杂的工业(如飞机、汽车制造工业和电子工业等)开始出现分散的趋势。跨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条件,降低成本,以最终获得最大的综合经济效益。
4.3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
一、传统工业区
1、主要分布: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我国辽中南工业区等。
2、传统工业区的特征
⑴一般是在丰富煤、铁资源基础上,以纺织、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等传统工业为主;
⑵以大型企业为轴心,逐渐发展起来的;
3、历史:
20世纪50年代,尤其是70年代以后开始衰落,之后许多国家对此进行了长期的改造。
二、鲁尔区的发展、衰落与整治(读课本图)
1.发展的区位特点
丰富的煤炭资源
离铁矿较近
充沛的水源
便捷的交通
广阔的市场
鲁尔区以煤炭工业为基础,以钢铁工业为主导,少数重工业部门高度集中。
2.衰落的主要原因
20世纪50年代以后,经济开始衰落,其原因是:
(1) 生产结构单一
鲁尔区的五大传统工业部门:煤炭、电力、钢铁、机械、化工
(2)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3)世界性钢铁过剩
(4)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5)用地紧张、环境污染严重
3.综合整治措施
20世纪60年代,鲁尔区开始实施综合整治的总体规则,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综合整治。
A、调整工业结构
B、调整工业布局
C、发展第三产业
D、优化环境
三、新兴工业区的概念、分布
1、 概念:新兴工业区是指20世纪50年代之后,在发达国家的一些乡村地区,逐渐形成了以灵活多变的中小企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2、 主要分布:在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德国南部地区,以及美国“硅谷”等,日本的“硅岛”(九州岛)
四、意大利新兴工业区(读课本图)
1.意大利新兴工业区发展的主要条件
① 大批廉价劳动力是发展的当地条件;
② 20世纪70年代 原料 和能源大幅度涨价是发展的国际条件;
③ 发达的信贷体系
④意大利高度开放的经济
⑤ 政府的大力支持
2.发展特点
工业区 意大利新兴工业区 传统工业区
生产规模 以 中小企业为主 以大型企业为主
主要工业部门 轻工业 重工业
生产过程 分散 集中生产
资本集中程度 低 高
工业分布 分散在小城镇或农村 集中布局
3.独特的发展模式—工业小区
(1)概念
指一个地区的中小企业(生产企业和生产企业之间、生产企业和非生产企业之间)以一项经营活动为中心,根据现代经营需要,逐步建立起来的一种相互信赖 、比较稳固的 协作关系和产供销体系。
(2)作用
有助于加强专业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
五、美国“硅谷”(读课本图)
1.特点
20世纪中、后期以来,在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一些科技含量很高的新兴工业迅速发展起来。
(1) 人才:从业人员水平高
(2) 产品:研发费用高;
(3) 增长和更新速度快;
(4) 产品面向国际市场
2.崛起原因
(1)位置优越,环境优美
(2)气候宜人。这里属于地中海气候,温暖湿润。
(3)高等院校。斯坦福大学
(4)便捷的交通,通达速度快。主要是高速公路和航空运输。
(5)军事订货:特殊的条件!
必修2 第五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一、主要运输方式及其特点:
运输方式 优点 缺点
铁路运输 当代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连续性好 修筑铁路造价高,消耗金属材料多,占地面积广,短途运输成本高
公路运输 发展最快、应用最广、地位日趋重要的运输方式。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装卸方便,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性强 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运费较贵
水路运输 历史最悠久的运输方式,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 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受航道水文状况和气象等自然影响大
航空运输 速度快,运输效率高,是最快捷的现代化运输方式
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且设备投资大,技术要求严格。
管道运输 运具和线路合二为一的新型运输方式。货物主要是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煤浆及其它矿浆。气体不挥发,液体不外流,损耗小,连续性强,平稳安全,管理方便,而且可以昼夜不停,运量很大。 管道运输要铺设专门管道,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
二、交通运输网的形成与发展趋势:
分一种运输方式形成的运输网、两种以上运输方式形成的运输网及不同地域的综合运输网。(见课本P80图)
发展趋势:交通运输不仅日益网络化、国际化(二条亚欧大陆桥、四条世界主要航海线),而且日益高速化、大型化和专业化(集装箱运输节省包装费用,便于实现装卸作业机械化,且货物运输安全)。
三、交通运输线、站的区位因素:
a.影响铁路的建设的区位因素:经济、社会因素成为决定性因素。以京九铁路为例(1、合理布局交通网,2、促进沿线经济的发展,3、维持香港的长期稳定和繁荣,4、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保证)
b.影响公路的建设的区位因素:修筑公路,1、要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避开那些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2、尽量少占农田耕地,处理好与城镇发展的关系。
e.港口建设的条件:港口的区位不仅要受到水域条件(如航行条件、停泊条件)的影响,还要受到陆域条件(如筑港条件、腹地条件)的影响。上海港的主要区位因素主要有:一是上海港是长江三角洲的一个河口港,兼作海港,主要港区沿黄浦江分布,三角洲地势平坦开阔,为港口建设提供了条件,长江一方面为港口提供了淡水,另一方面保证了船舶航行的空间,但是三角洲坡度小,泥沙容易沉积淤塞河道;二是上海港的经济腹地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三是上海港以上海市为依托。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
时期 人类思想 人地关系
采猎文明 崇拜自然 人地基本协调
农业社会 利用自然 对抗性增强,环境受到破坏
工业革命 征服自然 人地关系全面不协调
新技术革命 人类谋求协调发展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二、直面环境问题
1、环境问题的产生
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排泄物具有一定的容纳和清除能力(环境自净能力)。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就会出现环境问题,
2、环境问题的表现:
当今世界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海洋污染、放射性污染)和生态破坏(包括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和臭氧的破坏、资源的枯竭、生物物种的减少)两大类。城
3、环境问题的分布:
城市地区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乡村地区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较发达地区严重(其原因是:环境承受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经济、技术水平落后;发达国家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
三、可持续发展
1、 环境问题的防治:
从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人口压力、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从总体上,环境问题的本质就是发展问题,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必须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
★2、可持续发展
(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可持续发展:它既满足其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它的内涵概括为:生态持续发展(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条件)、社会持续发展(目的),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一个系统。(课本P96图)
(2)原则: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
6、2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一、 必然性:
1、 大的人口压力
2、 资源短缺
3、 深刻的环境危机
二、 纲领:1994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提出了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对策以及行动方案。这是全球第一部国家级的《21世纪议程》。
三、 途径
1、 循环经济是重要途径。
循环经济以环境无害化技术为手段,以提高生态效益为核心,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经济资源和环境资源,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
2、 循环经济在工业中的表现形式是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来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克服了传统工业生产只重视末端治理的弊端。能带来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3、 循环经济在农业中主要表现为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将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纳入协调一致的轨道。它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形成经济上和生态上的良性发展。
留民营村是“中国生态农业第一村”
所采取主要措施:调整产业机构,开展综合利用,广开源流,开发利用新能源
会考导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