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有富不过三代的说法呢?

2024-11-19 04:14:50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1、富不过三代,是一个中国俗语,是由孟子曰“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演变而来。完整句子为“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

2、古代中国人常有多子多福的观念,这也是造成富不过三代的原因之一,多子多福的观念鼓励人们多生孩子导致了财富加速,被分薄;

引用“韩非子”《五蠹》中的话:“今人有五子不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是以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养薄,故民争,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

3、父母宠爱。中国老话说:让孩子吃苦,就是让孩子吃补。实际上中国父母都爱孩子,把最好的东西留给孩子,自己为孩子遮风挡雨。往往条件不好的家庭中的孩子才能做到“下雨了,没有伞的孩子跑得快”。

扩展资料

富不过三代的理解

所谓富不过三代,讲的不是它的必然性。而讲的应该是它的难延续性。

一个高素质(如智慧、思想、教育等较高的)的家庭对财产的继承延续比起一般的家庭或者暴发户更加容易达到。

因为高素质的家庭对下一代能够更好的教育培养,规避一些风险。

人生充满变数,主观客观原因都有,一份财产得以延续发展好几代是很难的。

“富不过三代。”这并不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规则。

看看美国肯尼迪、福特、洛克菲勒、福布斯等家族,哪里有三代而衰的?再看日本,一个买卖往往从江户时代就开始,至今家门兴旺。

“富不过三代”其实很有中国特色。全球100家家族企业荣登2006年《胡润全球最古老的家族企业榜》,第一名是著名的日本大阪寺庙建筑企业金刚组,传到第40代,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这100家长寿企业主要集中在欧洲、美国和日本。其中英、法、美名列前三位,各有17家、16家、15家,而日本也有10家,第100名家族企业也有超过225年的历史。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富不过三代

回答(2):

其实这句话也并不是绝对的。不过我们看到的最多的就是富不过三代。因为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很多家庭都会改变。因为从小如果是安逸的环境下长大,那么我们就很容易不思进取。总以为家里非常的有钱,就会可劲儿地败家,家里就算有再多的钱总有一天也会被败光的。

并且富不过三代的,往往是暴发户家族较多一点。因为他们往往都是在偶然的机遇下获得了一大笔的财富,但自身思想和教育是无法跟进的。因此他们往往就会。造成一种侥幸心理。并不会真正的利用财富再去创造财富。

尤其是我们现在这个时代,变化真的是太快了,机遇快到有时候你一眨眼就已经抓不住了。并且第一代的人打下的江山,在第二代看来,他没有经历过当时打江山的辛苦,所以他也不会理解到现如今的财富来自有多么的不容易。

很少会有第二代的人,或者第三代的人能够好好的守住财富。所以我们总是说富起来难,守的住福却是难上加难。因为往往财富可以继承,但是富一代的能力,资源以及人脉,往往都不会在富三代的时候完整的体现出来。

虽然都说长江后浪推前浪,但是如果是从小就在安逸的生活中过惯了,那么如果让他吃一点点的苦,他也是不会理解在吃苦背后的含义的。因此很多人都逃不过富不过三代这句话。

但是也有一小部分富家子弟可以在财富的基础上创造更多的财富,成功的把家族企业做的更大更强。他们的成功都不是轻而易举的,往往都离不开奋斗和努力。

回答(3):

古今中外大量家族兴衰史表明,无论某一家族通过什么途径发家致富,保持富裕状态的时间,很少有超过三代的,故被世人总结出一条定律,叫“富不过三代”。
  “富不过三代”现象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营企业家已经超过了300万,调查显示,由于找不到合格的接班人,95%以上的中国民营企业家无法摆脱“富不过三代”宿命。
  有研究表明,目前国内富人家族的孩子中,只有约10%的子女继承了父母的优良品质,成为积极向上、勤奋好学的人。对不少富有家族及企业来说,不是富过三代的问题,而是能否富过两代的问题。
  “富不过三代”并非中国特色,全球家族企业普遍面临“穷孙子”问题。在美国,家族企业在第二代能够存在的只有30%,到第三代还存在的只有12%,到第四代及四代以后依然存在的只剩3%了。葡萄牙有“富裕农民——贵族儿子——穷孙子”的说法;西班牙也有“酒店老板,儿子富人,孙子讨饭”的说法。
  “富不过三代”的原因 不少富有家族缺乏勤俭精神
  曾经有人列举了第一代和第二、三代富人的九大差别,其中之一是“第一代艰苦奋斗,第二、三代喜欢穷奢极欲,挥霍无度”。这种状况的出现,在于第一代的创业者虽然大都备尝艰辛,但可怜天下父母心,他们没有理性地认识到过去的艰苦对自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正是过去艰苦磨炼的吃苦精神,对自己的艰难创业起到了积极的支撑作用,才使自己拥有财富。反而,他们不希望子女再吃苦受累,对子女娇生惯养,以致子女不知父辈创业之艰难而过度挥霍,最终导致家庭败落。
对子女教育的失误
  中国人喜欢给予子女最好的学习、生活条件,送他们出国学习、游玩,并不注重他们实际能力的培养。不少富人的子女在国外的花费高得惊人。有人这样描述富二、三代人:钱是大把大把地花,酒是大碗大碗地喝,唯独缺乏创业斗志,总是自命不凡但实际能力平平,一旦掌管家业,很快将祖业亏空。
  “富不过三代”除了上述原因外,还有企业治理不规范、财产移交不科学、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市场竞争优胜劣汰和不利环境等原因。
  然而,毕竟有些家族打破了“富不过三代”的魔咒,富过三代甚至一直延续下去,那么,其中最核心的经验是什么呢?专家提议:第一,重视对子女做人的教育;第二,重视对子女勤劳节俭的教育;第三,重视对子女艰苦奋斗精神的培养;第四,注重子女能力培养;第五,积极参与慈善事业。

回答(4):

那是以前,以后估计得很多世袭的。

回答(5):

曾仕强:为什么中国会要有“富不过三代”的说法?