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于从江地区和桂北九万大山等地的混合岩,是由与三防花岗岩体同源的岩浆前锋与围岩混合、交代形成。
根据混合岩化作用的强度,由中心向外侧可大致分为花岗混合岩和混合岩化变质岩两个岩带。二者为渐变过渡,在剖面露头上花岗混合岩与围岩呈明显突变接触关系,而混合岩化变质岩与围岩呈渐变过渡关系。区内混合岩化从四堡群的文通岩组至下江群的乌叶组均有发生,尤其对变砂岩、千枚岩、片岩及钙质岩的混合岩化较敏感,按混合岩原岩成分及结构构造特征又可分为若干种岩石类型。
花岗混合岩带的岩石有片麻状黑云母花岗质混合岩、粗斑状花岗质混合岩、变斑状(二长)花岗质混合岩、变斑状黑云母花岗质混合岩。
混合岩化变质岩带基本保持区域变质岩的原有岩性面貌特征,只含有少量的脉体物质。脉体包括新生长石、石英或石英集合体及黑云母。一般分布在混合花岗岩的外带,并与变质岩呈渐变过渡,也可以独立的地质体存在。根据混合岩中变质基体岩性不同划分为混合岩化黑云母千枚岩、混合岩化绢云母千枚岩和次生角闪石化混合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